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會的期待與想像-1

因為長期有在關注「不在教會的日子」的粉專(還有podcast喔!),有個常出現的主題就是「在教會受傷」這件事情。

說起來,我太太也有過這種感覺,我兩個孩子也有,我自己倒是沒有,卻也不代表我對教會沒意見,只是要說讓我受傷,可能還不到那種程度,但不管怎麼說,我們都換過幾次教會,也不保證以後不會再換,更別提我根本不覺得換教會有什麼問題。

但我想會不會有受傷的感覺,跟個人對教會的期待很有關係,因為如果期待與現實有落差,就會有失落感,甚至感覺背叛,或者受傷。

當然,不是說要大家不期待就不受傷害,而是看多在教會受傷的說法,些類型還滿固定出現的,但要因此就說教會的運作在這部分有缺陷,我必須說我不這麼認為,反而我要提醒某種類型的思路容易受傷這件事情,這當然也是教會要改進的部分,可是也同時是這樣的人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那裡可以改變看看的地方。

其實我聽過兩種正好顛倒的對教會失望例子,今天一個新人進到教會,因為你是新來的,基本上在門口就會先被攔下來,人家會問你是不是第一次來,如果是,會請你留一下資料,然後聚會快結束的時候會有介紹新朋友的橋段。

這部分流程很正常也很自然,至於聚會結束後,可能有人還會很熱情地跑來噓寒問暖,但這部分不是固定流程,我們待會談,總之一個新來的人在聚會中被介紹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吧?

但有人會害怕這個段落,例如我女兒,她超怕被介紹,不知道在怕什麼意思的,不就站起來點個頭而已,對她來說最好的教會就是完全不理她的那種。

接下來就有趣了,我上面說結束後「可能」有人會來噓寒問暖對吧!

請問你希望有一群人湧上來,還是有幾個人就好,還是應該是牧師親自過來,還是最好不要有人過來?

像我女兒就會說最好沒人過來,不然她會覺得這教會給人很大壓力。

但我就聽過不少人覺得教會太冷淡,根本沒幾個人過來打招呼,或者抱怨牧師沒親自來找他談(一般來說,大多數牧師聚會後會在外面向所有離開的會眾打招呼,總不能一直把時間花在你身上)。

所以這間教會到底是太熱情還是太冷淡?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次去聚會,結果有些人判斷的是憑據是一個正常流程之外的事情,然後你會發現教會很可能怎麼做都不對,因為教會根本不知道你是想當透明人還是當萬人迷,但你卻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一群第一次見到你的陌生人身上,只因為這是教會,就該符合你「個人」的期待?

說起來,今天如果去的是其他地方,或許這些人就不會有這些期待,因為教會是上帝的殿,然後上帝應該「滿足你的需求」?不然就代表上帝不愛你,又或者上帝是假的之類有的沒的。

我不會否認人會在教會受傷,畢竟我家就有例子,但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教會既然也只是一群人的聚會場所,那麼人的組成照比例來說,不管在哪種群體都不會差太多,我說的不是什麼好人壞人的問題,而是個性上的分布,所以與其想著怎樣的教會才能符合你個人期待(這其實很不切實際),更該思考的或許是自己面對不同處境的韌性。

我們接下來繼續談。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