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仁者俠醫一樣,這部作品是很久以前跟太太在出租店租漫畫來看的,直到最近才在網飛上看完電視劇,就來分享一下吧!
這故事背景其實是日本領土中離台灣最近的與那國島,劇中名稱叫志木那島,其實故事裡也有提到台灣,有關從台灣找醫生過去支援之類的,可以大致上知道地理上就是離台灣比較近。
其實有些文化背景也可以看出端倪,因為與那國島其實有不少台灣人後裔,所以劇中的墳墓偏台式,而祭典可以看見關刀,暗示了跟台灣的淵源。
故事是有關其實醫術十分強大的五島醫師卻在不明原因下暈著船來到志木那島當公所醫師,有點像在鄉鎮衛生所當醫生的樣子,以台灣來說,這通常是公費生短期待的地方,而且往往寧願賠錢也不想被派任,因為薪水很低,更別提前途無亮,基本上很難找到人,目前台灣偏想這類衛生所,大多是由市區區域醫院已報備支援方式每周意思意思派人去輪值做功德(都是賠錢被硬坳去的),少數由社福團體安排定期義診,但這一年沒幾次,總之偏鄉醫療困境去哪一國都差不多。
然後藍白立委還想砍警消預算,也不想想偏鄉醫療的第一線通常就是警消,甚至是台電(沒電根本連急救都有困難,然後藍白也砍台電補助)。
這類故事當然要好好宣傳這些離島的困境與人情味,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光之島(我居然還沒介紹這部漫畫,找時間補上),你要說濫情多少也是有,但我自己住鄉下,對所謂「鄉巴佬」的評價也不是沒有體悟,鄉下絕沒大家想的純樸與美好就是了,哪只是一種不同的狀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不過離島人少所以聯繫更緊密倒是很確實的(或者說壓力更大,這完全看個性),總之這類故事也是透過者種情感描寫來鋪陳故事,這時候醫師的角色會很有收束的效果,因為以外人身分要能迅速與島民建立聯繫,醫師是很好的一種身分,要不然就是公所的公務員,只是偏鄉公務員通常也會是在地人,如果故事要安排外來者身分還要能迅速進入當地社會連結還不被排斥,醫師是最好的選擇,老師次之(因為少子化)。
所以這類故事很多,台灣也有。
但這種社會連結在現代社會的確能帶來美好的想像,所以這類故事自然能讓人動落淚啊!尤其原本要搭船六個小時就醫的島民,在醫師進駐之後動不動就陷入需要緊急開刀的狀況,這恐怖能力只略遜於金田一與柯南啊!
不過,這因為這樣所以故事會吸引人,漫畫甚至還更慘一點,例如本來是反派的三上醫師在漫畫版洗心革面之後居然在島上死於登革熱,只能說真的很慘。
說是賣慘,卻也揭露偏鄉醫療的真實困境,這裡的人生病機率比較高,醫療資源卻稀缺,明明供應著高品質的水產,在這邊生活卻總在貧窮邊緣還要被瞧不起,說要翻身,要念書最後還是要去東京,偏偏這正是都市化的宿命,全世界都一樣,雖然會嘆息,但好像也只能這樣。
小時候從天龍區中的天龍區天母搬到嘉義的鄉下,光適應就花不少精力,但大學的時候還是要去台北,結果重新適應,然後搬回嘉義,這時台灣區域發展稍微平衡一點,也越來越容易適應,但比起更偏鄉的地方,那又是一回事。
所這類故事看了的確會有很深感觸,尤其你現在問我鄉愁,哪怕我已經在嘉義住大半輩子,其實我記憶裡的故鄉還是陽明山的樣子,還有北部那種惹人厭的濕冷冬季。
這真的是印痕啊!
所以這種描述土地連結的故事會很吸引我,雖然我根本不是住海邊啊!
很喜歡的故事,希望大家也能好好欣賞,而且這部戲的演員陣容還滿豪華的啊!
小孤島大醫生(離島大夫日誌 Dr.コトー診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