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女兒(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
作者:金.愛德華茲
譯者:施清真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07 年 04 月 05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叢書系列:木馬文學
規格:平裝 / 416頁 / 25K/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ISBN:9789866973314
出版地:台灣
##CONTINUE##
很早就注意到這本書。
也期待了很久,我還去唐氏症家族網留言哩!(不過有些家長似乎以為這本是教養書籍……誤會啊!)
身心障礙者及其周圍的人的生活,一直是感人故事的元素之一,而許多社會與時代的價值觀,更可以從其中挖掘出來,使得這類小說在建構過去歷史時多出一點額外的價值。
故事從1960年代開始,當年就算是美國,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態度也不是那樣友善的(有興趣的人,可以查查二次大戰對國際身心障礙福利有多少幫助,這是戰爭極少數對社會有正面促進作用的狀況之一),早期療育更是沒聽說過,想一想,那時職能治療在美國也才發展沒多久,台灣更是尚未萌芽呢!
但就算是這樣,美國對於於身心障礙者的寬容度還是遠勝過目前的台灣。
關於這一點,可以查查不同宗教對於弱勢者的不同態度,我大學時做過這種專題,在這裡就不談太多,免得被說有宗教歧視,反正西方國家社會福利制度比較好是有道理的。
但不管時代如何改變,家裡突然生了一個身心障礙兒童(當年可沒有超音波跟唐氏症篩檢),對家庭的衝擊都絕對是非常巨大的。
國內有四個政治名人家裡有有身心障礙兒童(現在應該都算大人了),分別是趙XX、曾XX、陳XX、秦XX,我相信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因為上述四個人有兩位用了各種方式不讓人家知道,有兩位則不怕人家知道,還努力為身心障礙兒童爭取福利,可惜這種事情媒體也不會報導。
但不讓人家知道,你會心安嗎?
這本書裡的大衛.亨利是另一種典型,他並不是要捨棄女兒,但又想要隱藏這件事情,甚至連自己妻兒都隱藏,他成了一個躲在相機後面的記憶保存者(The Memory Keeper),然後花一輩子去贖罪。
書中我們看到他那種充滿自責的愛,雖然有著無邊的包容,使他在他人眼中稱聖,但一方面卻也壓垮了他身愛的家人。
一切都導因於秘密的存在。
另一方面,他女兒卻在陽光中快樂的成長,這是另一份愛,但卻不誨闇,而是很有衝勁的,開朗的,雖然兩種愛共享著同一個秘密。
這兩種情感衝擊造成了書中抗衡的張力,讓人一頁接著一頁的翻下去,忍不住想知道最後結果。
故事中描述最多的是大衛這個人,其實已讀者的角度,實在很難去討厭這個人,畢竟他是那樣的痛苦,但他的愛卻又是那樣的深沉,讓人心碎。
但對他的家人來說,這種愛是會窒息的,倒不是說他的愛太過濃厚,而是會把人包圍起來,但又距離三公尺遠,得得到卻摸不到。
對家人來說這真是情何以堪。
至於那位唐氏症的小女孩,倒是很典型,反正她「就這樣」長大了。
是幸?是不幸?
我不知道,我只是旁觀者,至少她很快樂而且努力的生活,這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