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做個紀錄,「AI說聖經」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節目,才剛起步而已,不過到目前為止流程大致上已經訂下來,當然還是會持續最佳化,不過基本應該已經固定,而且連太太的節目也都要上線了(她的節目除了底圖以外,都不是AI生成的),就來做個簡單紀錄。
「AI說聖經」是個逐卷解釋聖經內容的節目,最基礎文本自然就是聖經,但如果直接問AI聖經內容,出來的東西大多會很一般論,而且大多數人可能連怎麼提問都不清楚,其實因為神學觀點差異非常大,不同問法會得到差別很大的回應,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回答,這一點要先注意。
所以我提問AI的時候,當然自己已經先熟讀過內容,還先寫過相關文章,所以製作流程的第一步,就是先產出自己的研經文章。
還好我已經寫好多年了,有數百篇文章可以使用。
有了這些文章,就能限制AI詮釋的範圍,這時再把聖經文本一起丟給AI,得到的回答基本上就是會從我的觀點出發的內容,但又會參採其他觀點,顯得更穩重一點。
我用Gemini產出重點整理之後當然還要確認或補充內文,別以為可以直接使用,因為錯誤依然會出現。確認底本之後,接下來是用NoteBookLM產出學習單,不過學習單內容同樣需要檢視,這真的是很瑣碎的工作,很容易就會忽略一些小錯誤,雖說整體而言花的時間還是比我自己零開始要快一點,但這種校對工作真的很煩人。
在這同時可以請NoteBookLM一併產出Podcast對談檔案,這部分要花一點時間,因為成品不見得可以使用,不行就要重來,但其實也當複習,我需要反覆聽同樣聖經內容的詮釋,並確認內容可以使用,這是製作過程中最花時間的部分(僅次於自己寫文章),有時候為了發音錯誤要整個重來其實也很讓人抓狂就是了,例如不知為何AI在講到夏甲的段落,明明夏甲是帶著以實瑪利到曠野去,後來被上帝叫回家,但AI生成三次,都會很雞婆的多一句夏甲回去之後生下以實瑪利,是要生幾次啦!
有了確認的內容音檔,再來是用garageband剪輯成節目音檔,這部分做習慣之後速度其實很快,因為只是加上片頭片尾而已,中間完全不需要再剪輯。
片頭片尾的歌曲則是事先同樣由AI生成的福音詩歌擷取片段來使用。
再來是做成影片,在這之前我會先生成幾張圖片(用了ChatGPT、Copilot跟Sora),有些圖片還會先加上特效變成兼用卡,這裡有部分是透過Canva處理。
影片主要就是用iMovie加入轉場效果、畫面跟字幕,片頭片尾已經很固定還算好辦,中間因為素材越來越多,以後速度也會變更快。
最後自然就是上傳YT,排好上架時程,等著開播。
這整個製作流程跟一般真實拍攝相比當然是簡單許多,不過我的重點本來就只有分享聖經內容,如果花太多時間在其他部分就本末倒置了,雖然如果能讓節目品質更好我也很樂意去做,但一人而且是利用下班時間業餘製作大概也就這樣了,只能說沒有AI技術,我用經文圖卡自己配音也是一種方式,但成本可是要多上不少啊!
其實現在用AI生成的節目已經很多了,而且顯然只會越來越多,而我都寫二十年部落格了,台灣跟「旭日之丘」一樣古老卻還在更新的部落格應該很少,總之除非YT收起來,部然我會一直堅持到把整本聖經貼完,至少我很有這種毅力。
我跟我太太經營的頻道叫「黑喵神研班」,目前規劃兩個節目,一個是我做的「AI說聖經」,另一個是太太規劃的長老教會新聖詩介紹節目,目前累積節目集數中,正式上架會再宣傳喔!
當然更歡迎各位訂閱分享。
預告一下,目前節目上線一個多月,滿兩個月的時候我會貼上節目主題曲的MV,當然,同樣是AI做的,我只是加字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