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社區民俗育樂觀摩會

今年我是第四年參加這個活動了,看了四年,就算不是老鳥,也算是有點經驗,就來談一下我的感想好了。

這個活動的參加人員是全國各社區發展協會組成,內政部會選定一個縣市政府來辦理,而承辦縣市政府會委託一個社區發展協會來辦理,然後各縣市報名兩個隊伍,分別是文場與武場,接著就熱鬧一整天……嗎?

這項活動,出發點是為了推展民俗文化,這當然是件好事情,只不過……

基本上,這幾年我看的表演有很高的重複性,比方說豐年祭、宋江陣、鬥牛陣、車鼓陣、南北管、客家山歌、舞龍舞獅、歌仔戲、太極演式……每年都有,而且每年都有隊伍重複。

這也難怪,說到台灣傳統表演民俗文化,還不就是那些,大概就是原住民跟漢文化裡的東西,重複性當然高。而我這個看了四年的人,會覺得無聊也就不奇怪了。
##CONTINUE##
當然,我不否認所謂「傳統民俗」,有些東西因為牽扯到宗教禮法,是不能隨便增刪改變的,所以,一輪宋江陣就是要二三十分鐘,一曲南管就是那樣長,但其中有 一半的時間是同樣的鑼鈸節奏,而舞獅陣就是會有五六分鐘時間只見獅子在咬獅尾,然後拿旗子的人手像抽筋一樣晃來晃去,沒其他動作……

這都是沒站在觀賞者立場所做出來的表演,畢竟,一些動作的宗教意涵,如果沒有普遍的推廣教育,誰會知道?而就算理解這些宗教意涵,在這種表演場所,如何意思帶到就好,以精緻化表演內容、提升表演水準,這些更重要。

今年有些隊伍就有做這方面改進,比方說在表演時搭配一個口白人員,對動作內容進行講解,或者在表演場地旁邊架設投影機,替表演動作或內容做說明(比方說客家戲曲歌詞,雖然聽不懂,但配上字幕就容易理解多了,原本不知所云的晃動變成有趣的故事。

另一種就是改良,像前年本市推派隊伍就表演改良式的車鼓陣,變成車鼓舞,內容變得更熱鬧更花俏,可看性提高不少。

民俗這種東西,保存文化是一個目標,但也應該有發展與推廣的意義才對。目前政府大概都著重在保存上面(當然,舊政府拼命破壞本土文化,現在只好努力挽救一些了),但其實推廣與創新應該是可以並行的。

我自己的經驗是這樣的,以往印象中,所謂八家將這種東西都是一些小混混在跳的。實際上,我念的國中,就有一些學生在跳這個,怎麼說呢……青一色是後段班被 訓導主任在額頭做記號的問題學生(不過那個訓導主任人格有問題,是個十足變態,他認為有問題的,有一大半是因為他自己心裡有鬼,這個有空再提好了),而就 我所知,有些廟宇會提供毒品給這些學生「起乩」用……

因為這樣,所以我對這些「民俗技藝」,其實沒多好的觀感。但參加內政部的活動之後,我發現了原來這些動作當中有那樣多的文化意涵,也開始學著欣賞起來。

可是別忘記,我是「被迫」帶隊參加不得不看的,不然哪有機會?而實際上這些表演,也吸引不了多少民眾。而一些精髓所在,是因為我手上有大會手冊(政府代表才有得拿)才知道的,不然也一樣看不懂。

這就是政府在教育推廣方面該加強的,至少,希望安排人員在表演時同步解說,讓我們了解這些走位、手勢、臉譜、法器、陣法在幹什麼。

但這樣還不夠,因為傳統技藝這種東西,老實說重複性很高,常常南北兩隊表演,大概就衣服不一樣而已……

所以要創新。比方說去年有一對高雄市的隊伍,表演的是女性八家將,但已經不是傳統八家將了,而是融入舞蹈,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看起來頗為新潮有趣。就我所知,這個隊伍還被派到國外表演,變得很有名。

當然,創新這種東西不是那麼容易的,比方說上述的八家將隊伍,雖然有了增色不少的創新演出方式(活潑的音樂、更有韻律的動作),但這些表演動作已經失去了 傳統八家將所應有的宗教意涵,這種表演是撐不久的,一來容易拷貝、二來有譁眾取寵之嫌(用表齡女郎跳八家將),在文化連結方面就弱了些。

今年有個新竹的隊伍,自編客家戲曲,內容是介紹他們社區,把整個社區的活動都放進去,非常的有意思。

這是比較好的方式,開創新的東西,而不像其他演歌仔戲或京劇的社區,都還是貍貓換太子或楊家將的死人骨頭,跟台灣一點連結也沒有,也激不起欣賞的興致(這些傳統段子看專業劇團好看多了)。

這個社區也是受邀到處表演,一方面是表演民俗技藝,一方面是宣傳自己社區,三方面是凝聚社區共識,真是不錯。

但也只有這個一個社區不錯,其他的……附帶一提,本市文場表演頗受好評,不過那是因為她們表演水準很高,但元極扇子舞跟民俗保存或創新發揚還是有些距離,那只是媽媽教室舞蹈班的娛樂項目而已。

原住民的表演反到比較有意思,大概他們比較早受到這種文化壓力,也也較早開始轉型工作。比方說每年都有豐年祭的表演,但內容就懂得精緻化與精簡化,可以迅速讓大家對表演內容與意含有大致上的了解,並且不會無聊。

想起宋江陣總是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繞圈子,對啦!七星陣走的圈數有規定,但這是表演,不是廟會,限時十五分鐘的表演被你走掉六七分鐘,誰想看?南北管也有類似問題,聽了四年都是差不多的曲子(好在開始有人嚐試自編歌曲,聽四年客家本色,很無聊的)。

廟會跟表演是不一樣的目的,不知道社區民眾有沒有注意到這種取向上的不同,至少,我覺得政府相關單位應該協助發展不同目的的表演才是。

今年有一點很明顯的不同,就是「民俗」到底是什麼?

會這樣提,是因為今年出了一大堆太鼓隊,甚至直接穿日本傳統服裝(沖繩的)……

記得以前我提過非洲鼓可不可以參加(本市有社區非洲鼓隊),結果是不行,那日本鼓……

我看內政部在審核時大概也很頭大,尤其優人神鼓這幾年紅到翻,很多社區有樣學樣玩太鼓,但這玩意「是日本民俗」,不是說台灣沒有鼓,而是風格不同,台灣的鼓陣跟日本太鼓陣都是源自中國戰鼓,但走向很不一樣,而我看到的全是日本式的。

我是無妨啦!表演得好就是好,管你哪來的,只是用比較嚴格的民俗表演觀點來看,至少在服裝上注意一下嘛!人家還以為是日本來的隊伍哩!雖說台灣被日本管過,文化臍帶牽連頗深,但我能確定這種祭典服裝,跟台灣傳統宗教型態是有區隔的,也從沒成為台灣傳統過。

反倒是南北管似乎沒想過要試著融合日本曲風,這才是影響台灣文化更深入的部分。

但在這裡我也要反過來提一下,就是「民俗技藝」社區化目的是什麼?

比方說,大都市新興鬧區的社區,或社一些重劃地段的社區,其實這些地方很可能沒什麼傳統宗教信仰中心(這些陣頭幾乎都是依附在宗教團體上),你要他們組成什麼民俗團隊?發揚哪種民俗技藝?哪些又是人家會有興趣的?

還有,就是文化紮根的動作,如何吸引小孩子「持續」學習(現在很多國小會教,但國高中?在台灣?別傻了,除非會加分或保送)。

算了,不講太多,我又不是內政部長或文建會主委,讓他們去操心吧!我也只是發發牢騷而已。

因為今年台中實在辦得太爛了,胡志強真的是本土文化破壞集團的一員,除了在海報上用自己大頭作秀之外(每年活動海報縣市長都會放自己相片,但從沒有人「只」放自己照片的),其他部分都辦得很隨便,真是糟糕透頂,讓人禁不住想開罵,結果扯了一堆……

留言

  1. 匿名30/10/07

    民俗這種東西急不得
    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累積
    慢慢去萃取 去蕪存菁 才會精緻好看
    台灣這種每年辦一次的民俗廟會啥米oo祭xx之類的好像太多了

    政府似乎也花了很多錢
    但就是做做宣傳 一群人唱唱跳跳吃吃喝喝
    真正的重點往往模糊掉了
    蠻可惜的

    回覆刪除
  2. 其實出期間段吃吃喝喝很重要喔!

    因為這是很大的誘因之一,因為早期參與者都是一些老年人,這些人無聊沒事抓來練團,而對老人來講,聯誼性質很重要,吃吃喝喝是很重要的元素之一,畢竟,愛熱鬧跟喜歡吃吃喝喝是台灣人天性阿!

    不過也該開始轉型了,其實有些社區推廣民俗技藝的目標,已經變成是一種使命感了,不過這會集中在本來就很有民俗特色的地區,比方說三義木雕,內門宋江陣,竹北客家山歌這類,其他區域,還是好玩比較重要。

    內政部是有開始規劃做轉型輔導啦!從今年開始,希望幾年後會有不同氣象。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本格歡迎朋友留言,原則上也不刪留言,但不歡迎廣告、重複剪貼或無意義的言詞,同時也請大家避免匿名留言,匿名留言在本格將無法獲得任何保障喔!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