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裡兩位特別的祭司

聖經裡有出現過許多祭司的名字,畢竟從亞倫開始,利未人一直就是祭司宗族,但這不代表只有他們才是祭司,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祭司。

異教祭司就先不論了,這些人通常也沒有留下名字。

不過聖經裡其實有兩位身份很特別的祭司很值得一提,一位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麥基洗德,這個神秘人物身份與地位都非常特殊,特殊到在職位上可以被拿來跟耶穌相提並論。

猶太民族政教分離執行得很徹底,從出埃及開始,祭司就是亞倫跟他的家族,亞倫的弟弟摩西不是祭司,也不准當祭司,他的職分是行政首長。

這規矩一直到掃羅登基為王,中間只有出現過一個例外,就是同時有祭司身份的士師撒母耳。

後來掃羅因為耐不住性子自己獻祭,結果因此被廢王,可見這有多嚴重。

之後以色列歷代的王跟祭司都是分開的,直到基督再度身兼王與祭司的身份(然後還兼了祭品的身份,這也是三位一體)。

但這位麥基洗德不但是至高神祭司(使用至高神這名稱很有趣,但很顯然麥基洗德是上帝的祭司--或者是當時多神環境中屬於雅威的祭司,所以可以收取十一奉獻),他還是王,而且是諸王中地位很高的那種。

我一直強調上帝啟示的普世性,簡單說,以色列人的確是選民,那也只代表長子名分,不代表其他人不是上帝的子民、沒得到上帝啟示。

且聖經不斷告訴我們,長子名分是可以換掉的。

麥基洗德雖然神秘,畢竟是跟亞伯拉罕同年代的人,有太多資料不確定,而那時候也還沒有政教分離的規定(畢竟雅各那時候根本還沒出生,以色列人開始有祭司職分是好幾百年以後的事情),所以麥基洗德身兼國王與祭司好像也沒什麼奇怪的地方,反而是耶穌的預表。

(至於新約時代,我們被應許跟耶穌同做王,同時是君尊的祭司--君王之尊喔!這又是不同的意含了。)

但另一位就很特殊了,卻很少被注意到他祭司身份的異常之處,就是摩西的岳父葉忒羅(或叫流珥,葉忒羅也可能是頭銜不是名字,總之聖經出現兩種記載)。

葉忒羅是米甸人的祭司,但聖經沒寫到葉忒羅祭拜什麼神,可是有部份線索可以關注,一是摩西的太太西坡拉比摩西清楚割禮的事情,所以在上帝要擊殺摩西時,很快就跳出來幫孩子行割禮,才逃過一劫。

對了,這段敘事有些人持相反的觀點,認為是西坡拉影響摩西,讓摩西沒為兒子行割禮,但這種描述有點後見之明,更別提明顯的刻意貶低西波拉,認為她後來就沒什麼篇幅,沒有什麼屬靈的見證,但這是對於她因為異族身份倍受歧視的處境視而不見一種非常偏頗的觀點啊!別忘記摩西是被埃及文化養大的,他不理解希伯來人的割禮反而自然(雖然埃及人也有割禮),而西坡拉可以在出事的時候很快想到這件事情,這反應她在祭司家庭長大的特質,而且她很清楚這些規定。

沒有她的支撐,摩西可能就只是個曠野流浪漢,直到路倒消失。我覺得西坡拉很關鍵啊!

換句話說,她老爸很可能同樣是至高神的祭司。

另一個跡象其實很明顯,但我從沒見過有任何資料提及這件事情,就是葉忒羅居然可以取代亞倫代表以色列人執行燒化祭。

摩西的丈人葉特羅將燒化祭及祭物獻互上帝;亞倫及以色列的長老攏來,及摩西的丈人佇上帝的面前做夥食。(出18:12)

這個段落讓我們看到這位米甸祭司居然可以執行以色列祭司的職務,雖說這時亞倫還沒正式被封為祭司,更因此他等於是來當老師的。

實際上,他不但是宗教的導師,也是政權的導師,因為接下來他就傳授摩西統治百姓的方式,也就是科層體制的建立。

以色列人本來只是部落,人數沒那麼多,族長說了算,但現在已經變數十萬人口,政府體制的建立變得十份迫切,這部份同樣是由葉忒羅教導給摩西。

實際上出埃及記18章23節有個有趣的敘事,葉特羅告訴摩西:「你若按呢做,事實上帝嘛按呢吩咐你。」

這種上帝擺句子後面的陳述非常罕見,這話意思是「如果你這樣執行(建立體制),而且上帝也是這樣吩咐你的。」這有點像是「反正你就這照樣,老實說,是上帝要我來告訴你該這樣做。」

這些全都顯示他的確是被上帝所用的人(而且他自己很清楚這份呼召,不是單純被使用卻沒自覺),而實際上,他非常有可能本來就是至高神的祭司,又或者跟麥基洗德同樣狀況,可能是多神環境中屬於雅威的祭司,只是這時雅威逐漸成為希伯來人獨占的民族神,這樣從不同敘事中去觀察,可以看見上帝藉著希伯來人一路跌跌撞撞把一神論建立起來的樣子。

總之,雖然可能名稱不同,各民族卻可能「不知不覺中」敬拜著同一位上帝,因此後世在紀錄的時候把名詞差異去除,因為那只是各族語言上稱呼的差異,實質上都是同一位,都是至高神。

(這多少是為了後來可以合理化跟米甸人打戰的事情,畢竟之後過沒多久兩邊就打起來了,沒辦法,以色列人太多了,他們說好聽是流浪,其實結果會像蝗蟲過境,他們經過的地方草地全會被他們帶的牛羊摧毀,而那個地方住的全是游牧民族,草場是按季節放牧的,這沒打起來才奇怪。)

我再強調一次,其實原始時代人們很本能的知道要向「高位的靈」祈求,所以創世紀提到「這時,人們才開始求告上主的名」,但求著求著,各地風土民情逐漸造成文化差異,或者分散成許多神靈,接著又在征戰中混來混去的。有些差異甚至大到變成偏差,比方說如果陷入交換論思維裡最偏差的極端,獻祭物逐漸就會加碼到獻人甚至獻自己的孩子,因為這是奉獻的軍備競賽,大家可以看台灣金紙面額通膨有多嚴重。

結果就變邪惡了。

不可不慎阿!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