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市長換人,最近忙著研擬落實市長政見的施政策略.
這幾天碰上幾個小夥子,不斷批評政府政策,不好的政策當然可以批評,何況政策不可能得到百分之百認同,所以批評是件極為正常的事情,甚至該被鼓勵.
不過這次碰上的所謂批評倒是很無厘頭,通常是針對所謂配套不良或認為這是口號,是置入性行銷之類的.
這種認知還真不是普通膚淺,也突顯政府的社會教育的確做的不夠多,當然,媒體被特定集團惡意使用也是原因啦!不過我到沒想到現在小夥子思考能力那樣低落.
民主政治,雖說是以民為主,但實際上仍有精英政治的意思存在,所以我們選首長,選民代,把事情交給他們,我們負責監督就好.
所以政黨或政治人物會提出政見讓大家選,看你喜歡哪一種.
問題來了,政見要訂到多細,畢竟,如果選上了,政見就變政策了,你要訂多細才行?
想也知道不可能太細,而且絕對是口號,因為這樣民眾才容易懂.
如果說這叫政策不周,叫置入性行銷,叫空泛口號......真不知要說什麼了.
更何況,這群小夥子又正好是來自最沒有耐心看一堆字的世代,拿寫得正經八百的施政計畫給他看,看得下去嗎?連我這個因職務需要一定要看甚至自己都要去寫的人都覺得看這些東西很累了,那些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公共事務的小鬼會看得下去?
這群人云亦云的小鬼還真鮮,批評政策,是要拿出另一套政策來辯論的,只會亂罵,層次實在太低,如果他們進到企業職場,討論企劃時真不知會產生哪種有趣畫面來.
更有趣的是他們會提出一堆現象,稱之為證據(那根本不叫證據,證據是要能拿來藉以支持自己論點才算的,既然他們沒有拿出對應的政策來討論,所謂證據根本只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不能拿來延伸引述進他們的言談當中).
這些證據其實都正好支持政府政策之必要性,但他們就是硬要想像成這是不對的......
政策可以批評,但這種惡意謾罵......某方面來說算是好玩啦!怎麼說呢?這種沒有能力在未來成為我工作競爭對手的人,這種在未來很容易被我的孩子追趕過去的人,我滿喜歡的.
抱怨到這邊,先提其他的.
新市長當然也不一樣的政見,不過內行的都知道,除非是像國家認同這類重大問題,一般民生議題其實大家政見都大同小異,反正就換個詞就對了.
所以如何落實政見就落在我們頭上了.
政策就是這樣的東西,領導者提出一個願景或大方向,技術性的東西在由我們這些幕僚單位去做,所以領導者講的絕對都是"口號",技術性東西再給我們解決.
其中自然包括配套措施,畢竟一個政策,一定有人受益,而有人受益,就表示有人會受到排擠或壓縮,而衡量公平正義並協調出一個最終方案就是我們的責任.
不過一般民眾並不知道這部分(應該說沒有想像力,這種事情並不難想像,家庭會議就是這樣的),所以如果有人惡意抹黑重傷,天下就大亂了.
當然,最後施政品質雖說是團隊的表現,其實好壞都是由領導人承擔的,跟我們沒太大關係.
這也是公務單位的問題,公務員比首長還要老大,因為不管上面換幾個,我們都不會動.
能落實功績制度會比較好,但如果因此被攻擊成酬庸又實在是有夠難聽,反正泛藍把台灣社會價值觀敗壞成這樣,就算他奪回政權也不會有好日子過,只會更慘.
這幾天碰上幾個小夥子,不斷批評政府政策,不好的政策當然可以批評,何況政策不可能得到百分之百認同,所以批評是件極為正常的事情,甚至該被鼓勵.
不過這次碰上的所謂批評倒是很無厘頭,通常是針對所謂配套不良或認為這是口號,是置入性行銷之類的.
這種認知還真不是普通膚淺,也突顯政府的社會教育的確做的不夠多,當然,媒體被特定集團惡意使用也是原因啦!不過我到沒想到現在小夥子思考能力那樣低落.
民主政治,雖說是以民為主,但實際上仍有精英政治的意思存在,所以我們選首長,選民代,把事情交給他們,我們負責監督就好.
所以政黨或政治人物會提出政見讓大家選,看你喜歡哪一種.
問題來了,政見要訂到多細,畢竟,如果選上了,政見就變政策了,你要訂多細才行?
想也知道不可能太細,而且絕對是口號,因為這樣民眾才容易懂.
如果說這叫政策不周,叫置入性行銷,叫空泛口號......真不知要說什麼了.
更何況,這群小夥子又正好是來自最沒有耐心看一堆字的世代,拿寫得正經八百的施政計畫給他看,看得下去嗎?連我這個因職務需要一定要看甚至自己都要去寫的人都覺得看這些東西很累了,那些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公共事務的小鬼會看得下去?
這群人云亦云的小鬼還真鮮,批評政策,是要拿出另一套政策來辯論的,只會亂罵,層次實在太低,如果他們進到企業職場,討論企劃時真不知會產生哪種有趣畫面來.
更有趣的是他們會提出一堆現象,稱之為證據(那根本不叫證據,證據是要能拿來藉以支持自己論點才算的,既然他們沒有拿出對應的政策來討論,所謂證據根本只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不能拿來延伸引述進他們的言談當中).
這些證據其實都正好支持政府政策之必要性,但他們就是硬要想像成這是不對的......
政策可以批評,但這種惡意謾罵......某方面來說算是好玩啦!怎麼說呢?這種沒有能力在未來成為我工作競爭對手的人,這種在未來很容易被我的孩子追趕過去的人,我滿喜歡的.
抱怨到這邊,先提其他的.
新市長當然也不一樣的政見,不過內行的都知道,除非是像國家認同這類重大問題,一般民生議題其實大家政見都大同小異,反正就換個詞就對了.
所以如何落實政見就落在我們頭上了.
政策就是這樣的東西,領導者提出一個願景或大方向,技術性的東西在由我們這些幕僚單位去做,所以領導者講的絕對都是"口號",技術性東西再給我們解決.
其中自然包括配套措施,畢竟一個政策,一定有人受益,而有人受益,就表示有人會受到排擠或壓縮,而衡量公平正義並協調出一個最終方案就是我們的責任.
不過一般民眾並不知道這部分(應該說沒有想像力,這種事情並不難想像,家庭會議就是這樣的),所以如果有人惡意抹黑重傷,天下就大亂了.
當然,最後施政品質雖說是團隊的表現,其實好壞都是由領導人承擔的,跟我們沒太大關係.
這也是公務單位的問題,公務員比首長還要老大,因為不管上面換幾個,我們都不會動.
能落實功績制度會比較好,但如果因此被攻擊成酬庸又實在是有夠難聽,反正泛藍把台灣社會價值觀敗壞成這樣,就算他奪回政權也不會有好日子過,只會更慘.
其實我覺得你真的不必花時間在他們上面了。
回覆刪除就我觀察,他們並不是真正在乎政策如何,也不在乎觀點,更不在乎證據,這些人的目的只有
一個:就是扳倒你。
從這些傢伙的用字遣詞與著力點,可以明顯看出他們把你當成假想敵,一個代表威權、保守體
制的敵人。會拼命打這場筆戰,只是想證明大人都是錯的,只是想在得到勝利後,撫慰自己受
壓迫的心靈而已。
會有這種情形的人,其生活圈多半是很狹窄的,你可以改成建議他們多接觸不同的社會階層,
這樣也比較健康。
多謝關心啦!
回覆刪除其實一方面是因為好玩啦!所以我用詞也有點刻意的攻擊傾向,我發現
這些年輕人有點自虐傾向,所謂"乖乖的討論"很難見效,他們精力真
是太多了.
效果還不錯,至少他們開始改變一部分想法,雖說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
自覺,
比方說一開始是全然的反對,後來他們自己提出"光補助是不夠的",
"不是光獎勵就可以"這類意見.
所以發們開始思考了,不過還不夠,思考問題關鍵之後,還要思考如何
解決.
如果他們能想出一個不用禁撥也能振興產業的方案的話(可不可行是另
一回事,對小孩不用苛求),那我就功得圓滿了,這時也沒有誰扳倒誰
的問題,因為我一開始就沒想過要跟他們打,自己一個人摔角沒有效果
的.
這樣講好了,如果他們進步了,我會很滿足,他們要罵也隨他們,如果
他們不進步,我會很快樂,因為很好玩.
不過還是很謝謝的的關心,看老兄的回應也是一種樂趣哪!
今天又去看了一次,只覺得你花太多情緒性的字眼回應,反倒像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回覆刪除如我前一篇所講的,他們在乎的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會思考?我完全不覺得。他們提出的意
見,像是從別的地方看來的,沒有思考的痕跡。
口稱『補助』是不夠的,『獎勵』是不夠的,他們瞭解所謂的『補助』與『獎勵』所指的是什
麼嗎?『補助』/『獎勵』的意義為何?形式為何?方法為何?程序如何?簡單的說,這種思
考連表層都不到,僅僅沾到皮毛而已。
畢竟你是在公家機關工作的人,對內部的運作瞭解比那些人多很多。雖然你很堅持自己的觀念
很好,但我還是一樣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最後補個天下雜誌的內容:
「在每個人、每個美好事物都值得懷疑的年代,好事很容易就被找到瑕疵,壞事也很方便就被
合理化為正當。因此,大家對真相也不想認真,每件事都只要有個說法就好。而且越荒謔、好
笑的說法,越有娛樂價值。」
情緒性的回應是故意的,這可以逼他們反省,反省過,做個簡單的引導
回覆刪除收尾,他們也靜下來了.
以前輔導過不少精神病患者,方式是一樣的(不過並非適用所有病症,
這種方式只適用於有現實感障礙且有憂鬱症狀的患者--跟反抗期的小
孩很類似),社工人員在針對陷入邏輯困境的人也會用類似方式,叫"
面質".
看來這些小鬼沒有好太多,只要用他們的邏輯不斷刺激他們,一下就抓
狂了,不過希望他們自醒能力會比較好.
我也不會逼他們太緊,反正要不要改是他們的事,至少學會講話要先尊
重別人,不然被反打一掌是活該.
這些小鬼總認為他們可以隨意罵某某"他人",卻沒想過有人支持那個
"他人",所以當人家回應時,就一附"有人來鬧"的嘴臉,也不想想
是誰先鬧的,誰叫你的討論沒營養,那個討論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回應
的,是他們回應得莫名其妙才造成的,這叫活該,誰叫他們讓我這個職
業心理輔導人員手癢,在"既然沒掛健保我也不用太客氣"的狀況下,
我的確是酸了點啦!這一點的確需要反省,拿這些招數搞他們是殘忍了
些.
不過閣下引述的那段話非常好,相當值得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