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理查‧C‧莫瑞斯(Richard C. Morais)
出版社:時報出版
閱讀版本:試讀版
這是本非常有趣小說,裡面剛好涵蓋了兩種我非常感興趣的題材:文化衝突與美食,怎麼看都是我的菜啊!
故事從印度開始展開,當年巴基斯坦尚未與印度分開來,回教穆斯林與印度當地宗教(印度、婆羅門、錫克等)還能和平共處的時代,主角哈山的穆斯林老爸與印度老媽,在孟買貧民窟開了家非常傳前的餐館。
其實一開始沒有餐館,哈山的老爸本來是個送便當的。這種行業至今依然在印度大城當中活躍著(Discovery剛好前一陣子有播放),是維繫印度這個新興國家上班族戰鬥力的重要關鍵職業,很重要的。
因為很重要,所以生意頭腦好的哈山老爸,很快就從送便當的變成管理送便當的,接著就開起餐廳,做起生意來了。
但送便當總歸是貧民窟的工作,在保守世界裡,階級流動又談何容易,這一切在巴基斯坦獨立,哈山母親被暴民所殺之後結束,哈山一家流亡至英國,這個以「東西難吃」出名的國家……
亂入一下,雖然英國食物以難吃出名,但對愛吃鹹酥雞的台灣人來說,薯條跟炸魚其實很有吸引力的,三明治跟司空我也很愛吃啊!不過我沒吃過什麼叫道地英式食品就是了。
總之,這一切流亡生活(繞歐洲一大圈耶!),都是為了最後的美食聖杯--法國米其林指南。
試讀本原書名叫「百呎之旅」,指的是哈山在法國的家,也就是他老爸開的「孟買餐廳」,和對面二星餐廳,法國餐飲業重量級人物麥洛伊夫人的「垂柳餐廳」的距離。哈山從孟買餐廳的掌廚,進一步跑到垂柳餐廳去當學徒。
這有點像從小吃店跑去三井工作一樣。
哈山被發掘的過程還滿戲劇化的,簡直跟日本漫畫有得拼。雖說我也是那有能力東西一吃就猜出原料與作法的人,但離那種神乎其技的境界還遠著,至於那種一眼就能認出一整相同種貝類的不同產地……將太似乎也比不上啊!
總之這種食神級的天才,絕不是你有心就辦得到的,所以麥洛伊夫人硬逼著把他收為徒弟,打算當他貴人。
的確是貴人,書裡哈山的兩大貴人,都是那種做事不留痕跡的那種,跟那個撒錢踐踏人的完顏光標可是大不相同,但也因為這樣,哈山才能以一個外國裔的身份在法國揚眉吐氣啊!
本書結局很夢幻,什麼好事都來了,未免好得過份,但也因此很有寶來塢的氣質啊!畢竟這是部從印度開始的閃亮人生大戲,最後如果沒有一點咖哩的複雜味道與顏色可就很對不起這個素材啦!
過年吃大多大魚大肉,再加上這一味,可以增加戰鬥力,讓你多吃一點(這樣好嗎?)。不過,我這輩子有機會吃上一次三星餐廳嗎?老實說就算有機會,可能還要擔心自己程度不夠勒!光要穿什麼衣服就是個大問題啦!
留言
張貼留言
本格歡迎朋友留言,原則上也不刪留言,但不歡迎廣告、重複剪貼或無意義的言詞,同時也請大家避免匿名留言,匿名留言在本格將無法獲得任何保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