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以用來協助靈修嗎?還真的可以,雖然靈修也可以很簡單,你甚至只要一個人靜靜禱告也可以,只是靈修絕對不要只有一種模式,那可是非常不妙的作法,靈修才沒那樣單薄,你得讓靈修成為本能才行。
先說,我們會許會覺得靈修是某種儀式性的行動,對,要有某種儀式,我不會說這種認知是錯的,但我也要強調靈修不是只有這樣,因為儀式本身不叫靈修,心態才是,而只要要靈修的心態,儀式就只是一種協助靈修的工具,不是靈修本身。
靈修指的是你開始思考上帝本身、思考自身與上帝的關係、思考上帝與世界的關係、思考自己與世界在上帝之間的關係,簡單說,當你把思考的主體聚焦在上帝的時候,那就是一種靈修的活動,差別在於你有多少參照的外來資訊可以使用。
我一定要強調「外來」這一點,沒有外界資訊的思考不叫靈修,那可能是冥想,或者發呆。
而這個外來資訊,也會有各種不同的品質,假如有來自聖靈的感動,這當然可喜可賀,但更現實的是,聖靈的感動往往只會讓人一頭霧水,如我你沒有足夠的背景知識可以判斷的話可能搞錯。
而這個背景知識,就是你對於聖經的理解--換句話說,這是個外來的資訊,未經學習根本不可能真實理解。
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說只要自己靜靜思考上帝就可以的,這種說法其實很有問題,因為你憑藉的素材會是你過去學習的經驗,不但不周延,甚至可能貧乏、偏頗,乃至於可能根本就是錯的,更忌諱的是不要隨口胡謅聖靈會感動,因為邪靈也會,真的不要害人。
靈修是有階層的,一位剛接觸福音的人,如果沒人帶領或好好研讀聖經,那麼靈修要不出差錯幾乎不可能,因此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帶領的人也可以視為一種工具性存在),所以也要懂得選擇好又合適的工具。
而且工具越多越熟練越好。
就算是資深基督徒、牧師或者神學專家,在靈修的時候也不是只有他「自己一個人」,而是因為他有很多背景知識在支撐,所以這一點依定要先了解,有越多背景知識支撐的不見得就比較厲害,但背景知識不夠確保證出錯的機率會高很多。
我要強調一點,聖靈當然會是最重要的同在,但在體會與領受聖靈之前,拜託先有能力辨別諸靈好不好,那種要人家只求聖靈不要研究聖經的,根本就是國王新衣式的詐術,騙你不要研究不要思辨的結果就是只要你聽他的,然後你就被邪靈牽著走了。
永遠記得聖靈的恩賜第一是智慧,第二是知識,兩者都是理性為基礎的,而且不是憑空來,是需要學習與累積的。那種要人家不要用功念書會比較屬靈的,都是在騙人,越理性才能越真正屬靈,不理性則是邪靈的起乩。
那麼AI在靈修中可以做什麼?其實就是做AI最擅長的事情,也就是統整巨量資訊。
但也因為是巨量資訊,簡單說就是亂七八糟,所以使用AI是有技巧的,不然你會得到各種矛盾混亂的資訊。
像哥林多前書13章提到各種恩賜的終止,但到底是已經終止還是未來會終止,這兩種神學態度會帶來非常不同的解讀,對不同處境的人,不同回答可能帶來非常不同的影響,甚至可能造成傷害。
所以要用AI,一個是你已經知道不同神學理論,然後要AI給你特定立場的理論,要不然就是從頭開始直接問AI有哪些不同理論,要它分開陳述,然後你在找出自己需要的方向。
對,總之這整個歷程看來又是一種學習歷程,但靈修本來就是一種學習,是個增進靈命成長的歷程。
但靈修有時候也是一種修復或尋求安慰的歷程,但這也是最需要警醒的歷程,為這時候的人最為脆弱,最容易被誤導。
不過結果是一樣的,就是我們會需要外在指引,而拿AI作為外在指引的時候,同樣會是個研究歷程。
這也是為何不管你拿AI做何種用途,大家都會說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提問,有就是俗稱的「念咒文」--你看,「學」提問的方法,因為AI不是上帝,你不好好陳述你的要求,那AI有非常大的機率會搞錯,因為聽不懂。
這樣看來用AI好像很危險,倒也不是,只是我們一定要先學會使用方法。
我自己的話倒是不大會用AI靈修,畢竟我手邊有很多資料可以使用,所以都是用AI整理資料,靈修的話會直接讀聖經,但反過來說,如果把整個學習歷程都視為一種靈修活動,那麼我在靈修中使用AI的比例可就不少了。
總之,使用AI靈修跟抽卡牌有點類似的地方,都是需要先有正確心態才不會出問題,所以不是工具本身好不好用、可不可用的問題,而是人怎麼使用與看待工具的問題。
尤其AI可能產生某種類似心靈導師的錯覺(已經有相關案例出現,相信沒多久精神醫學會就會把相關成癮問題擺進去診斷標準了),比起很容易產生真實人際摩擦的教會環境,AI真的友善多了,假如有人沉迷於AI「友善」的態度,而忘記這玩意徹底只是個邏輯機器的話,那麻煩可大著。
保持理性可以減少很多問題,謝謝。
記得要做個能冷的基督徒,這年頭只懂得用唱唱跳跳起乩來裝熱的基督徒太多了,一點都不健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