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教會的AI應用(3)--作為宣教幫手

不管是牧師、長執還是要帶教會、非教會活動的同工,AI都是非常有用的好幫手,我自己的頻道「AI說聖經」就是個大半內容用AI生成的節目,而我帶主日學時,AI是我生成故事用插圖的好幫手,我帶查經時,是我整理網路上各家論點的好幫手,有很多牧師已經開始用AI協助寫講道詞(我是說協助,但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混到全部丟給AI寫),總之這部分應用可多著。

而且更實際的一點在於,這些使用AI工具的人,一定也會在自己的靈修當中用到AI。

可說是一兼二顧,總之學會使用AI,對自己很有幫助,其實對於交流也很有幫助。

對,我說的是交流。

一般來說,會當牧師、被選為長執或願意出來參與教會服事的人,多少都有想要分享自己想法的念頭,而且也已經付諸實踐了。

不過,還有很多人可能有這種想法,或者想跟人家討論,卻也不知道如何開始,面對很多前輩高手不敢造次。

但有AI的話,懂得使用的人除了擷取自己想要的資訊以外,還能用來整理自己的思緒,更有很簡便的方式可以發表出去,可以大大減少溝通障礙。

所以這是很有利的宣教工具,不只是牧者可以用來協助整理資料,其實也可以協助會友釐清各種資訊,尤其牧師在一對多的場合本來就不可能同時滿足全體需求,這時候如果大家懂得正確使用AI工具--請注意是正確使用--就能有效協助牧師減輕各種壓力,會眾也能取得自己需要的幫助或者問題可以得到解答。

但也因此,如果教會整體或者牧師自身,能夠有自己訓練的資料庫,那將會更加有力。

之所以希望有自己的,是因為透過訓練的資料庫,可以更精準地呈現自己宗派的神學內容,你說這樣會偏頗,但這問題不是這樣看,宗派的出現本來就是因為神學認知的不同,所以各宗派之間會有差異,如果呈現的資訊是不同認知混在一起,反倒會出現各種矛盾,才沒那種包牌式的說法,除非是詐騙集團。我們需要的是有自己的理念,但又同時知道其他理念,也理解之間差異的狀態,所以如果總會或神學院有長老教會的資料庫,那麼同宗派牧者就可以安心取用資料庫,而不會突然冒出奇怪的神學概念,到時候又被嫌棄。

例如長老會的牧師如果老是在講靈恩派的論點,那根本是在胡說八道。

而牧師也可以在大型模型以下訓練自己的模型,甚至回饋回去總會的模型。

當然,建立自己的模型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很多牧師早累積幾十年的講章,甚至本身就有一堆著作,這些丟進去LLM裡面,產出的東西會很驚人。

光我自己百萬字的文本丟到公共模型裡面,就已經能相當程度讓AI產出符合我需求的答案,如果用組織力量有計劃的訓練,光提供給牧師或神學生取用就是非常強大的學習與服事工具了。

何況現在在做這類服事的AI網站已經不少,只是多是英文版,但長老教會絕對有足夠文本資源訓練AI弄出多語言版本來。

總之AI是教會不可能避開的資源、工具、問題、挑戰?

就看大家怎麼想了,但最忌諱的,就是讓AI成為偶像崇拜的誘因啊!

但如果教會不先出來帶領大家正確使用,邪魔歪道可是搶著要用哩!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