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蹭熱度我承認,但這部作品的確值得我寫篇文章。
故事要從我小時候說起,話說我第一次接觸這部作品,還不是動畫本身,童話當然幼稚園就看過,但重點是上小學時我媽買了一本偉人傳記給我看,裡面其中一篇就是講華特迪士尼(當年都翻成華德狄斯耐),提到我最愛的米老書作者就是他,讓我超敬佩,於是我媽又買了他的傳記給我看,於是我在那裡面接觸到白雪公主。
對,最早的接觸是傳記,裡面提到當時製作過程有多艱辛……是的,我在看過本片之前先接觸幕後花絮……那時候我才小一啊!
真正看到動畫,是家裡買錄影機的時候,詳細時間我不記得了,反正是在這之後的事情。
(照理說我應該更早就在老三台看過,但真的沒印象,年紀太小了,小時候那些動畫大多要看過兩三次才能形成強烈印象。)
然後我就瘋狂的愛上這部作品,其實若要論我國小階段最著迷的三部長篇動畫,第一就是白雪公主,第二是最後的獨角獸,第三則是小美人魚(當然不是迪士尼的),都是我錄影帶看了又看的作品。
但白雪公主絕對是遙遙領先的第一名,看到出租店老闆建議我爸乾脆買一支拷貝回去(當年就是這麼隨意),於是花了400元(四十多年前)買一片拷貝,接著我就可以天天看了……
那已經是國一的時候了,對,當年沒什麼東西可以看,所以就算念國中了我還是很迷白雪公主,後來是被天龍特攻隊、百戰天龍之類逐漸拉走注意力(當年這些影集可以另外聊一篇)。
著迷的原因很多,音樂、技術,各方面都很值得討論,別忘記我是從傳記開始接觸這部作品,後來很自然的喜歡研究各作品的幕後花絮之類資料,或許是從這裡開始的,當然後來接觸的就是先鋒動畫這種雜誌,還有NEW TYPE之類「只能看圖」的資料來源,當然也逐漸遠離迪士尼的作品,最後又開始關注是小美人魚的時候了,那時我已經是大學生。
現在很多人會覺得這些公主故事已經過時,但我可不這麼想,別忘記這些故事可是扎扎實實讓女性當主角,而且不需要讓女性取代男性任務也能當主角,要說這叫貶低女性,我才要說你們在不分性別的貶低全人類,因為男女本來就非常不一樣,真的不要睜眼說瞎話。
什麼叫性別任務?說穿了就是性別差異形成的任務分工(主要是生理因素,若歷史故事,則還有文化因素),別忘記動畫裡就算是最後追著皇后跑的任務也是由七矮人來執行(只差沒讓他們殺人),要說女性只是受保護?這只代表有人完全瞧不起保護的意義,因為出去對抗的人是保護,忍辱負重也是保護,沒有誰比較輕鬆,也沒有誰比較高級。
陳澄波代表民眾去面對國民黨政府最後被殺,這是保護,而他太太張捷吞下眼淚保存畫作傳承歷史,這也是保護。
當然我們知道歷史記載不大公平,常常忽略某部份的貢獻(正好這部份貢獻大多來自於女性),如今我們在很多方面重建這些史料,努力呈現各方面的貢獻。
但不是要某一邊去取代另一邊,這種仇恨心態只是單純腦袋有病。
現在有很多讓女性當英雄的影片,這沒問題,只是希望各位理解一點,這跟女力崛起一點關係也沒有,我們喜歡看那些女性使用暴力修理男性反派,女性會覺得這是女性變強的象徵,但這才真的只是意淫。而對男性來說,只是單純覺得一樣要看當然還是美女好看而已(為何要花錢看不美的東西?)。
如果你只是讓作品中的男性主角換成女性,卻執行一樣的任務,或者將故事裡原本角色任務硬改成明顯衝突的性別,那就只會鬧笑話(除非有能力製造合理的必要性,像凡爾賽玫瑰那樣,創作畢竟是自由的)。
白雪公主的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溫柔、節制,這些全是好的德性,所以不是王子拯救她,而是她的好品行已經先拯救了很多人(不管是獵人、矮人,甚至動物們),如果只關注在最後王子破除詛咒,那才真的膚淺到不行(何況解咒原因寫得很清楚,必須是真愛之吻,換句話說,真正只看一眼就愛上對方的其實是王子,而且還是真愛,白雪公主是不是真的愛對方反而不知道勒!)。
小時候看小美人魚(原版的悲傷結局)哭到不行,但那完全無損於我對她的尊敬,你說她被愛衝昏頭,這當然也是,但不因此傷及她的美德,而這才是好的故事。
角色不需要完美,女性更不需要執行所有的任務才能完美,這是在歧視女性。
不過真的不要才見一次面就想著要結婚,艾莎說的是對的。
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1937年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