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齡駕駛肇事之後

剛發生的重大案件,有關78歲駕駛於學校放學期間高速衝撞造成十多人傷亡的案件,第一時間什麼訊息都有,隔幾天之後資訊變比較清楚,但謠言也跟著變多,加上各種猜測,結果是更混亂了。

先說,事故發生,可能是故意,可能是非故意。故意似乎可能是為了追擊一位女騎士,非故意可能是誤踩油門、油門卡死、突然發病之類可能原因,但因為駕駛在事發前剛剛有肇逃的事實,也能是一時慌亂之類,總之可能原因很多,也不用去猜他過去是模範父親、過去也有撞人紀錄什麼的,因為各種原因都有可能,也不見得有因果關係,亂猜對事實一點幫助也沒有。

甚至還有頗陰謀論的觀點。

比較討厭的一點是突然出現很多對高齡駕駛不友善的言論,但這些言論對降低意外事故沒多少幫助,因為實際上台灣最主要造成傷亡的交通意外,肇事人主要族群並非所謂三寶(老人、女性跟屁孩),而是年輕男性(不只數量,算比例也一樣),衝動型的蓄意事故也是如此。

反而要思考的重點在於,我們的確認知高齡駕駛有危險性,所以有額外定期考核的規定,但更麻煩的點在於為何他們還需要開車?簡單說,因為大眾交通不方便、還需工作賺錢、還在帶孫子、還在照顧更老的長輩之類各種原因,總之沒人喜歡拿自己性命開玩笑,雖然老人搭大眾運輸工具各縣市都有許多優惠措施甚至免費措施,但可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享受這些福利。

所以你要抱怨老人開車不如先想想如何讓老人可以不用開車,而不是去禁止老人開車。

這邊也不是要幫這次肇事的人脫罪,單純因為他就是個肇事者,不管他幾歲、性別、家裡有沒有錢或什麼有的沒的,而是把這個案件當成歧視高齡者的工具,本身很沒營養而已。

當然,這次的案件你去檢討號誌、標線、放學路線什麼已經沒太大意義了,那種衝法誰都檔不住,何況肇事者最後如果不幸身亡(以他年紀遇到這種車禍,幾周內都可能發生腦出血),又或者雖然活下來,但腦部有受傷,或者部分記憶缺損(最近剛好遇到有人遇到車禍,事後堅持他是在另一個路口被撞的,記憶整個亂掉),其實後續要查什麼都很難,何況他也可以裝傻。並且以他年紀,關也沒什麼意義,賠償大概也賠不了多少(子女一定會拋棄繼承,而且本來就不是子女能負的責任),所以真的可能會有人滿腔憤怒無處發洩。

如果真是故意就更讓人生氣了,但其實也無從得知。

只能說,用情緒化的態度去想這個對我們的精神健康沒有任何益處,甚至,如果真是故意,那麼任何檢討都失去意義,因為完全是個案,那完全不是我們有辦法預防的,正如有些人看見罷團就起乩一樣。

當然,這案子的確有值得檢討的地方,但現在討論有很大機會會變成什麼都討論但不會有任何結論,因為全都還在處理情緒,我想,還是先協助死傷者及家屬處理相關事宜,還有學校學生的心理輔導,這可能更迫切,而過激的討論反倒會是阻礙。

我想,民眾自己的情緒要先處理好,不然幫不了受害者,更幫無助於系統改善。

別忘記,這案子說不定還真是因為情緒控制太差所導致的,如果你義憤填膺而忘記控制自己情緒,很抱歉,這些人在犯行的時候也都是義憤填膺自以為很有道理啊!

好好控制情緒吧!

仔細想想,這幾年這種因為情緒失控造成的衝動犯罪還真不少,真要處理搞不好這塊還更關鍵哩!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