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前幾天的新聞了,是件好事情,也恭喜當事人,只是反省到社會狀況的時候,還是會發現到很多問題。
新聞是這則:「單親女錄取台大 學費也存好了」
好啦!擔心家庭經濟壓力大,孩子努力讀書爭取獎學金,現在進到台大當我學妹,而且連學費也都先存起來放了。這當然都是很正面的好事情,也鼓勵大家向這個孩子看齊。
嗯……看齊哪個方面?
向她懂得未雨綢繆看齊、向她體貼家庭經濟困境看齊。
這都沒問題,而是社會出了問題。
這依然顯示了台灣階級流動方式僵化,以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階級思維。
我在「職業歧視」文中就提過,同樣是在社會中的一分子,工作就不該有高低貴賤之分,所以薪資所得也不該有太離譜的差距,這樣才是社會資源的分配正義。
當然,書讀多不見得就能讓「階級上升」,在台灣也許用加入國民黨、賣黑心產品、舔中、開廟店或加入慈濟之類方式會快一點,但我們可以明顯的看見,這種所謂階級的劃分,用的標準是金錢(或獲取金錢可能性的權力)。這種大家至少在道德良知上還能理解是不正當手段,寫作聞得時候絕不會老實回答,所有就先不談。
回到讀書這件事情。
先說好,我們很清楚經濟弱勢會造成學習機會不均等,於是很多富二代廢柴念名校(台灣就算了,國外很多名校靠得就是富二代廢柴學生捐款在經營的,比方說哈佛,別以為念哈佛就真的很厲害,先問他是怎麼進去,又是怎麼畢業的),窮苦人家只有頂尖的人才有機會(也只是機會而已)。
這是顯而易見的社會不公義,卻少有人去反省社會制度該如何改善這種狀況。
當然,新聞裡的女孩提到念南女太花錢,不過念嘉女呢?當然,念嘉女就不會像私校那樣給她優惠與獎金,而補習費又是一筆開銷,所以念願意提供保障的私校反而比較好,但有趣的是,能給予保障的反而是私校,理當提供國民受教權保障的公立學校反而不行,我說得保障不是只有學雜費減免或營養午餐這種,而是確保完整受教權利--這一點在病態的台灣所代表的是,可能還要去補習才算完整。
當然這樣一來就還要討論台灣變態的補教文化(其實東亞幾乎都有這種病態文化),而這種文化又進一步強化經濟弱勢的困境,目前政府在算生活成本的時候,都把這些東西排除,其實這是很惡質的方式,因為這很現實的是一種在台灣未來生活經濟保障的相關因素(非絕對)。
其實整個問題一環扣著一環,講起來我都變行政院長了,就此打住,只是每年都有這種新聞,結論都只是要大家向這些學生看齊努力唸書,但有多少人成績「只差一點」於是就失去機會了?政府制度要如何去重新分配資源,實現公平正義?
這才是新聞真正重要的價值所在,不然就跟放煙火一樣,反正明年還有別人,一個縣市一年只要確保有一個這種學生可以上新聞就好了。
這樣很不長進啊!
新聞是這則:「單親女錄取台大 學費也存好了」
好啦!擔心家庭經濟壓力大,孩子努力讀書爭取獎學金,現在進到台大當我學妹,而且連學費也都先存起來放了。這當然都是很正面的好事情,也鼓勵大家向這個孩子看齊。
嗯……看齊哪個方面?
向她懂得未雨綢繆看齊、向她體貼家庭經濟困境看齊。
這都沒問題,而是社會出了問題。
這依然顯示了台灣階級流動方式僵化,以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階級思維。
我在「職業歧視」文中就提過,同樣是在社會中的一分子,工作就不該有高低貴賤之分,所以薪資所得也不該有太離譜的差距,這樣才是社會資源的分配正義。
當然,書讀多不見得就能讓「階級上升」,在台灣也許用加入國民黨、賣黑心產品、舔中、開廟店或加入慈濟之類方式會快一點,但我們可以明顯的看見,這種所謂階級的劃分,用的標準是金錢(或獲取金錢可能性的權力)。這種大家至少在道德良知上還能理解是不正當手段,寫作聞得時候絕不會老實回答,所有就先不談。
回到讀書這件事情。
先說好,我們很清楚經濟弱勢會造成學習機會不均等,於是很多富二代廢柴念名校(台灣就算了,國外很多名校靠得就是富二代廢柴學生捐款在經營的,比方說哈佛,別以為念哈佛就真的很厲害,先問他是怎麼進去,又是怎麼畢業的),窮苦人家只有頂尖的人才有機會(也只是機會而已)。
這是顯而易見的社會不公義,卻少有人去反省社會制度該如何改善這種狀況。
當然,新聞裡的女孩提到念南女太花錢,不過念嘉女呢?當然,念嘉女就不會像私校那樣給她優惠與獎金,而補習費又是一筆開銷,所以念願意提供保障的私校反而比較好,但有趣的是,能給予保障的反而是私校,理當提供國民受教權保障的公立學校反而不行,我說得保障不是只有學雜費減免或營養午餐這種,而是確保完整受教權利--這一點在病態的台灣所代表的是,可能還要去補習才算完整。
當然這樣一來就還要討論台灣變態的補教文化(其實東亞幾乎都有這種病態文化),而這種文化又進一步強化經濟弱勢的困境,目前政府在算生活成本的時候,都把這些東西排除,其實這是很惡質的方式,因為這很現實的是一種在台灣未來生活經濟保障的相關因素(非絕對)。
其實整個問題一環扣著一環,講起來我都變行政院長了,就此打住,只是每年都有這種新聞,結論都只是要大家向這些學生看齊努力唸書,但有多少人成績「只差一點」於是就失去機會了?政府制度要如何去重新分配資源,實現公平正義?
這才是新聞真正重要的價值所在,不然就跟放煙火一樣,反正明年還有別人,一個縣市一年只要確保有一個這種學生可以上新聞就好了。
這樣很不長進啊!
唉 講到台灣教育 是怎麼講都講不完
回覆刪除版主提到私立學校+獎學金卻是優秀弱勢學生最根本的依靠
讓我常常想到 真正厲害的學生 真的放到哪都是厲害
反覆考試練習出來的考試機器 最終也是考試機器而以
反而在準備考試那種制式化的練習當中
把自己僅存的一點創意等優勢殺死了
與其花大筆錢去補習 創造一個充滿補習的痛苦童年
倒不如去找個球隊或樂團加入 至少有個第二專長
還會有比較像樣的的青春期
補習班也是個永遠的病態
不是補習不好
而是前段的學生都要去補習才是問題
原本應該提供後段 需要比較長時間學習的同學加強的機會
已經轉變成基本款 前端繼續領先
中段持續落後
而末段的連一點點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損失最大的還是孩子啊 應該全面發展的童年青春期 就這樣過了
所以說台灣教育很變態阿!
刪除說真的,要做到不向錢看齊真的頗難的,我即使知道但還是脫不了這種想法。
回覆刪除就如我的例子,在我學生時代,還看不出差別。但進社會幾年之後,發現許多進入有名公司的同學個個開名車買好房,這種差異感就變得很強,話題也漸漸沒了。到最後,我甚至變得不太能跟他們正常相處了,要說釋懷這種感覺,我到現在還是沒法辦到~
偏我又不是很想跟風的進這所謂的好公司,當然現在進去也太晚了。現在也只能好好走自己想走的路,先不與同學聯絡,未來有一天想通了,再好好聯絡囉~
>當然,書讀多不見得就能讓「階級上升」,在台灣也許用加入國民黨、賣黑心產品、舔中、開廟店或加入慈濟之類方式會快一點
回覆刪除這讓我想到在台北市長選舉的時候,我對柯文哲固然不滿意,但是更不能接受連勝文這種傢伙選上。
凡平日記:不向錢看的確不容易,至少在反射層面是如此,但不表示事後在檢討的時後還要繼續這樣阿!我覺得媒體的層次不該停留在鄉民等級,反而該檢討一下有多少「成績非頂尖」的弱勢家庭孩子因此失學。
回覆刪除Jerry:柯是個爛人,只是他比國民黨好一點,如此而已,只是好一點,別以為他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