EYES魔眼
作者:鈴木光司
譯者:張智淵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24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899645
裝訂:平裝
叢書系列:暗黑國度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閱讀版本:試閱版/A4/膠裝
引用來源:不讀會死俱樂部
##CONTINUE##
我不常看恐怖片,因為看完不舒服,尤其是日系的。
想來想去,這輩子唯一讓我付錢進電影院看的恐怖片,就只有七夜怪談一部而已,看完還真的心裡發毛,會很想再多看一點。
在這種狀況下,收到了春天寄來,那充滿春天歡樂氣息的包裹,裡面裝著七夜怪談原作者的作品……還好七月已經過了。
先說基本感想好了,這本書一點也不恐怖,這一點一定先強調,這本書根本不恐怖,如果是想要測驗心臟強度的人,直接去看伊藤潤二 的東西或者小泉八雲 的東西比較快。
好啦!如果把「我要看恐怖片」的預設立場放下,看這本書可能會比較不會感到落差,也才能享受這本書。
先說書名,魔眼……如果不是書名英文有加個「s」,日文假明也明確印出「ズ」,真的只會反射性的想到索倫之眼(R.C.M 也有同感啊!),不過這樣取書名,很有意思喔!容後再敘。
這本書與其說是鬼故事,不如說是一本「誌怪」,就是在紀錄一些怪事情,而且這些怪事情就是發生在身邊而已。
「物靈」的概念算是全球初民宗教裡共有特色之一,這是一種很「原始」(指歷史悠久,非負面意思)的宗教型態,算是已經根植在人類DNA裡的東西。所以人類會本能的害怕某些東西,或者會把死物想像成活物,並賦予歷史意涵,塑造出怨靈、附身、殘存意念之類的東西。
這本書大致上講的就是這類,總之幾乎都是因為「欲求不滿」或者「心願未了」,造成了一些「現象」。有趣的是,這本書真的只是強調「現象」,前因後果通常沒 講太多,事情也不見得都是壞事,結局也都是開放式的,給人很多想像空間,但又不會像西方怪談一樣把想況空間當成「我將再起」的預告……
也因此這本書不恐怖,但卻健康多了,比方說「計程車」跟「城樓」這兩篇。
這本書非常的日式,內容充滿對於日本社會那種虛無、壓力、傳統的抗議,雖然說結局通常只是默默忍受,沒什麼突破性發展,但就是這一點很符合日人的壓抑天性。老實說當成社會觀察還有點意思,但我對於日本社會這種氛圍實在很難茍同,至少我不想活在那種環境之下,希望大家再看的時後不要被書中那種虛無感染,多 進一步想想其他東西(其實很多所謂「輕小說」都有這種傾向,有些還很好看,像奇諾之旅 我就很喜歡,但這套書看完能獲得什麼,真的是取決於你從哪種出發點去看,如果你看完會怨天尤人,我也只能說你就是這種程度的而已,活該怨天尤人)。
請記住,這本書是用「魔眼」來當出發點的,看東西都帶有魔性,可不要以為這世界就只有這樣子啊!這樣樂趣會少很多的。
如果你想看恐怖小說,這本不行。如果看日式的社會誌怪,這本很不錯,而且開放架構很適合有創作意願的人學習。
對了,最後再強調一點,書本書不會很恐怖,但……
一直想要比較日式與美式的恐怖故事.
回覆刪除但找不到合適的表達...
這篇文章描寫日式恐怖的特色的那段終於能傳達出我難以表達的微妙處了!
不過. 我還挺喜歡被虛無感感染的XD
很多人都說後記最有氣氛呢!
我向來不是很喜歡鬼故事.
並不會特別喜歡這本書.
但後記真的挺有意思的~
說起來,這個暑假的試閱本裡,這本算是挺精緻的啊。(一袋白骨那個,看到後來還掉頁的說,至於伊蘭翠……)
回覆刪除目前看起來,幾乎我看過的日系作品,都有所謂的虛無感與壓抑傾向,或許這就是我不喜歡日本作品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是不是我看的作品都太歡樂了,所以竟然沒有這種感覺(大汗)果然狂歡向的東西真的不能看太多,整個印象錯誤啊!就連奇諾之旅我都看得很歡樂,這是怎麼回事……(囧)
回覆刪除讓我看得最不歡樂的日本作品大槪就是冰點續集吧,好像韓劇的尾巴段落一樣,看到要睡著。
話說一袋白骨我也看到掉頁……
總覺得魔眼這本小說與其要歸成恐怖,倒應該說是靈異。其實這些故事都很有潛力,稍微改編一下,就很適合拿去試膽大會嚇人了。
to 雷斯里:
回覆刪除日本文化裡的虛無感本來是很優美的,但近幾十年變得很沉重,宅男惡名、孤獨死、過勞死、校園霸凌都跟這些有關,一時也講不完,總之是日本社會裡一個怪現象……
to R.C.M:
我的一袋白骨也掉好幾頁勒。
to elish:
奇諾我也看的很歡樂啊!只是書裡道德虛無很嚴重,人際疏離也很嚴重,對我而言只是種值得研究的社會現象,對某些人卻是自我投射對象,這可不好玩……
親愛的讀者 您好
回覆刪除感謝您提供此篇eyes魔眼的試讀感想
新書已出版
春天出版行銷部將於本週以平信寄出此書到您指定地址
再謝
祝日安
春天小編
耶!又一本了,今年已經集了十多本,明年不知道還有沒有這種好康,話說紙漿價格仍持續上漲中……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