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貝故事集:三隻小豬

古早古早時代,有三隻小豬。三隻小豬要蓋房屋,老大決定蓋茅草屋,老二決定蓋木屋,老三決定蓋磚屋。
童話裡的動物通常對於自己成為食物一事毫無感覺,甚至自豪,儼然是階級剝削的合理化啊!



老大動作很快,一下子就蓋好了,然後就住進去睡覺。

老二動作也很快,沒多久就蓋好了,然後住進去睡覺。

老三動作也很快,不過蓋磚屋想快也沒辦法,所以還是慢慢蓋。

一天,大野狼出現了,他先是吹倒老大的茅草屋,於是老大慌張的逃去老二那邊,但老二的木屋很快的也被吹倒了,於是他們兩個都跑去老三那邊,想說磚屋比較堅固,應該不會倒。

結果因為磚屋還沒蓋好,所以三隻小豬都被吃掉了。

------------------------
這是幾年前說給小鬼聽的故事,故事點在於,大野狼想吃豬,動作快一點就對了。

其實兩個小鬼很早就開始注意到這些童話故事裡的不合裡之處,我自己小時候似乎不會這樣,不過小時候我書都是自己看,爸媽也不會講故事給我聽,也許因為這樣,所以我什麼都是看書來的。但我兩個小鬼聽的比看的多,而我又習慣同一個故事一直換版本說給他們聽,所以他們很習慣掰故事,也學會思考用不同觀點看待故事。

不過通常晚上我都很懶,所以掰的故事大多很機車就是了。

其實後來我懶得說太久,還有更精簡的版本:

古早古早時代有三隻小豬,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出去自己蓋房子住,於是出門去。那知道大野狼等在門口,所以全家都被吃掉了。

完畢。

同一個版本也用在七隻小羊的故事,因為大野狼比較合理的策略應該是--連羊媽媽一起吃掉,所以應該是多在門口等羊媽媽出門,或等她回來。

我發現要讓小孩子開懷大笑,讓大野狼贏是最簡單的,因為童話故事裡大多是大野狼下場淒慘,但只要點一下,孩子很快就會發現故事裡有太多漏洞。

通常大野狼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對手聰明、勤勞、善良,只是單純自己太蠢而已。

故事還可以進一步翻轉,比方說,豬大哥蓋茅草屋,是因為省下來的錢拿去買一把槍,於是大野狼出現時,他順理成章成了英雄,然後大家送他一棟磚屋。

孩子們聽見這樣的故事,都會一直去想野狼該如何面對,小豬又要如何是好。

同樣的故事我們玩好多年,這樣有趣多了。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