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的性平發展

每次說到戰爭或這當兵議題,總是會有人跳出來宣稱男女不平等,男性負擔比較重之類的,而且說得其實並非無理,只是戰爭沒有那麼單純,尤其在現代社會,而可預期的在未來也會更往這個方向演變,除非哪一天發生很徹底的混亂。

是這樣的,講到戰爭我們總會想到各種暴力衝突,實際上也是這樣沒錯,打從原始時代的部落征戰開始,基本上就是各種暴力輸出,這就生理構造來說,平均而言的確男性占優勢,請注意我說的都是平均,討論社會議題如果老喜歡舉些偏差值出來說嘴,那不是想討論的態度,只是單純「不想討論」。

於是人類社會很早就有這種性別分工,能使用物理優勢進行各種侵占行為或防衛行為的男性,就扮演了負責戰爭的角色,自然也成為該被優先殺掉的角色。

所以很多戰爭狀況女性不但受到保護,甚至戰後也不見得會被殺掉,你要說下場更慘也可以,因為基本上就是變成奴隸,尤其是負責生小孩的角色,但別忘記族群血脈與文化就是這樣延續下去的,雖然有混血。要說女性被視為生育機器而非人化也沒錯,但實際上這卻也成為一種保障機制,多的是女性忍辱負重最後下一代過來報仇的故事。

這是女性打戰的方法。

別忘記過去黨外時期多的是代夫出征的女性,全是這類戰爭的延續,因為男性先背國民黨殺掉或關起來了,而陳澄波的夫人張捷則是忍辱負重的典型例子。

而基本上隨著戰爭器械發展,女性參與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高,畢竟比拳頭比不贏,手上有刀子就能拚拚看;對方有刀子,握著十字弓就能賞你一發;對方也有弓矢,我有槍就能斃了你。

說起來戰爭是越來越「平權」了,女性參與門檻越來越低,雖然就「平均」來說,還是有落差(負重能力就有差,這影響火力),但差別真的越來越小。

而且戰爭的樣貌也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平等」了,而平等的代價,自然包含被殺的平等,例如飛彈攻擊才不管你男女,而按飛彈按鈕的確男女都可以。

何況現代戰爭更複雜,政治作戰甚至更關鍵,別的不談,面對中國的侵略戰爭,726罷免正是重要戰場之一,這百分百已經是戰爭狀態,而很顯然各地罷團的核心人物都以女性居多,這完全是女性主導的戰場了。

但性別分工依然存在,例如藍白暴力份子就喜歡挑女性志工下手(不過這次這些暴力份子同樣男女都有,雖然男性居多,但若只出一張嘴--例如吐口水--女性也辦得到),而很多影片也看到女性受到騷擾時,男性志工會站到前面去擋,因為當戰爭行為開始進入暴力模式的時候,男性依然比較佔優勢,至少體積通常占優勢。

沒人喜歡戰爭,但因此我們一定要練習如何戰爭,今天投票是一場防禦性的戰場,接下來補選就變成攻擊性戰場了,因為我們不是只把這幾位毀憲亂政的賣國賊趕走而已,而是要把他們的勢力拔除,換句話說,補選也不能給國民黨,而這就是硬仗了,因為有些號稱正藍的可能會歸隊國民黨,於是今天的朋友就是明天的敵人。

只能說,我們真正的敵人是罪惡本身,不是受罪惡控制的人,耶穌要我們連敵人都要愛,而愛敵人的方式,是要讓他們有機會徹底悔改,因為罪惡必須剷除,沒有妥協空間,人才是我們愛的對象,這就是我們面對的戰爭。

而這場戰爭,的確是性別平等的。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