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駕臨:帶著權能與溫柔
9-11節描繪了上帝兩種看似矛盾的形象:「帶著權能來臨、用大能統治的君王」,以及「像牧人一樣溫柔地抱著羊羔、偏母性的形象」。這不是矛盾,而是上帝完整本性的體現。祂是宇宙的掌權者,擁有至高無上的能力,但祂也對祂的子民充滿憐憫與關懷。
這挑戰了許多人對上帝的刻板印象。有些人只看到上帝的權能,覺得祂遙不可及、嚴厲可怕。有些人只強調上帝的愛,將祂描繪成一位濫情的爺爺,對罪惡視而不見。但以賽亞書40章呈現的是一個平衡:上帝是來「用大能統治」的君王,這意味著祂會帶來公義和秩序,最終消滅一切的罪惡和不公;同時,祂又是那位「聚集小羊,把牠們抱在懷裡」的牧者,祂認識祂的每一隻羊,體恤他們的軟弱。
這種整全的上帝觀很重要。在社會運動中,我們需要看到上帝是那位帶來公義和改變的君王,祂賦予我們力量去對抗不公。同時,在面對個體的破碎和傷痛時,我們需要知道上帝是那位溫柔的牧者,祂親自來醫治和安慰。這兩種圖像都是真實的,也都是我們信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北斗神拳奧義「無想轉生」的強大,正在於體會哀痛與憐憫,才能超越柔拳與鋼拳啊!
上帝的無與倫比:誰能與祂相比?
12-26節可以拿來跟約伯記相比,差別在於約伯記用的是上帝自己的口氣,但同樣在宣告上帝的超越性和獨特性。祂是創造宇宙萬物的那一位,人類的智慧無法測度祂的心思,但也同時很殘忍的告訴我們各種神學理論永遠都只是理論。,因為任何一種神學理論都只能試圖用有限的人類語言和邏輯去框住無限的上帝,因此注定全都不完整,如果過度執迷於其中,甚至會變成某種形式的「偶像」。例如預定論有時會讓人覺得像是在用人類的時間觀和因果律去限制一位超越時間和因果的上帝,不過普就論某種層面也有同樣問題。以賽亞書40章提醒我,上帝的智慧和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理解。祂的旨意深不可測,我們只能謙卑地去認識祂已經啟示的部分,同時要理解自己可能對領受的解讀是會出錯的,更因此需要提出來討論,才能擁有聖徒的相通。
這段經文也讓我聯想到許多宇宙級別的科幻設定,其實科幻小說的描述常常帶有強烈宗教色彩,尤其涉及極先進文明或者遙遠未來世界的描述,像星際效應裡主角進入五維空間,看到時間如同實體,甚至可以介入,而這些都是在試圖描寫上帝原本就有的權能。
而且我們可以理解,上帝的偉大還遠遠超越這些描述。當我們將上帝與宇宙萬物的浩瀚相比較時,我們才能稍稍體會到祂的無限。而這位無限者,竟然關心「地上的居民像蚱蜢那麼小」的我們,這簡直比任何科幻設定都更令人驚奇!
以賽亞書在這裡強烈反對偶像崇拜,這不僅是指物質的偶像,也包括我們心中一切取代上帝地位的東西:金錢、權力、民族、甚至某種特定的意識形態。當我們把這些有限的事物絕對化,並將它們置於上帝之上時,我們就陷入了偶像崇拜的陷阱。
給疲乏者的力量:永不困倦的上帝
這章的最後很有名,其實我辦公桌上也擺了一個有著第31節經文的牌子,是這章最廣為人知,也最直接帶來盼望的部分。儘管前面強調了上帝的偉大和超越,這裡卻直接回應了人們在苦難中的抱怨和感受——覺得被上帝遺忘、冤屈不被理會。這就是「處境神學」真實呈現的地方,而一個真正偉大的真理,必須能夠回應人當下的痛苦。
上帝的回應不是否認他們的感受,而是溫柔地提醒他們祂的本性:「祂不疲乏,也不困倦」。我們的問題,我們的軟弱,對這位無限的上帝來說,不是難處。祂看見,祂知道,而且祂「賜力量給疲乏的人」。
這段經文對關心社會議題的人來說尤其重要。在推動社會改革、追求轉型正義的路上,常常會感到疲憊、挫折,甚至想放棄。會覺得我們的努力微不足道,公義似乎永無到來之日。
但經文的應許是給「倚靠上主的人」。這個「倚靠」不是被動的癱軟,而是一種積極的信靠和連結。就像風力發電機要等待風來才能轉動一樣,我們需要持續地與上帝連結,才能獲得那不屬乎自己的恩典力量。這種力量不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意志力或技巧,而是來自那位「不疲乏,也不困倦」的上帝。
「親像鷹鳥搋翼飛高」(現代台語譯本)的意象告訴我們一個畫面,鷹是藉助氣流來翱翔的,它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持續拍打翅膀,但至少要自己張開翅膀,而且挺住。同樣,我們在信仰和生活中的前行,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而是靠著上帝那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氣息」或「靈」。
當然,有些作品會避免故事中出現機械神,但實際上大多數作品主角在瀕臨絕境時,往往會與某種古老或更強大的力量連結,而在瞬間獲得突破性的能力,又或者是絕佳的運氣。而對我們來說,這力量的源頭是永恆的上帝。
其實我這次骨折,同樣感受到上帝的保守,不然恐怕會很慘啊!
總結:偉大上帝的安慰與賦能
以賽亞書40章,從「安慰我的子民」開始,到「行走不困倦」結束,貫穿著上帝的安慰、應許與能力的宣告。它在歷史的低谷中發出光芒,提醒我們:
- 苦難不是結局: 上帝的公義審判會有結束的時候,祂的恩典和恢復終將來臨。
- 預備主的道路: 上帝的國度降臨需要我們的參與,要在現實世界中致力於公義和轉化。
- 緊抓永恆的話語: 人性的一切都是短暫的,唯有上帝的話語永恆長存,這是我們價值的根基,也是我們判斷一切的準則。
- 認識全備的上帝: 上帝既有統治宇宙的權能,也有擁抱羊羔的溫柔,祂不是某個神學系統可以完全定義的,但也因此充分學習不同神學主張是很重要的功課,只有這樣才能在不同處境當中取得合適的詮釋,避免自己亂解。
- 力量來自信靠: 在追求真理、面對挑戰的路上,我們會疲憊,但等候並信靠那位不疲乏的上帝,就能重新得力,持續前行。
願我們都能成為那在曠野中為上帝預備道路的聲音,並從那位永不疲乏的上帝那裡,領受展翅上騰的力量。
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