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會的期待與想像-4

關於在教會遇到的情緒勒索,或許可以再延伸一點內容。

的確很多教會一直希望人出來服事,催促到後來甚至有點不滿的情緒出來,這當然讓人很不爽。

我身為也常被詢問能不能參與服事的人(不管在哪個教會,反正我這年紀大概都會被找),也的確見過各種不同詢問方式,所以多少感覺得到怎樣的詢問是好的,哪種是很糟糕的,這時候我這種去過很多教會的人就有資料可以比較了。

之前我提過,我希望教會是個人人都能服事的教會,但或許我該說清楚一點,因為像人人都要做幸福小組這種,正好是我覺得最爛的模式(之一),那叫逼迫下的負擔,不叫服事。

簡單說,服事被分階層,有些事情就是被認為比較高級,或者青紅皂白一視同仁,這都很糟糕。

這時有些矛盾會被凸顯,尤其是一些神學認知的謬誤,例如一邊說上帝要用愚拙人,一邊又嫌某些人事情做不好不要讓他做,要不然就是直接嫌人家不用心不夠交託之類,不然你到底想怎樣?

這樣說好了,我以前也嫌過教會實在不該推變聲期的年輕人上去唱那種音調很高的曲子(關鍵在選曲不當),那到底要算哪一種問題?

司會找口齒不清的人上去好嗎?

輪椅族協助交通指揮合適嗎(偶而要幫忙倒車)?

做招待發週報有外貌要求嗎?

很多時候其實教會會一邊說大家都是為主做工不用太計較,但實際上又喜歡追求完美,於是這中間會有人感到受傷或不爽,可能是因為付不被肯定、也可能是因為被認為打混不適合,真的什麼狀況都有,但教會有溝通過嗎?

這的確都是組織常會發生的問題,不限於教會才會出現,但問題在於教會有個神學在那邊當作倫理指導,而且還常拿出來講,這時候表達的內容就很關鍵了,正如多少敢自稱高知識份子的我,聽見有關屬天的智慧與屬世的智慧地教導時,常是臉上三條線,因為不知道你們到底在講什麼,所以這代表我很愚拙囉!那還真是太好了。

最近爭議不小的康希牧師訪談,他有提到自己對於聚會過程裡的不完美之處會發脾氣,呵呵,這可不是特例,這種把禮拜當成自己表演舞台的牧師特別會這樣,因為她在乎的是自己被偶像化的歷程,所以會種舞台效果吹毛求疵,我就認識幾位這種牧師,當然沒有例外被我貼上不及格的標籤。

這種教會當然會讓人跌倒,不是說服事神可以輕忽,而是輪不到你這樣指責,當你要別人不要論斷你的時候,可不可以先自己反省?因為你正在論斷別人不是嗎?

當然,聖經裡的論斷根本不是這種意思,只是這些教會會用這種解釋,而且只用來要求別人,然後讓人受傷。

而且還有多狀況,我們接著談。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