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因為一個模擬考題目要學生想像自己母親是代理孕母,引發喧然大波,大家罵得要死,但其實這議題很有意思,很古老,也很新潮,很值得談一下。
是這樣的,代理孕母到底代理的是什麼,可能要先討論 下,現代講到代理孕母,指的是將人工受精的卵子(來自父母雙方的基因)擺到第三人(顯然是女性)的子宮裡面,由這位第三人負責懷胎生子,生產後把孩子交還父母的行為。
簡單說,與其說是代理孕母,不如說是出借子宮,是個徹底物化女性的行為。
古代有的代理孕母習俗
代理孕母很古老,甚至是一種習俗,也就是借腹生子,目前找得到最古老案例應該就是亞伯拉罕他太太莎拉要他女僕夏甲跟自己丈夫睡好懷孕的故事,因為生的孩子要算她的。在當時自己的女僕是自己的財產,財產生的孩子算她的--請注意這裡面財產權的順序,雖然在那個年代莎拉自己也算亞伯拉罕的財產(沒那麼單純,去看約伯記就知道撒旦不能對約伯的太太動手腳--妻子不是丈夫的財產,但也不能算為一體--符合創世記的神學觀),但這部分產業順序人家分得很清楚,後來她的孫子雅各的兩位太太也是這樣(不妨注意一下當時妻跟妾的分類跟現在不大一樣)。
總之這真的很常見,差別在於基因組成的差異與親子認同的各種狀況,更直接的就是丈夫是否跟別的女人睡了(雖然現代可能會採用植入的方式處理),而老實說這種狀況在現代反而會以不大公開的方式存在。
(因為男人不孕太太從其他男人受孕的狀況其實也有,只是更不公開。)
總之這是個古老命題,只是在現代因為科技介入之後變得不大一樣,因為現代可以完全排除性行為。
性行為作為生殖行為的一環,全世界一直都透過婚姻制度來實現合於社會契約規範的獨佔性,並作為追究責任的根本,同時也是家庭與社會單元維繫的基礎。
但如今生殖行為可以跟性行為脫鉤了,但也出現新的問題,因為性行為本身相較於生殖行為實在是輕鬆太多,甚至性行為本身可以成為一種娛樂,但懷孕生子本身雖然也有許多正面價值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同樣有著大量危險,而且生理上的風險僅由女性單方面承擔。
然後現在有人把這風險外包,這行為是對的嗎?
懷孕不能只是交易
有人說這是單純的交易,你是可以這樣看待沒錯,但這也同時代表你眼界真的很狹窄,想像力很差,因為懷孕從來都沒那麼單純,結果你只能用唯物的眼光看事情,這不理性也不科學,只是無神論者迷信的偏執。
我們先區別一下各種古老價值觀的脈絡,沒錯,全世界的人都希望能有自己的孩子(恐童社會是後天有心人刻意建構出來的東西,不是正常現象),這是生物本能,所以在自己沒辦法生出孩子的狀況下(尤其是親自把孩子生出來的女性),讓自己丈夫與自己允許且附屬於自己以下的女性生小孩,便成為一種不得以選項,因為財產繼承是以男性譜系為主,男性基因被優先考慮,母親的名份可以用掛名的。
(入贅是另一種型態,這同樣是建立在財產權上面的思維。)
這與其說是父系社會的壓迫不如說對於「自己孩子」的襲奪,由女性向另一位女性襲奪,用來保障自己在家族裡「有生產能力」的地位保障(男性的地位保障來自於去外面廝殺征戰的能力,是典型性別分工--因為男人無力保證生下來的孩子是自己的,所以必須用其他方式證明自己的價值,女性卻能保證自己生的就是自己的)。
這當然是一種社會性的壓力,但在部落年代卻是非常合理的設計,畢竟那可不是什麼寬容的年代,任何疏忽的下場都是死亡,分工合作才能讓群體存續。
不過現代社會福利制度設計得比過去好太多,男性不大需要出去廝殺征戰,女性也不見得要生小孩才能保障自己在家族裡的地位(或者說沒有小孩家族也會跟著消失,從這一點來看,沒有子嗣的男女在家族裡都同樣會變得逐漸沒有價值--除非預期你能在未來提供大量遺產),因為身為生物最核心的基因延續沒過去那麼迫切的要求,結果有些人把這些得來不易的穩定視為一種壓迫,還想要顛倒是非。
那麼最後只會回去部落時代而已,因為人口減少的壓力會直接反饋在勞動力與社會穩定上面,最終只有願意生小孩並藉此建立家族壁壘的人才會獲勝--這是兩個以上世代跨距才會出現的轉變,近年宣稱不婚不孕好自在的人,再過幾年就會吃到苦果,千萬別以為人口減少的問題跟自己無關,這只是單純想像力貧乏,更別以為自己很有錢就沒事,到時候的民意(由願意生小孩的群體主導)多的是方法讓你把錢吐出來。
不管AI或機器人有多進步,到頭來「真正人類」的數量才是關鍵--例如投票,這也是為何反烏托邦故事最後往往會由大企業主導世紀,因為政府將無能為力阻止這種不同價值觀之間的相互掠奪。
因為那些多元的幻想只有在吃飽撐著的的時候才有餘裕去假設,實際上社會一直都是如履薄冰在演化的,你個人願不願意或者能不能夠生產是一回事,只要沒有一個對生產與兒童生長友善的環境(這指的同樣是有利於永續的環境,也就是鼓勵生產的環境--這代表反對任何不利於生育的概念),最後倒楣的一定還是沒有子嗣的人--要懂得保護自己啊!
然後現在有人想到直接把男女基因放到別人身上去代孕,以為這樣就能解決夏甲的難題嗎?這只是更不道德而已。
正視苦難
常見的膚淺宗教誤解,就是認為上必須為所有人的幸福負責,不能滿足所有的人就代表上帝不完美,於是上帝不存在。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不過我現在也沒時間討論這種邏輯ABC,只要記得你算老幾居然要上帝照你的意思,有種想法根本是把自己當神看待了。會這樣想的人只是自成一教,而且自己就是神,還是非常迷信但又很無力只能怨天尤人那種(你都不信神了還好意思抱怨神?),真的很需要拯救。
但苦難是現實問題,的確有人很想要小孩卻生不出來,這時到真要討論一下文化差異了。
簡單說,那種會堅持一定要是有自己基因的孩子才可以的,是非常東方價值觀的。
我上面提過古代的代理孕母對吧!古代的做法好歹是要留下夫妻雙方一邊的基因,但其實亞伯拉罕的故事還有其他細節,因為他原本的打算是讓「自己頭號僕人的孩子繼承」--這完全不是自己的基因,而是自己奴隸的基因(那個年代的僕人全都是奴隸),卻是那個年代很常見的做法,因為那個年代的奴隸跟現代理解其實差很多,細節就先不談,總之西方觀點裡養子之類當繼承人雖然不會是優先順序,卻一點也不奇怪,但東方對血統往往偏執到難以置信,所以非得要是自己的種不可。
領養小孩的風氣東西方有多大差異,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我們可以看到這類生殖科技最被濫用的地方一直是儒教文化圈,因為價值觀最偏差最變態。
簡單說,如果要正視這種苦難,優先剷除儒教思想可以先解決一大半啦!
所以當人家的升學寫作考題是寫哲學辯證或者小論文,台灣卻還有人出這種訴諸濫情的謊言式作文(這些孩子的母親除了極少特例以外,應該全都已經屬於醫學上高齡產婦的範圍,而且台灣也沒有代理孕母的合法空間,換句話說,學生只能說謊),這完全就是儒教教育的墮落,真的是蠢到不行。
或者出題老師的意思是要學生寫一篇科幻小說?不要小看寫小說這門專業好不好,你當我們寫科幻小說可以隨掰隨到喔?
沒錯,真的有人很想要自己的小孩卻生不出來,然後也不想要領養小孩,這都沒關係,是你的選擇,也是你的苦難,我完全能同理,卻沒任何義務同情(大多數人根本搞不清楚同理到底是什麼意思,鬧超多笑話),更沒有要全世界的人改變價值觀去配合你這種事情,因為說穿了代理孕母就是花錢幹髒事的典型而已,不要假清高假慈悲好像自己關心弱者,你只是在幫弱者的定義排序,有錢的跟沒錢的,沒錢的只好賣自己給有錢的,然後宣稱這叫各取所需。別以為錢可以解決所有的事情,因為錢能解決的全是小事,只是有些小事規模很大,但不會改變本質。
而懷孕生子絕不是小事。
因為你的打算是用自己多到有剩的資源去迫害一個除了身體以外沒有其他資源的人,或許人家僅剩的資源正好是你沒有的,但很對不起,這就叫做錢不能解決的問題。
這時候你可以去找上帝,也只剩上帝。
但上帝完全沒義務照你的意思去做,你以為你是誰啊!別以為交換論的交易思想可以用在每個地方,實際上,交換論能用的地方很少,就是只能用在不重要的地方。
這樣懂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