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的眼睛(Look Me in the Eye:My Life with Asperger's)
作者:約翰.羅賓斯(John Robins)
譯者:朋萱
出版社:遠流
閱讀版本:試閱版/A4/橫式直書/膠裝/單色印刷
封面代補
##CONTINUE##
拿到這本書時,看見封面寫著亞死伯格症,覺得很高興。
這本書給我看真是對極了。
身為自閉症患者的哥哥,對書中許多情節感同身受。
身為兒童職能治療師,對書中許多描述心有戚戚。
我弟從小就跟人家不一樣,這一點我一開始並沒注意到,反正就是個可愛的弟弟,「長不大」所以很可愛。
等到他要上學就知道麻煩了,理由很簡單,他幾乎沒有互動能力,我們是因為從小跟他在一起,所以能知道他的動作代表什麼意義,但老師跟同學可不。
當然,比起亞斯伯格症,自閉症麻煩多了,但話又說回來,我弟當年也沒人說是自閉症,那是他長很大的時候才有醫生做種診斷的。
因為以前當兒童職能治療師,加上是自閉症患者兄長,我接過很多的自閉症患者,其中也有亞斯伯格症的。
比起書中主角「大約翰」,其實一般的亞斯格伯格症患者並不是那樣幸運的。我不是說作者這種人生叫很幸運,而是大多數亞斯伯格症患者的「高功能部分」並沒有那樣「天才」,可能只是比平常人好一點點而已,但互動能力差的部分又比作者高上許多。
他們要融入世界更加困難,因為世界的要求很變態,要嘛你得是「標準成品」,不然就是「藝術品」,但台灣社會的「標準」採取的是一種非常不寬容的態度,甚至是排斥性的態度,這也同時讓「藝術」的定義非常的市儈化,尖銳化,很難呈現出個人特質。
回到書本,作者(主角)的寫作本身也很有亞斯伯格症的特點,就是直來直往,沒有太多裝飾。這讓本書產生一種單純的說服力,你不用花太多心思去揣測作者真實 想法,因為沒什麼難以理解的情緒或形容。這讓這本書變得十分容易下嚥,因為本書精采之處就從在於作者的人生當中,不需要過多的文字包裝。但雖然如此,作者 對家人的關愛卻是那樣坦白,所以在最後,在作者父親去世前的段落,讓人感到非常的溫馨。
這一段真的是本書最讓我喜歡的部分。若沒有這一段,這本書感覺上不過是本發牢騷的文字集,雖然有些地方很有趣(他的惡作劇真的很機車,機車到讓我很想學),卻沒太多反思。但有了最後這一段,這本書的價值完全不同,成為一本非常有力的自傳,訴求的是希望的存在。
書中有提到「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書」這本書,強烈建議一併服用喔!
作者:約翰.羅賓斯(John Robins)
譯者:朋萱
出版社:遠流
閱讀版本:試閱版/A4/橫式直書/膠裝/單色印刷
封面代補
##CONTINUE##
拿到這本書時,看見封面寫著亞死伯格症,覺得很高興。
這本書給我看真是對極了。
身為自閉症患者的哥哥,對書中許多情節感同身受。
身為兒童職能治療師,對書中許多描述心有戚戚。
我弟從小就跟人家不一樣,這一點我一開始並沒注意到,反正就是個可愛的弟弟,「長不大」所以很可愛。
等到他要上學就知道麻煩了,理由很簡單,他幾乎沒有互動能力,我們是因為從小跟他在一起,所以能知道他的動作代表什麼意義,但老師跟同學可不。
當然,比起亞斯伯格症,自閉症麻煩多了,但話又說回來,我弟當年也沒人說是自閉症,那是他長很大的時候才有醫生做種診斷的。
因為以前當兒童職能治療師,加上是自閉症患者兄長,我接過很多的自閉症患者,其中也有亞斯伯格症的。
比起書中主角「大約翰」,其實一般的亞斯格伯格症患者並不是那樣幸運的。我不是說作者這種人生叫很幸運,而是大多數亞斯伯格症患者的「高功能部分」並沒有那樣「天才」,可能只是比平常人好一點點而已,但互動能力差的部分又比作者高上許多。
他們要融入世界更加困難,因為世界的要求很變態,要嘛你得是「標準成品」,不然就是「藝術品」,但台灣社會的「標準」採取的是一種非常不寬容的態度,甚至是排斥性的態度,這也同時讓「藝術」的定義非常的市儈化,尖銳化,很難呈現出個人特質。
回到書本,作者(主角)的寫作本身也很有亞斯伯格症的特點,就是直來直往,沒有太多裝飾。這讓本書產生一種單純的說服力,你不用花太多心思去揣測作者真實 想法,因為沒什麼難以理解的情緒或形容。這讓這本書變得十分容易下嚥,因為本書精采之處就從在於作者的人生當中,不需要過多的文字包裝。但雖然如此,作者 對家人的關愛卻是那樣坦白,所以在最後,在作者父親去世前的段落,讓人感到非常的溫馨。
這一段真的是本書最讓我喜歡的部分。若沒有這一段,這本書感覺上不過是本發牢騷的文字集,雖然有些地方很有趣(他的惡作劇真的很機車,機車到讓我很想學),卻沒太多反思。但有了最後這一段,這本書的價值完全不同,成為一本非常有力的自傳,訴求的是希望的存在。
書中有提到「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書」這本書,強烈建議一併服用喔!
台灣人的社會文化就是排斥不一樣的人,你不跟我一樣,你就是怪咖。
回覆刪除約翰雖有痛苦有困惑,但是他接納自己,不自我設限,努力研究出與他人互動的模式,也許這就是他與其他亞斯柏格人不同之處。
這種自我建設很不簡單啊!在台灣這種會有「沒吃過蛋塔焦慮」的社會,一般人都在焦慮了,何況標準差差異更大的人。
回覆刪除所以這本書真的值得家長或患者好好詳讀,就算不能改變社會,至少可以改變自己。
我引用了,網址在此。:)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