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講一些遠古時代的故事,我們不知道剛從樹上下來的祖先們社群型態是怎樣的,不過動物界的型態通常有幾種模式,一是分散的,只有交配期間才會在一起,後代由女性單獨撫養,不過靈長類因為懷孕期與新生兒狀態的關係,不大會用這種型態生存,因為靈長類的新生兒太脆弱,需要大量照顧。
一種是成對的,整個懷孕、育幼時期,公獸跟母獸都會在一起共同撫養幼獸,有些配偶關係甚至會延續一輩子,但同樣的,我們的祖先也不大會是這種類型,因為靈長類的幼兒養育難度高很多,只靠父母不大足夠,生存率太低,需要更多幫手。
一種是群體的,而這還有區分,一種是一公多母的社群,例如大猩猩,就是一個強壯公獸統領一群母獸獨佔交配權力,獅群也是這樣,游離公獸則伺機而動要殺掉首領取而代之。通常這類型態的物種,公獸都會特別強壯有力適合鬥毆,往往體型還特別巨大,因為任務就是戰鬥。
但人類體型男女相近,所以形成這種社群的可能性比較低。
另一種群體則是公母比例比較接近的類型,例如黑猩猩,因為公母體型也比較相近,簡單說就是戰鬥力比較相近,社群裡就不會只有一隻公的,雖說可能還是有較多交配權力但社群裡的幼獸不會全是他的(獨佔性的物種通常會把非首領的子嗣全都殺掉)。
人類的祖先很可能就是這種類型,或者說長久以來都是這種類型,權勢者建立候宮很常見,其實到現代還是有這類狀況,越不文明的國家越是如此,但並不奇怪,因為這是很原始的型態,也是很自然的型態,是後來文明發展限制了這種型態。
但有趣的部分來了,「文明」是什麼?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開化的狀態,一種透過分工來合作運行的形式,分工與合作是很關鍵的部分,這代表群體裏的組成各有不同任務,透過何做好「活下去」。
對,回到最開頭,就只是想要增加生存機率而已,而讓群體活下去最基本的分工型態,就是男女之別,因為只有女性能生育,而且是族群延續最關鍵性的任務,男性自然要負起守護與供給的責任。
因此在這個原始階段,男女分工完全是自然而然,沒有任何其他後天因素干擾,就是這樣形成,才沒什麼男性或資本家的陰謀,而是本該如此。
其實所有群居性生物都是這樣,所形成的分工,全都是為了讓族群延續,而核心分工就是性別分工。
但人類有一點不一樣,人類社會不是「這樣就好」的型態,這一點很關鍵,因為人類的心智不同,在某個時間點,上帝做了這樣的安排,或者說上帝允許了某次意外,人類從某位始祖突然開始懂得「分別善惡」。
「分別善惡」可不簡單,人類的決策從本能的「戰或逃」開始往時間線的前後延伸,人類一切文明發展都從這個能力開始,人類不再活在當下,而是活在一段時空裡面,過去的經驗延伸到當下處境,接著拓展到未來的可能性,我們開始思考這樣做對不對、以後會怎樣。
這種複雜的思考歷程伴隨著另一個獨特的能力覺醒,有就是語言,語言是一種邏輯體系,用來處理我們的思緒,而這同樣是上帝的禮物,約翰福音開頭就寫:「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裡的道,原文指的就是語言、邏輯,不要因為翻譯的關係誤以為跟東方哲學觀的道一樣,其實正好相反,因為東方講的道反倒有無形混沌不可名狀的意涵,但聖經裡講的道是邏輯、語言、是上帝本身。
當然人類能有條理的陳述,社會建構就更加緊密了,因為有了一致的溝通橋樑。
有些動物也會使用類似語言的方式溝通,甚至植物也能使用化學物質溝通,溝通當然不是人類獨有,別忘記上帝當初幫人相親的時候可是優先找一堆動物給他選,我可不會說其他動物沒這種潛力,只是那人最後的決定不是這樣而已。
(那個人後來被稱作亞當,但當初他只是叫人而已,只是「人」的發音正好是亞當。)
人類能溝通以外,還因為分別善惡發展出了價值體系。
總之,原始的人類社會,在跟其他動物一樣建立社群以外,有了不同的東西,被稱為文明的東西,區隔了人類小部落跟白蟻壯觀的城堡之間的差距。
那些價值體系最後變成宗教。
很多人搞不清楚狀況,不知道人類現在的社會建構徹底是由宗教作為根基的,甚至以為宗教是社會亂源,把宗教除掉社會就會變好……這其實是會讓人笑死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的行為就證明了無神論才是社會亂源的事實。
要知道,當然人類開始探索分別善惡這件事情,無可避免回將時間線延伸到兩個端點,出生前跟死亡候,然後停下來。
而在在探索世界的時候,人類發現了有不在自我掌控範圍裡的東西,太陽、風雨、大火、地震、無法抵抗的猛獸、原因不明的疾病。
始祖們在垂直與水平兩邊都碰壁,於是他們開始思考這些無以名狀的東西,一定有某種東西在認知邊界之外,於是這些被稱為神。
人必須面對神,不管是臣服還是對抗,或者收買,那是終極的臣服對象,人類必須團結才能面對。
文明,從宗教開始。
那時候,人開始求告『耶和華』的名。~創世記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