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教會裡的角色問題-4

談完教會,我們談談個人,也就是個人認知的部分,有關錯誤的信徒觀。

其實教會裡真正讓人不舒服的,除了那些整個神學都走歪,或者組織文化不大健康的教會以外,其實大多數問題來自於少數個人,只是正好你遇上了,然後整間教會一起背黑鍋。

前面的問題都是因為教會整體有某偏差導致,於是信徒也要有成熟的能力去面對,但最後這個問題則是雙向的,也就是你我都應該注意的部分。

是的,如果你有困難,整間教會都在跟你說你不夠交託之類廢話,這是教會有問題,但如果只有一個人跟你這樣說,就別扯到整間教會了,因為每間教會多少會有幾個這種人,只是正好被你遇到,又或者你看起來就是這種人喜歡的對象?

這是因為信徒觀有問題的緣故,信徒本身就是教會縮影,所以我上一篇講到的教會任務,其實在每個人身上也都應該要有,只是有這種覺悟的人不多,大多數人來教會想的都是「支取」,對,這甚至是某些牧者的話術,信徒可以支取上帝的賞賜(教會的資源),真的是胡說八道。

我們全都是不配的罪人,上帝要不要給予,主權在上帝,上帝要人一輩子貧弱病殘那也是上帝的選擇,人根本沒資格抱怨好不好。

你說這樣何必信上帝?所以我才說這是最關鍵的信徒觀,就是信徒不該有交換論神學的錯誤迷思,以為我們來找上帝是為了拿好處,這完全錯了,真正基督徒想的根本不該是任何好處,而是如何償還我們對上帝的虧欠,而償還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獻上自己,獻上則有兩種,一種是窮盡一生去愛上帝,也就是晝夜思想神的話語,與神親近,簡單說就是研究神學,絕不是在那邊起乩;第二個則是遵守誡命愛鄰人如愛自己,請注意順序,就是你要先懂得愛自己,然後才能照這樣去愛鄰人(反過來說,如果你不愛鄰人,只代表你也不懂得愛自己)。

我不是說我們不該領用教會的資源,教會的任務本來就包含社福面向,而且服事者取工價也不違背聖經教導,問題在於心態。

也因為這樣,在教會參與服事很自然,但量力而為也很自然。

我之前提過代導也是服事吧!沒那麼困難不是嗎?

但也不要老是覺得別人欠你,認為教會要符合你的需求,請問你哪位?說起來這幾年 聽過太多抱怨是這類的,我們當然可以對教會不夠好的地方提出意見或者表示反對,但請注意,如果你會因為人家不照你的意思做就出現負面情緒,拜託,那你就不是建議,而是命令了,到底誰比較惹人厭啊?

記得,溝通的意思是各說各話,如果覺得自己有道理對方一定要聽,不然就會生氣,那叫命令、壓迫,根本不叫溝通,如果你想要溝通,那就不要有無聊的情緒介入,那不健康。

這種不健康的情緒反應常常是雙向的,於是有一邊離開教會(通常就是權力或地位比較低的),但看來兩邊都很有問題,只是離開的看來比較可憐而已。

這時候信徒的角色該如何面對,我建議成為肢體關懷的代導者,就先回家禱告吧!這時才真的是把問題交給上帝去處理,因為情緒無助於解決問題,先避開無聊的衝突再說,真不行,離開也無妨,只是也沒必要將負面情緒帶著走。

不過有一種狀況比較特別,就是老人,這不是歧視,而是老人的確比較頑固,但我要提醒一點,老人比較頑固件事情已經流傳數千年了,換句話說,等你老了保證你也會很頑固,或者說,如果你現在就開始抱怨老人頑固,我只能說看來你現在就很頑固了。

對,永遠記得你自已有天也會變老變頑固,那些不斷宣稱自己不頑固的,往往更堅持己見更頑固,只因為你自認為是對的。

有夠頑固。

這時候,請成為歷史文化的同理者,因為你遲早也會變那個樣子的,就體諒一下,放下脾氣,大不了自己做自己的或者離遠一點,別把怒氣留到日落阿!

好啦!談完四種角色,複習一下:

神學理性的思辨者--對於人的教導永遠要警醒,因為我們順服的唯一對象只有上帝,對於錯誤神學一定要有辨別能力。

靈性互動的協力者--我們有很多現實上的限制,個人與教會都是,但絕對可以在靈性上互相幫助。

肢體關懷的代導者--就算大家出發點都是好的,表達出來總是會有差異,這時候多替對方禱告吧!

歷史文化的同理者--教會文化的形成都有脈絡,個人也是,面對衝突多一點同理,很多時候就算沒解決,至少也能一笑置之。

其實只要抓好自己的角色,要在教會裡受傷還真不大容易,或者說,不管去哪都不大會受傷,畢竟上主就是我們的盾牌,我們可是被保護得好好的哩!

與神同行好處多多啊!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