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感性……不是小說或電影

講到理性與感性,大家可能會想到的是珍奧斯丁的作品……說起來這些經典說也該來寫寫讀書心得才是,但這有空再說,今天想談的是一些常見的誤解。

其實最常見的誤解,就是常有人以為理性與感性是互斥的兩種東西,這其實很大的誤解,因為根本不是這回事,卻有很多人講得很像一回事。

理性與感性都是人類認知判斷的架構,兩者絕對是同時存在的,你甚至很難直說誰理性比較強、感性比較強,完全不是這樣,實際上這是兩個同時運作的架構,當然有不同之處,卻絕對是同時運作的。

今天你看見一個受傷的人,你判斷,而覺得他「可憐」(因為受傷),這是你的理性判斷,最後做出你的感性反應。

現在多一個資訊,他是因為不守交通規則才受傷。這時你的理性接受新的資訊用來判斷,於是你對他可憐的判斷做出修正,跑出「活該」的感覺。

接著再來多一點資訊,雖然他的不守規則是搶黃燈,但讓他受傷的主因是政府路面施工不平整造成的車輛彈跳。

這時你的理性又有不同運作,開始衡量法規、公權力、交通規則、政府施政怠惰、廠商偷工減料等等,也許你開始「發怒」,對象是政府。

這時你可能依然覺得他很可憐,但也覺得他活該,同時對政府感到憤怒,三種感覺可以同時存在,而你的理性會幫你分派輸出對象,當你對對當事人會表達安慰,但轉頭又說他活該,但你也會罵政府,要求國賠。

這才是我們認知功能運作的狀態。

人不可能只有理性或只有感性,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也沒有理性比較強或感性比較強這回事,而是「價值判斷」的問題,有一個更高的指導原則在處理價值問題,讓你接受某些資訊來分析,然後做出應對的情緒反應。

再來我就要談談聖經與神學了,因為「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個「道」,指的是「word」,這裡指的不是文字,而是語言,因為上帝本身就是「真言」,而語言一個絕對的要件就是「邏輯」,語言本身必然邏輯,但語言的表現可以不邏輯,這一點大家要區分清楚,語言構成絕對邏輯,不然就不算語言,因為沒有任何「意思表示」。但語言使用可以非常自由,甚至無視邏輯,或者說,服膺於更高的邏輯--為了呈現某些意義,而意義自然存在邏輯脈絡。

這裡要表達的是,上帝是百分之百的邏輯與理性,但祂也呈現百分之百的感性。

偏偏這些年聽過太多人說上帝是感性多於理性,要人用「心」去「感受」上帝,要人「不要質疑只要信」,認為這樣才能獲得「屬天」的「感動」。

然後開始起乩……

聖經何時告訴我們上面這種說法了?難道上帝沒有「計畫」?難道上帝沒有「律法」?難道上帝沒有「時間表」?難道上帝沒有各種用來紀錄的冊子?實際上,上帝告訴我們一堆框架,而且全都是有目的性的,現在你跟我說只有感性能接觸到上帝?

當你這樣想,你就屬魔鬼了。

這樣說好了,上帝有沒有創造萬有引力?有沒有設計原子結構?有沒有定下各種數學運算的標準?當上帝像撞球開局一樣點燃大爆炸,宇宙中的粒子與能量難道不是在上帝手中運轉,為了完成他最後的規劃,現在你跟我說上帝不理性?

上帝當然是飽含著期待與愛來創造,理性與感性完全沒有衝突,實際上是兩者一起運作,因此尋找上帝的人,自然是兩者一起使用才是正途(或者說,也沒別的選擇)。

為何有人說研讀聖經是理性行為?難道在研讀中沒有得到更多啟示的喜悅?為何說禱告是感性的行為?難道你禱告時沒有用腦子去組織語言?喔對,有人丟給方言禱告,但你真的「腦袋空空」嗎?我想不是,你的理性依然在運作,只是你用理性判斷「我不想負責」這種態度去運作,然後享受罪中之樂,號稱這樣的感性屬靈。

這種扭曲的解釋方式,才真的是屬地的知識,是屬血氣的,而且是很不負責任的,因為只要你用心研究上帝的道,絕對是理性又邏輯的,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感性。

大家真的不要被話術給騙了。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