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感想:約伯記2-7

約伯的苦難還沒結束,上帝第一次放手讓撒但對付約伯的時候,言明不能碰他本人,於是他喪失財產與兒女(但祂太太好好的)。

而約伯依然是個義人,對上帝沒有怨言。



這也有個觀念要先弄清楚,上帝是「至高者」,換句話說,不是你拿什什麼標準去衡量祂,而是「上帝就是標準」,而「祂的標準高過你的標準」。

這種觀念當然很容易惹人不爽,因為你連抱怨都不可以……

其實也不是這樣講的,抱怨沒問題,你甚至至可以罵祂,真的,聖經裡多得是一些聖徒在抱怨甚至罵上帝的,因為祂「允許」我們有脾氣。

只要記住那是脾氣就好。

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價值觀,因為只有當我們臣服於某個真理,我們的行事才能有不偏的準則。如果你放任以情緒、利益等等因素來影響你對是非對錯的決策,那一來你信奉的不在是真理,而來你其實是把自己當神。這不單單只是偏離神而已,你還偏離你自己的靈魂。

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必須謙卑,讓上帝掌權--不是說你可以裝傻不管,而是堅守價值觀,但萬事萬物由上帝決定未來。

上帝要看的是這個,而人對自己的良心負責,看的也是這個。

因此上帝稱讚約伯是義人,然後撒但又不爽了。

簡單說,撒但認為如果倒楣的是他本人,事情就不一樣了。

於是上帝又讓撒但放手去試試看,只要不搞死就好。

然後約伯渾身爛瘡……對了,那個年代,皮膚病被視為最不潔的病,這當然跟當年的醫療公衛水準有關(不洗澡又跟動物住在一起),那個年代,其他病通常「很快就死了」(死了當然也不潔淨),能拖很久的就是皮膚病了,所以被視為最不潔淨。

附帶一題,她太太又沒事了,說起來撒但這任務執行的不大徹底,因為約伯還有他太太在負擔家計……這是題外話,總之約伯這下真的很慘了。

這也是看社會支持系統的時候,作人成功的約伯,有三個好朋友來探望他,與他同悲。

在這也要提醒,他的朋友顯然也是至高神的信仰者,所以表現在來的態度也是一神教的態度--總之就是人的問題。

多神教的態度就會變成開始罵神、砍神,然後換個神,這在大家樂簽賭盛行的年代看多了。不然至少也要開始想辦法收買神,因為這是一種社會契約的觀點,屬於人類世界的。

總之看見朋友來了,約伯終於忍不住,也開始抱怨了。

是的,看見朋友來,他開始向上帝抱怨,總是要有個發洩對象,畢竟直接對了上帝罵好像不大保險……(這裡倒是沒寫到他跟太太的互動……)

約伯先詛咒自己,主要是詛咒自己怎麼沒有早點死一死--但很顯然就是在說上帝怎麼不讓他死一死,最好一出生就死算了。

這時他的朋友提幔人以利法開口了。

他先提醒約伯,他過去是個大好人,幫助過許多人,如果他早就死了,這些人也得不到他的幫助,這是對約伯過去的肯定。

接著提醒他,他過去鼓勵過很多人,讓人家可以渡過難關,如今他自己碰上難關,難道就這樣倒下去?這也是在鼓勵約伯,希望約伯能「以身作則」。

再來就直接用因果論攻擊了,他認為一定是約伯有得罪神,雖然他也不知道是什麼,反正一定有問題……

是的,因果論是很直觀的,在某些事情上面也符合經驗法則,但「不是一切事」。

約伯記其實很可貴的一點在於明明白白的展示「上帝不用管因果論」,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救恩的盼望要從這裡面生出來,如果你執著於因果論,最後你會被困住、乃至怨懟、乃至悖逆,因為你在果裡面找因,但上帝要你從現在的因去創造未來的果。

是的,因果論不是真理,完全不是,但卻是上帝指引的道路,用來邁向未來的。

業報論或輪迴說就是有這種缺點,雖然原始文明大多有類似的觀點,因為的確是經驗法則可以取得的直觀答案(其實猶太異端也有分支採用輪迴說),但以集最大成的印度教來說,宣傳的是「安分守己」的概念(這種科層觀念的確容易吸引統治者,所以古中國同樣超愛,直到今日),印度教2.0的佛教採用進一步觀點,教大家採用「出逃」模式中離遊戲--但因果依然罩在大家頭上,中離並不因此擺脫因果,而是離線狀態。

而約伯記描述的則是截然不同的觀點,這一點就算在聖經裡也是很獨特的,因為聖經裡大多數教示依然有因果觀點,只是保留上帝出手的但書,例如約拿記,這一點直到四福音書耶穌的講話內容才又改觀,耶穌不大管因果論,反而不斷強調「不能預測」,或者「只有上帝知道」的陳述,這一點反而是拒絕「計畫命定說」的陳述方式,因為上帝對人的處置是「可以被改變的」。

這就像車子要開的大方向不變,目的地也早就設定好,但你要不要上車,或者上帝要不要讓你上車,這是可以改變的。

不過約伯的朋友就這樣告訴約伯,要他停止抱怨、接受上帝的管教,這樣上帝會再次賜福。

結果惹約伯不爽,因為因果論的推稐中,受難必要先有過犯,但約伯自知沒有做錯事,何必要倒楣受罰。

誰說人不能倒楣的?

於是約伯開口禱告,祈求上帝憐憫,直接告訴上帝:「我就算有得罪你好了,應該也沒那麼嚴重吧?這種處罰太重了吧!饒了我好嗎?」這樣的。

結果換他朋友不爽。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