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感想:以賽亞書6

現在敘事稍微倒帶一下,回到以賽亞被呼召當先知的時候。

以賽亞受到呼召的橋段是很經典的,非常有場面而且戲劇化,但也非常重要,這可以作為我們檢視自己是否真正受到呼召的案例。

首先,以賽亞看見上帝,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翻遍整本聖經,可以知道「親眼看見上帝」不是鬧著玩的,因為親眼看見上帝跟「死」幾乎是同義詞,上帝也多次強調誰看到他誰就會死,所以以賽亞第一個反應就是「我完蛋了」,原因很簡單,不完美在完美面前永遠只有相形自殘,這正是我們見到上帝的「正常反應」。

這裡要稍微解釋一下,「見到上帝」其實層級還不少,像摩西看見燃燒的荊棘一樣,間接看見其實還好,而亞伯拉罕或雅各,則是看見「使者」(雖然也是上帝本人),更常見的是看見象徵,例如火炷、雲或者光。至於看見上帝本人樣貌,除了亞當與夏娃,其他就非常罕見了,所以如果有人說他看見上帝……最好上帝那麼容易被你看見。

不耶穌就不同了,看見耶穌算是相對安全的,因此三位一體的上,其實在不同位格身上有不同彰顯方式,例如聖靈就是不可見的,但其實充滿我們四周甚至內外。

總之以賽亞的經歷是很特殊的,而他的反應也非常正常,不過有立即得到回應,他得到「消毒」的待遇。

之後他接受差遣,但上帝也預言「你講人家也不聽」的待遇……

這樣會很不爽吧?不過這正是先知的工作,老實說聖經裡中先知講的話,在當下就立刻被接受的非常稀少,反倒那個不甘不願的約拿向外邦人提出警告被立即接受……總之,要知道先知的所有預言,最終指向的目標是耶穌。在這個時間跨距五六百年的先知預言過程當中,全都指向最終的目標,也就是耶穌,所以當然在當下講了也沒人要聽……

這種應許無法親驗看見成就的狀況下還能持守信心,說起來才是最了不起的,而聖經其實不斷在重複關於信心這件事情,因為神學原本就是在處理關於不可見與不可知的事務,而且個不可見與不可知正是神學的特質,是超越於理性與感性邊界之外的奧秘,如果不能先理解這一點,真的只會鬼打牆。

第六章有個有趣的東西,就是撒拉弗。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天使,但也可能不算,因為撒拉弗是飛蛇的意思,而有翼的蛇明顯示受到埃及偶像符號的影響(有注意到醫療符號嗎?是同一個來源),老實說天使在聖經理沒有太多篇幅,因為對「當時」的猶太人而言,天使基本上是「常識」,不需要太多解釋。

天使作為上帝的使者,在聖經裡大多有著似人的描述(所以撒拉弗與基路伯很多人認為根本不算天使),但這些其實都是古代中東常見的描述,不見得只有猶太人這樣想,中東各宗教都這樣。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都是上帝的使者,或許神聖,但不是神,就算是多神系統的中東宗教也不會把這些使者當神。

倒是道教系統會把每一樣都當成神,形成一個嚴格的科層體制,這其實也是反應社會現實與文化價值觀。簡單說,中東文明打從一開始就比較重視平權(這是比較級,別拿古代與現代相比),東亞文明則形成嚴格的階級體制。

對天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聖經天使學」這本書。

總之,上帝要以賽亞去當討人厭的烏鴉嘴了。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