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明澄今天烘焙冬令營下課時,突然問了我一句「爸爸,你覺得小孩子什麼時候可以買手機?高中還是大學?」
這是因為,他第一天上烘焙課,就發現有幾個同學(都是小學生)拿手機去上課,我知道他會特別跟我說這件事情,表示他很羨慕,只是他沒多說什麼,直到今天問這個問題。
我認識一些家庭,是徹底嚴禁小朋友接觸3C產品的,這一點尤其常見於一些在家自行教育的家庭,像我幾年前跟著內政部去新竹參訪時遇到的共學團一樣,甚至是仿照古代私塾的方式上課(當然,不是每個都這樣,這只是一部分例子)。
我跟我太太是去年底才換智慧型手機的,之前都還只用陽春手機,畢竟我整天坐在電腦前面,實在用不到手機上網。
當然,換手機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首先是到處都可以上網,訊息交流也更快速,我也用得很愉快,雖說做的事情還是一樣。
改變最大的是孩子,因為他們發現可以打電動。
其實舊手機也可以打電動,只是玩起來爽度當然差很多,何況明澄在學校已經開始上電腦課,網路世界對他而言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加上手機遠比電腦方便,點一下App,看要逛Youtube還是玩遊戲,都很方便,所以兩個小鬼都會吵著要玩手機。
當然,我們會給很多限制,比方說時間,或者可以玩的類型,但不致於說徹底不准碰。
所以,當我聽見明澄的問題時,其實還滿高興的,一來他表達了自己真的很喜歡玩手機的感覺,二來他自己畫了一條線,高中或大學。
當然,照時代演進來看,其實等他唸大學,google眼鏡搞不好滿街跑了,我自己其實是覺得也許上國中就能給他使用手機了,當然,會有限制,但不致於不准用。
又或者,那時候搞不好又什麼新玩意出現,取代手機。
明澄並沒有直接說「我想要買手機」,因為若是織卉就會這樣說,而這很顯然跟年紀很有關係,他開始不再自我中心,而會站在不同角度看事情。
這很不錯啊!
我有問他,看見其他小孩拿手機的感覺。他承認他也很想要,但他也知道玩手機對眼睛不好之類「八股」的答案。當然,他也知道手機加上電信費用也不便宜,絕不是他那一點零用錢能負擔的。
而我當然不會給一個社交圈並不大,出入還需要接送的小孩拿自己的手機,因為沒必要,壞處絕對大於好處。
其實我自己小時候也有很想要的東西,尤其是那個剛推出的任天堂紅白機,那時候誰家裡有誰就是班上最受歡迎的人。
我當然也很想要有,不過後來家裡真的買遊戲機時,已經是我大學聯考後的事情了。
其實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在他心中很有價值」的東西,真的需要一點技巧,像明澄這禮拜剛換直排輪,這次是換競賽用的甲組鞋,很貴,但我們買得很甘願。
因為明澄達到我們期望的,而且是他自己努力的成果。
我以前提過明澄學習態度跟結果都很糟糕,於是我們拿直排輪來跟他交換,結果他這次不但達成我們期待,而且超過不少。
他很珍惜這次換鞋,而且自己對成績進步幅度也感到有自信,這當然跟拿它最愛的直排輪威脅有關。但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警告不要用利益交換的方式對待孩子。
一雙比賽用的鞋子算不算利益交換?老實說我不知道,人生有個目標並不是壞事,至於這樣會不會讓物欲控制孩子、污染孩子的努力?老實說不好拿捏啊!
我也還在摸索,畢竟我們也不可能從不買東西給孩子,因為錢都在大人身上,當然會變成是大人買給孩子的,那怎樣叫做送?怎樣叫交換?又不希望孩子覺得買東西很輕鬆,不重視父母在經濟上的努力,對金錢太過輕忽。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變成是一種利益交換或收買。
不是好處理的題目啊!大家有什麼想法嗎?
這是因為,他第一天上烘焙課,就發現有幾個同學(都是小學生)拿手機去上課,我知道他會特別跟我說這件事情,表示他很羨慕,只是他沒多說什麼,直到今天問這個問題。
我認識一些家庭,是徹底嚴禁小朋友接觸3C產品的,這一點尤其常見於一些在家自行教育的家庭,像我幾年前跟著內政部去新竹參訪時遇到的共學團一樣,甚至是仿照古代私塾的方式上課(當然,不是每個都這樣,這只是一部分例子)。
我跟我太太是去年底才換智慧型手機的,之前都還只用陽春手機,畢竟我整天坐在電腦前面,實在用不到手機上網。
當然,換手機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首先是到處都可以上網,訊息交流也更快速,我也用得很愉快,雖說做的事情還是一樣。
改變最大的是孩子,因為他們發現可以打電動。
其實舊手機也可以打電動,只是玩起來爽度當然差很多,何況明澄在學校已經開始上電腦課,網路世界對他而言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加上手機遠比電腦方便,點一下App,看要逛Youtube還是玩遊戲,都很方便,所以兩個小鬼都會吵著要玩手機。
當然,我們會給很多限制,比方說時間,或者可以玩的類型,但不致於說徹底不准碰。
所以,當我聽見明澄的問題時,其實還滿高興的,一來他表達了自己真的很喜歡玩手機的感覺,二來他自己畫了一條線,高中或大學。
當然,照時代演進來看,其實等他唸大學,google眼鏡搞不好滿街跑了,我自己其實是覺得也許上國中就能給他使用手機了,當然,會有限制,但不致於不准用。
又或者,那時候搞不好又什麼新玩意出現,取代手機。
明澄並沒有直接說「我想要買手機」,因為若是織卉就會這樣說,而這很顯然跟年紀很有關係,他開始不再自我中心,而會站在不同角度看事情。
這很不錯啊!
我有問他,看見其他小孩拿手機的感覺。他承認他也很想要,但他也知道玩手機對眼睛不好之類「八股」的答案。當然,他也知道手機加上電信費用也不便宜,絕不是他那一點零用錢能負擔的。
而我當然不會給一個社交圈並不大,出入還需要接送的小孩拿自己的手機,因為沒必要,壞處絕對大於好處。
其實我自己小時候也有很想要的東西,尤其是那個剛推出的任天堂紅白機,那時候誰家裡有誰就是班上最受歡迎的人。
我當然也很想要有,不過後來家裡真的買遊戲機時,已經是我大學聯考後的事情了。
其實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在他心中很有價值」的東西,真的需要一點技巧,像明澄這禮拜剛換直排輪,這次是換競賽用的甲組鞋,很貴,但我們買得很甘願。
因為明澄達到我們期望的,而且是他自己努力的成果。
我以前提過明澄學習態度跟結果都很糟糕,於是我們拿直排輪來跟他交換,結果他這次不但達成我們期待,而且超過不少。
他很珍惜這次換鞋,而且自己對成績進步幅度也感到有自信,這當然跟拿它最愛的直排輪威脅有關。但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警告不要用利益交換的方式對待孩子。
一雙比賽用的鞋子算不算利益交換?老實說我不知道,人生有個目標並不是壞事,至於這樣會不會讓物欲控制孩子、污染孩子的努力?老實說不好拿捏啊!
我也還在摸索,畢竟我們也不可能從不買東西給孩子,因為錢都在大人身上,當然會變成是大人買給孩子的,那怎樣叫做送?怎樣叫交換?又不希望孩子覺得買東西很輕鬆,不重視父母在經濟上的努力,對金錢太過輕忽。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變成是一種利益交換或收買。
不是好處理的題目啊!大家有什麼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