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邊緣的旅館(Hotel on the corner of bitter and sweet)
作者:傑米‧福特(Jamie Ford)
出版社:馬可孛羅
閱讀版本:試閱版/25k/295頁/平裝
這一本有關自我認同的故事。
##CONTINUE##
故事橫跨三代人,兩個年代,一是二戰期間,華裔美人與日裔美人之間的關係,二是現代,同樣的族群,但不同的觀感。
美國是民族大熔爐,這是打從他建國一開始就是的事情,尤其是十九世紀末期,大量的清國人與日本人跑去美國西部,美西許多基礎建設就是由這些人所完成的(尤其是鐵路)。
雖然一樣跑去美國生活,但因為長得太像,又反正不是白人,所以被擺在一起,形成了所謂唐人街與日本町的社區,變成一個在美國內部的小型國度,不管是語言、生活型態都跟白人美國不一樣。
然後二戰爆發,先是歐洲戰場,這跟黃種人無關,反正乖乖繳稅、買戰爭債券報效國家就是了。
不過同一時間中國戰場上,國民黨政權跟日本人可是打得火熱哪!
於 是,當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的白人突然變成跟日本敵對,也就是對境內日裔國民有了區隔,麻煩就來了。因為華裔美人一方面高興的附和美國政府對日本的敵對意 識,對日裔的「同胞」展開追殺,一方面又要忙著告訴白人「我是中國人、我是美國人的朋友」……奇怪,你明明就已經是「美國人」了,為何要說自己是中國人?
這種國家認同的錯亂,造成了本書的故事。
主角的父親是典型國民黨--中國法統的餘毒,明明是美國人卻硬要自己孩子當中國人,這跟馬英九自己當美國人、孩子當美國人,卻硬要逼台灣人當中國人是同樣思維。而在他宰制之下,是一個國家認同明確,認同自己生長土地與國家的美國人兒子,也就是本書主角亨利。
亨利住唐人街,從小講廣東話,念得是中文學校,從小被教導他是中國人,但他明明就在美國出生,在美國長大,中國連去都沒去過。一天他老爸改讓他去念美國學校,還高興的到處炫耀這件事情--他的孩子可以進入白人世界囉!
他甚至不准孩子使用中文跟他講話,偏偏他自己不會英文,結果就是父子停止語言溝通……
這種種族自卑在很多台灣人身上也看得到,比方說會講英文就比較高級、混血就更高級了(前提是越混越白),而現在也的確有不少台灣家長根本不跟孩子講中文,尤其是講台語,十足的民族自卑分子。
總之亨利到白人學校去唸書,卻又碰上太平洋戰爭,讓白人對黃種人起了反感,結果明明是美國人卻要帶上「我是中國人」的徽章。
當年希特勒要猶太人別上六芒星的標示,這是種明顯的羞辱,但這些華裔美人卻自己羞辱自己……好個中國式的自我澄清啊!
總之在這種狀況下,他認識了同校的少女,日裔的惠子--還打同樣的工。
這下他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跟日本人站在一起,哪個白人分得清楚啊?
不過亨利跟惠子都是明白人,他們瞭解自己是什麼人--美國人。
於是兩人越走越近,越走越近,但亨利的父親……
到了第三代,這種認同錯亂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的融合,那種包容甚至連同誤解與仇恨一同,而呈現出一種理解與尊重。
真是謝天謝地。
看這本書,真的很難不想到台灣現狀,因為台灣就算到了第三代第四代,甚至有哪種已經十幾代了,還在認同錯亂的……還真是一群悲哀的人啊!真希望他們看看這本書,好好學學。
作者:傑米‧福特(Jamie Ford)
出版社:馬可孛羅
閱讀版本:試閱版/25k/295頁/平裝
這一本有關自我認同的故事。
##CONTINUE##
故事橫跨三代人,兩個年代,一是二戰期間,華裔美人與日裔美人之間的關係,二是現代,同樣的族群,但不同的觀感。
美國是民族大熔爐,這是打從他建國一開始就是的事情,尤其是十九世紀末期,大量的清國人與日本人跑去美國西部,美西許多基礎建設就是由這些人所完成的(尤其是鐵路)。
雖然一樣跑去美國生活,但因為長得太像,又反正不是白人,所以被擺在一起,形成了所謂唐人街與日本町的社區,變成一個在美國內部的小型國度,不管是語言、生活型態都跟白人美國不一樣。
然後二戰爆發,先是歐洲戰場,這跟黃種人無關,反正乖乖繳稅、買戰爭債券報效國家就是了。
不過同一時間中國戰場上,國民黨政權跟日本人可是打得火熱哪!
於 是,當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的白人突然變成跟日本敵對,也就是對境內日裔國民有了區隔,麻煩就來了。因為華裔美人一方面高興的附和美國政府對日本的敵對意 識,對日裔的「同胞」展開追殺,一方面又要忙著告訴白人「我是中國人、我是美國人的朋友」……奇怪,你明明就已經是「美國人」了,為何要說自己是中國人?
這種國家認同的錯亂,造成了本書的故事。
主角的父親是典型國民黨--中國法統的餘毒,明明是美國人卻硬要自己孩子當中國人,這跟馬英九自己當美國人、孩子當美國人,卻硬要逼台灣人當中國人是同樣思維。而在他宰制之下,是一個國家認同明確,認同自己生長土地與國家的美國人兒子,也就是本書主角亨利。
亨利住唐人街,從小講廣東話,念得是中文學校,從小被教導他是中國人,但他明明就在美國出生,在美國長大,中國連去都沒去過。一天他老爸改讓他去念美國學校,還高興的到處炫耀這件事情--他的孩子可以進入白人世界囉!
他甚至不准孩子使用中文跟他講話,偏偏他自己不會英文,結果就是父子停止語言溝通……
這種種族自卑在很多台灣人身上也看得到,比方說會講英文就比較高級、混血就更高級了(前提是越混越白),而現在也的確有不少台灣家長根本不跟孩子講中文,尤其是講台語,十足的民族自卑分子。
總之亨利到白人學校去唸書,卻又碰上太平洋戰爭,讓白人對黃種人起了反感,結果明明是美國人卻要帶上「我是中國人」的徽章。
當年希特勒要猶太人別上六芒星的標示,這是種明顯的羞辱,但這些華裔美人卻自己羞辱自己……好個中國式的自我澄清啊!
總之在這種狀況下,他認識了同校的少女,日裔的惠子--還打同樣的工。
這下他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跟日本人站在一起,哪個白人分得清楚啊?
不過亨利跟惠子都是明白人,他們瞭解自己是什麼人--美國人。
於是兩人越走越近,越走越近,但亨利的父親……
到了第三代,這種認同錯亂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的融合,那種包容甚至連同誤解與仇恨一同,而呈現出一種理解與尊重。
真是謝天謝地。
看這本書,真的很難不想到台灣現狀,因為台灣就算到了第三代第四代,甚至有哪種已經十幾代了,還在認同錯亂的……還真是一群悲哀的人啊!真希望他們看看這本書,好好學學。
留言
張貼留言
本格歡迎朋友留言,原則上也不刪留言,但不歡迎廣告、重複剪貼或無意義的言詞,同時也請大家避免匿名留言,匿名留言在本格將無法獲得任何保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