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傑克.凱堔
原文作者:Jack Ketchum
譯者:柯清心
出版社:小異出版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2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456990
裝訂:平裝
叢書系列:SM
規格:平裝 / 34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閱讀版本:試閱本/B5/膠裝/我覺得該算是限制級
這本書,讓我非常憤怒,非常非常憤怒。
這本書讓我一直閱讀中斷,必須靠看其他書(總計兩本書、兩本漫畫、一堆數讀題目)平復心情,不然一直很堵爛……
這本書,我強烈推薦給大家看.
非看不可啊!
話先說在前頭,這本可不是安達充漫畫,更不是什麼色情片啊!
故事基調是這樣的,50年代的美國,二戰剛結束,但是世界局勢卻變得更詭異,很多新的社會運動剛開始萌芽的狀況下,隔壁來了一對因為車禍喪生雙親,於是投靠姑姑的姊妹,結果姊姊被虐待、性侵,最後被殺……
這樣的情節,有不少沒那樣嚴重,但新聞其實也常見到的版本,我憤怒個什麼勁啊?
請聽我道來。
故事背景是發生在一個非常普通的美國鄉村,普通到會讓人覺得「這裡應該永遠不會發生事情」的程度。想來也是,不過十多戶,人口沒多少,居民相互都認識,可算是認識一輩子了,所以小孩來來去去,家家戶戶都不鎖門……
本書有三種人,一是受害者、二是加害者、還有一個是無作為者。
加害者是誰?沒問題,就是蘿絲,還有一群小孩。
受害者是誰?當然是瑪姬跟他妹妹蘇姍。
無作為者呢?主角大衛是一個,還有警察詹寧斯。
是嗎?真的是這樣嗎?若是這樣,我也不會感到憤怒了,因為實際上,受害者除了瑪姬跟他妹妹蘇姍,還包括了大衛、幾個小孩,甚至還有蘿絲,甚至甚至,全部的人,連讀者,都是受害者。
加害者呢?
無作為的又是誰?
加害者當然是加害者,但某方面來說,無作為者本身也是加害者,而且同時傷害雙方,最後也傷害自己。
本書被當成大魔王角色的,當然是指那個控制兒童、煽動兒童、虐待兒童的蘿絲,但實際上,從書裡的描述不難發現「她正在發病」。
是低,生活功能退化、現實感剝離、邏輯崩潰、情緒失控,這些全是精神分裂的症狀,換句話說,她是病人。
如果她「沒被幹掉」,她最後可會是無罪開釋,只要住進養護所就好了……這恐怕會讓大家很不爽吧!(我忘記本書背景是50年代,當年這種人還是會坐電椅的)
但實情如此,關鍵在於,她沒能夠獲得社會協助,所以她崩潰了。
這一崩潰可慘了,把一堆小孩全扯進去。
小孩是沒有判斷能力的(不服氣的小鬼歡迎辯論),因為小孩社會化的過程還沒成熟,可塑性很高,也因此他們的價值觀是建立在他們所接觸到的環境回饋得來的。何況書中的這些小孩正進入青春期,也就是所謂反抗期的開始,一個「反社會」的榜樣是很迷人的、很值得崇拜的(這也是為何黑社會總從青少年開始招生,大一點的人就不那樣容易對小撇三的無聊行徑感到有趣了)。
結果他們學到最糟糕的東西--缺乏同理心。
但傳授他們這個恐怖心法的又豈只是蘿絲?書中的其他父母親不也一樣?不相信小孩、叫小孩不要管閒事,結果就是把小鎮裡的怪物養大,還增殖勒!
要說極惡,蘿絲的行為還不算,冷漠才是。
邪惡崛起的唯一條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觀。
結果他們學到最糟糕的東西--缺乏同理心。
但傳授他們這個恐怖心法的又豈只是蘿絲?書中的其他父母親不也一樣?不相信小孩、叫小孩不要管閒事,結果就是把小鎮裡的怪物養大,還增殖勒!
要說極惡,蘿絲的行為還不算,冷漠才是。
邪惡崛起的唯一條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觀。
這本書,讓人見識到相當恐怖的結果。
但,這還不是最恐怖的,當一大堆人冷漠,對公共事務冷漠、對生活環境冷漠、對世界局勢冷漠、對國家處境冷漠,最後,就是呆呆被有心人欺騙、甚至放任自己被邪惡所操縱。當年希特勒就是在這種狀況下高票當選,進而走向獨裁。而我國去年的選舉結果,不也正是一個超級大惡夢的展開,但夢會不會醒過來,就看有多少人不再冷漠,認真使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是非,而不再讓自己成為沒有靈魂的工具。
但,這還不是最恐怖的,當一大堆人冷漠,對公共事務冷漠、對生活環境冷漠、對世界局勢冷漠、對國家處境冷漠,最後,就是呆呆被有心人欺騙、甚至放任自己被邪惡所操縱。當年希特勒就是在這種狀況下高票當選,進而走向獨裁。而我國去年的選舉結果,不也正是一個超級大惡夢的展開,但夢會不會醒過來,就看有多少人不再冷漠,認真使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是非,而不再讓自己成為沒有靈魂的工具。
至於書中唯一的光明,堅強的瑪姬,她直到最後仍以光明的態度教導妹妹……說是救贖,但其實卻讓我更加無力、更加憤怒。
像妹妹蘇珊跟大衛說的:「你試過了。」
這話裡的寬恕,反倒讓大衛的罪惡感昇到最高點(對讀者也一樣)。但,大衛只是個小孩,他能做的的確不多,真正有罪的,是忽略這些求救訊息的大人啊!
難怪,最後警察會對大衛的「制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某方面來說,他心裡應該也是在說「幹得好」吧!但再多制裁,也無法喚回瑪姬的生命啊!
書的最後,大衛母親的剪報,給了更難過的陳述。
大家看完之後,對那些小孩的未來有哪種想像?他們的行為令人髮指,但對他們的未來呢?
老實說,看見吠吠的報導,只是讓我更憤怒而已。別忘記大衛所接受的「輔導」有多形式化。大家可以想想其他小孩送進感化院,是接受哪種再社會化歷程?是學習同理心?抑或是對社會的更加不信任以及更高竿的偽裝技巧?
同樣的,我國的監獄,又扮演了哪種角色?更重要得是,為對於這些「矯治」機關有哪種想像?
這可都是大哉問啊!但在此打住好了,免得永遠寫不完這篇心得。
這本書真的強烈推薦,不看會後悔的啊!
附帶一題,這本書被譽為十大令人不安的書,但對我而言,是十大令人憤怒的書啊!而因為憤怒,所以很心安理得的看下去,因為我知道這種憤怒是健康的……
再不正經的附帶一題,作者姓「凱琛」,念一下原文「Ketchum」,老是會想到「屁屁」……
版大寫心得還能引經據典,只是Edmund Burke要是看到台灣這種現狀,也只有活活氣死罷了!
回覆刪除看這本書不想到那句話很難阿……
回覆刪除因為書裡也有提到這句話。
我也看的氣的不能自己.......
回覆刪除氣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作者或許是用這種方式要我們面對社會上的暴力與虐待
這些都是被我們忽略和默視的,
看了這本書之後
還能對身邊的呼救視若無睹嗎??
很厲害的作者
是啊!這本的情緒渲染能力很強,真的超好看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