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郡年紀:像山一樣思考,荒野詩人寫給我們的自然之歌
A Sand County Almanac and Other Writings
作者: 奧爾多.李奧帕德
原文作者:Aldo Leopold
譯者: 李靜瀅
繪者: 吳淑惠
出版社:果力文化
出版日期:2015/03/0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141512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規格:Readmoo電子書
這本書久聞其名,自然寫作的超級經典,但一直沒機會看,難得這次有特惠,就衝了,然後當然是覺得相見恨晚啊!
話說在前頭,自然保育的觀念其實有是有時代性的,不同年代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區域也會產生相對應的思維,而更現實的,不同背景的人,在面對自然時也會產生不同的態度,這一點是必須先認清的,就算我是絕對環境永續優先者,也很清楚永續這兩個字從來都沒有那麼簡單。
這本書其實「不止」沙郡年紀,而是包含了作者其他短篇作品,比較像本合集(原文書名也擺明and Other Writings了)。
這本書其實有點年紀,所以只要涉及生態學科學研究的部份,建議可以多查一下,但不見得新的就是正確,只是手上的資料判讀不同而已,但至少作者在觀念上是很值得欣賞的。
第一部份的沙郡年紀比較像是散文,按月份紀錄了一整年在沙郡的生活--一個在資本主義觀點裡簡直一無是處的地方,所謂「貧瘠」的荒野,不適宜農耕、交通不便,暨不能拿來助人,也沒都更炒作價值,當工業區也嫌麻煩。
一塊鑽石寶地,讓荒野得以獲得解放。
自己有加入荒野保護協會,自然對於保護荒野心有認同,而保護荒野並不是圍起來不准進入,實際上,荒野是美妙的救贖之地,不單有學術價值,也有教育價值,甚至有宗教性的價值。
很多書寫荒野經驗的文章或書籍(這類作品這幾年超多的),不管是實用性的露營指南,或者單純想去洗滌身心靈,基本上都肯定荒野的靜謐,到不是說安靜,老實說荒野的聲音可是一絕,記得在尼泊爾的奇旺國家公園,被綿綿不絕的鳥鳴搞到感覺快變重聽,因為連續幾個小時的千萬鳥隻鳴叫,真的會造成聽力受損……不過也因此讓我們警覺到老虎的出現,因為聲音突然消失,那是很奇特的體驗。
是的,奇特,因為人在那邊突然成了異類,或者說,在這種時候你才會覺悟到自己離自然有多遠。
作者在書裡描述的,正是關於這段距離,及你如何縮短距離(但作者也很清楚這個距離無法歸零,而且人最終還是要回到人類社會裡的)。
這個「縮短」其實是很重要的,雖說這幾年台灣也一直推動親近自然,露營也開始流行,但當這種親近成為一種流行,或者炫耀,其實是很悲哀的。
我上面提過,進入荒野其實是很有宗教氣息的,至少對認真對待荒野的人來說是這樣的。雖說我在荒野保護協會的活動裡也是團體行動,但幾位算「老手」那種的,你會發現他們其實也喜歡「自己行動」。
認識幾位登山高手,基本上也是如此,雖說跟著一群朋友爬山也不錯,但他們都更珍惜可以自己爬的機會。
那種一種希望從社會性狀態暫時脫離,自己面對原始世界,然後面對自己的狀態。
當然,這本書如果只有這些內容就不會那樣有名了,其實這本書從這種自我的狀態反省回到社會狀態,去思考人類發展該有的節制在哪裡。不是限制,而是節制;不是禁止,而是謹慎;不是拒絕進步,而是追求無害。
所以對於政策方面也有不少討論,當然,那個年代的工業污染規模跟現在差很多,我們現在要面對的狀況嚴苛多了。
也因此,這本書從社會進到個人,然後從個人回到社會,是一個很完整的循環,讓我們不是從個人連結到自然,而是讓自然與社會也有所連結。
真的很好看阿!
然後這個版本的插畫好漂亮,雖然我買的是電子書也依然美觀,若是紙本的應該質感會更好。
非常非常推薦喔!這本書絕對是自然愛好者應該蒐藏的書籍,強推啦!
A Sand County Almanac and Other Writings
作者: 奧爾多.李奧帕德
原文作者:Aldo Leopold
譯者: 李靜瀅
繪者: 吳淑惠
出版社:果力文化
出版日期:2015/03/0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141512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規格:Readmoo電子書
這本書久聞其名,自然寫作的超級經典,但一直沒機會看,難得這次有特惠,就衝了,然後當然是覺得相見恨晚啊!
話說在前頭,自然保育的觀念其實有是有時代性的,不同年代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區域也會產生相對應的思維,而更現實的,不同背景的人,在面對自然時也會產生不同的態度,這一點是必須先認清的,就算我是絕對環境永續優先者,也很清楚永續這兩個字從來都沒有那麼簡單。
這本書其實「不止」沙郡年紀,而是包含了作者其他短篇作品,比較像本合集(原文書名也擺明and Other Writings了)。
這本書其實有點年紀,所以只要涉及生態學科學研究的部份,建議可以多查一下,但不見得新的就是正確,只是手上的資料判讀不同而已,但至少作者在觀念上是很值得欣賞的。
第一部份的沙郡年紀比較像是散文,按月份紀錄了一整年在沙郡的生活--一個在資本主義觀點裡簡直一無是處的地方,所謂「貧瘠」的荒野,不適宜農耕、交通不便,暨不能拿來助人,也沒都更炒作價值,當工業區也嫌麻煩。
一塊鑽石寶地,讓荒野得以獲得解放。
自己有加入荒野保護協會,自然對於保護荒野心有認同,而保護荒野並不是圍起來不准進入,實際上,荒野是美妙的救贖之地,不單有學術價值,也有教育價值,甚至有宗教性的價值。
很多書寫荒野經驗的文章或書籍(這類作品這幾年超多的),不管是實用性的露營指南,或者單純想去洗滌身心靈,基本上都肯定荒野的靜謐,到不是說安靜,老實說荒野的聲音可是一絕,記得在尼泊爾的奇旺國家公園,被綿綿不絕的鳥鳴搞到感覺快變重聽,因為連續幾個小時的千萬鳥隻鳴叫,真的會造成聽力受損……不過也因此讓我們警覺到老虎的出現,因為聲音突然消失,那是很奇特的體驗。
是的,奇特,因為人在那邊突然成了異類,或者說,在這種時候你才會覺悟到自己離自然有多遠。
作者在書裡描述的,正是關於這段距離,及你如何縮短距離(但作者也很清楚這個距離無法歸零,而且人最終還是要回到人類社會裡的)。
這個「縮短」其實是很重要的,雖說這幾年台灣也一直推動親近自然,露營也開始流行,但當這種親近成為一種流行,或者炫耀,其實是很悲哀的。
我上面提過,進入荒野其實是很有宗教氣息的,至少對認真對待荒野的人來說是這樣的。雖說我在荒野保護協會的活動裡也是團體行動,但幾位算「老手」那種的,你會發現他們其實也喜歡「自己行動」。
認識幾位登山高手,基本上也是如此,雖說跟著一群朋友爬山也不錯,但他們都更珍惜可以自己爬的機會。
那種一種希望從社會性狀態暫時脫離,自己面對原始世界,然後面對自己的狀態。
當然,這本書如果只有這些內容就不會那樣有名了,其實這本書從這種自我的狀態反省回到社會狀態,去思考人類發展該有的節制在哪裡。不是限制,而是節制;不是禁止,而是謹慎;不是拒絕進步,而是追求無害。
所以對於政策方面也有不少討論,當然,那個年代的工業污染規模跟現在差很多,我們現在要面對的狀況嚴苛多了。
也因此,這本書從社會進到個人,然後從個人回到社會,是一個很完整的循環,讓我們不是從個人連結到自然,而是讓自然與社會也有所連結。
真的很好看阿!
然後這個版本的插畫好漂亮,雖然我買的是電子書也依然美觀,若是紙本的應該質感會更好。
非常非常推薦喔!這本書絕對是自然愛好者應該蒐藏的書籍,強推啦!
留言
張貼留言
本格歡迎朋友留言,原則上也不刪留言,但不歡迎廣告、重複剪貼或無意義的言詞,同時也請大家避免匿名留言,匿名留言在本格將無法獲得任何保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