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的最後一支舞
L'ultimo ballo di Charlot
作者:法比歐.史塔西 (Fabio Stassi)
譯者:陳澄和
出版社:愛米粒
出版日期:2013/10
閱讀版本:試閱本
歷史上,有兩位以小鬍子聞名的人,諷刺的是,兩人雖然年代相近,但價值觀卻南轅北轍,而後是的評價更是徹底的兩極化。
更不用提兩人同時在世時,其實已經起過衝突了。
這兩個人,一個是喜劇、默劇大宗師,帶來無限歡樂的卓別林,另一個,就是以民主方式上台,然後用民主手段葬送民主的大獨裁者希特勒。
關於卓別林,想先請各位看一下這段影片:
這對影片對我意義非凡,因為這是我所看的第一部卓別林影片,那是三十多年年的事情,但卻印象深刻,甚至這個麵包舞,後來成了參加聚餐時被我拿來開玩笑的一個橋段,連我的孩子們也看我玩過。
但就算我因為卓別林的影片歡笑過這樣多次,老實說我對他的生平一無所知,直到有這次試讀機會。
當然,這本書並非「傳記」,因為卓別林的生平有些已經不可考,因此這是一本奠基於現有資料上的「創作」,更不用提這本書裡有著濃濃的奇幻風格了。
但就算如此,還是得以讓我們窺見這位歡笑宗師的早年生活是如何的辛苦。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工,但這句話到了小丑或者喜劇演員身上,往往是幕前一絲笑,幕後十滴淚,很多喜劇演員或甘草人物的訪談,往往都會讓我們看見更多辛酸。
但問題是心態。
處境、待遇也許差,但你心裡想的是什麼呢?
書裡的卓別林,出身卑微,也沒什麼耀眼的機會,但他目標不凡,就算是社會低位不高的馬戲團工作,他也把世界第一當成目標。
而且他眼光獨到,理解電影的威力,並以此為目標。雖然他的人生繞了好大一圈(還跑去當拳擊手,專門演套招挨打的角色),但這一切歷練,最後都成了他演出默劇的本錢。
某方面來說,他的「訓練」,已經近乎「玻璃假面」裡面那種學習法,徹底的辛苦,只有最堅持的人才能成功。
但就算本書主軸放在他年輕時的努力過程,通篇卻有著濃濃詩意,這可是有趣對比,因為這位幽默大師,一生帶來無數歡笑,但這本書卻沒這種開懷,反而以強烈的關懷籠罩著讀者。這只會讓你有著淒然的微笑,但也許,這種笑法才是最幸福的。
那是一種出自於了然一切的笑法,也是這本書最美的部份。
本書絕不單純,是本值得細細品味的生命故事喔!
L'ultimo ballo di Charlot
作者:法比歐.史塔西 (Fabio Stassi)
譯者:陳澄和
出版社:愛米粒
出版日期:2013/10
閱讀版本:試閱本
歷史上,有兩位以小鬍子聞名的人,諷刺的是,兩人雖然年代相近,但價值觀卻南轅北轍,而後是的評價更是徹底的兩極化。
更不用提兩人同時在世時,其實已經起過衝突了。
這兩個人,一個是喜劇、默劇大宗師,帶來無限歡樂的卓別林,另一個,就是以民主方式上台,然後用民主手段葬送民主的大獨裁者希特勒。
關於卓別林,想先請各位看一下這段影片:
這對影片對我意義非凡,因為這是我所看的第一部卓別林影片,那是三十多年年的事情,但卻印象深刻,甚至這個麵包舞,後來成了參加聚餐時被我拿來開玩笑的一個橋段,連我的孩子們也看我玩過。
但就算我因為卓別林的影片歡笑過這樣多次,老實說我對他的生平一無所知,直到有這次試讀機會。
當然,這本書並非「傳記」,因為卓別林的生平有些已經不可考,因此這是一本奠基於現有資料上的「創作」,更不用提這本書裡有著濃濃的奇幻風格了。
但就算如此,還是得以讓我們窺見這位歡笑宗師的早年生活是如何的辛苦。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工,但這句話到了小丑或者喜劇演員身上,往往是幕前一絲笑,幕後十滴淚,很多喜劇演員或甘草人物的訪談,往往都會讓我們看見更多辛酸。
但問題是心態。
處境、待遇也許差,但你心裡想的是什麼呢?
書裡的卓別林,出身卑微,也沒什麼耀眼的機會,但他目標不凡,就算是社會低位不高的馬戲團工作,他也把世界第一當成目標。
而且他眼光獨到,理解電影的威力,並以此為目標。雖然他的人生繞了好大一圈(還跑去當拳擊手,專門演套招挨打的角色),但這一切歷練,最後都成了他演出默劇的本錢。
某方面來說,他的「訓練」,已經近乎「玻璃假面」裡面那種學習法,徹底的辛苦,只有最堅持的人才能成功。
但就算本書主軸放在他年輕時的努力過程,通篇卻有著濃濃詩意,這可是有趣對比,因為這位幽默大師,一生帶來無數歡笑,但這本書卻沒這種開懷,反而以強烈的關懷籠罩著讀者。這只會讓你有著淒然的微笑,但也許,這種笑法才是最幸福的。
那是一種出自於了然一切的笑法,也是這本書最美的部份。
本書絕不單純,是本值得細細品味的生命故事喔!
留言
張貼留言
本格歡迎朋友留言,原則上也不刪留言,但不歡迎廣告、重複剪貼或無意義的言詞,同時也請大家避免匿名留言,匿名留言在本格將無法獲得任何保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