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 Kirk的告別式中,遺孀Erika Kirk引用了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說的一段話,一段影響後世兩千多年的重要話語:
「父親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路23:34~
這句話這幾天在全世界再一次被傳誦,但這句話雖然非常有力量,但也因為太有力量了,不是可以輕易承擔的。
像川普就說他不原諒。
沒人會怪他,原諒與否本來就是受害者的獨有權力,沒有人能掠奪,也沒人有任何道德立場指責當事人的選擇(當然還是可以有意見,這叫言論自由)。
但這種多少有點反直覺的(至少台灣就很多人愛講以直報怨)說法是如何形成的,恐怕清楚的人就沒那麼多了,因為這背後有很大量的論述支撐,幾乎是一整本聖經了。
我一樣先說說歷史,首先,上帝創造我們現在所處的時空,這是創世記的開頭,你信不信一回事,反正基督教是這樣看的,因為在創造之前就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個道是不好的翻譯,原文指的是「話語」--有邏輯的結構性內容,而且直接說這就是上帝。
這樣說好了,上帝對著空無發出E=MC平方,1+1=2之類各種「規則」,於是宇宙出現。
上帝閒著沒事幹嘛創造天地?因為祂有計畫,就像程式設計師,設計了一整個宇宙,包含宇宙的構成、宇宙的進程、宇宙的任務跟程式跑完之後的最後成品,然後按下執行鍵,程式開始跑了,總共七個階段,前幾個階段建立了整個遊戲空間,而且可以順利運轉,終於到第六個階段,核心遊戲角色人類登場,這個角色有點特別,跟其他角色不一樣,因為這個角色「被授權」可以自己做決定。
對,這就是自由意志,這跟上帝規劃的宇宙結局有關係,祂要在第七的階段跟遊戲角色結婚,所以要親自培育這個角色,但又不想要這個角色只是那種完全照祂意思去做的魁儡,祂要這個角色自己選擇愛祂。
但祂可是程式設計師,祂隨便一個起心動念都會干涉我們,祂說出口就會直接成真。是的,所以祂開始自我設限,祂跟人類立下很多約定,大多是單方的約定,祂承諾自己不會再怎樣怎樣之類的,卻沒說人類要聽祂的,那是因為祂說了就會變強制性的,我們甚至不會知道被控制,而這正是上帝不想要的。
所以祂越來越避免開口,頂多派遣幾個代言人。
但人類似乎還是搞不懂,還是走歪,於是最後祂選擇乾脆自己來。是的,祂把自己的角色,也就是祂最早的角色--耶穌以能力受限的型態擺進塵世,因為這個角色正是打算留在程式終點結婚的上帝本人。
是的,祂本人親自來到世上,示範我們該怎麼活著,將福音帶給我們,並示範了人類的完美樣貌--一個因為愛世人而死的樣貌。
所以這是耶穌死前說的話,一方面告訴我們上帝愛我們,但另一方面,祂也在告訴我們「別再不知道了」。
是的,上帝的寬恕並不廉價,祂也曾告訴行淫的婦人祂「這次」不定祂的罪,但「不要再犯了」。
但就算這樣人類還是會犯罪,彼得也三次不認主,所以還有那句有名的「饒恕七十個七次」的話語來。
換句話說,永遠的饒恕。但這個饒恕是完全沒有極限的嗎?不是,不然你做什麼都會被原諒,也就沒有公義可言了。
其實正是這一點最恐怖也最誘人,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次會最後一次,才會有很多人說什麼死前悔改就好。
別忘記,有個最後的審判,要知道,如果到了那個時候你才說你要悔改,已經來不及了,因為耶穌說祂來是世上不是為了審判,但是最後審判的時候,祂的角色可不一樣。
上帝是愛沒錯,但上帝「不只是愛」。
你何時能知道自己的最後一次是哪一次?聖經多次警告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日子,不然也不會講到悔改的時候,大多用很急迫的口氣,因為我們不知自己的年歲,不知道耶穌再臨是什麼時候,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耶穌說要饒恕,因為我們不知道。
不過這可不是保持無知的理由,聖經不是這樣解釋的,我們可以把人類的演化終點--成為耶穌的新婦想像成靈性提升的最終型態,一個足以成為上帝匹配者的型態,而任何不能成為這個型態一分子的,將會被剃除。
所以不是無知保平安,而是不積極尋求上帝的,你可能會被排除掉,因為現代人實在沒什麼立場說自己沒機會接觸福音,你不是沒機會了解而是自己選擇不接受,這意思可是差很多。
而耶穌的寬恕自然帶有權柄,但基督徒的寬恕呢?可能意思會有一點點不同,因為最後審判的饒恕權力在上帝,於是基督徒這時候的饒恕,有部分原因在於「我不再受你綑綁」的意思,簡單說,你的罪惡不會得逞,基督徒將因為上帝的愛而得到安慰,查理只是卸下世上的勞苦回到天家,而他的家人將來則會再與他相見,兇手沒辦法殺死任何人,因為永生的賞賜基督徒早已領受,因此死亡不再是苦難,而是勝利的記號。
於是這我們要談一下苦難,很多人說因為世界有苦難,所以世界不完美,上帝也不是至善,所以沒有上帝。
這當然是很好笑的錯誤邏輯,因為如果你要責備上帝,就要先承認上帝存在,如果你認為上帝該負責,那是因為你知道上帝掌權,如果你認為世界不完美,那是因為你知道有個完美可以參照。所以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在證明上帝存在。
關鍵在於,上帝幹嘛要聽你的?你哪位?
上帝給我們自由,就注定苦難會如影隨形,這正是自由的代價,這代價甚至上帝自己也要吞下去,但也因此愛更顯得無比美妙,因為正是愛超越了苦難,又帶來指望,要理解不是世間的苦難讓我們受苦,而是苦難讓我們認識上帝,而當我們理解上帝的愛,苦難就不再傷害我們--是的,我們還是會悲傷,但不會絕望。
正是苦難讓我們不再無知,是苦難帶我們見到上帝,但讓人難過的一點在於,不是每個人都能在苦難中認識上帝,甚至有的人在苦難中離開上帝,這才是可悲的地方,這才是寬恕呈現的地方,因為這是憐憫,因為這些無知讓兇手陷入苦難,甚至進一步傷害他人--式的,兇手的仇恨正是他的苦難,其實這些瘋狂左派充滿憤怒與仇恨,正是因為他們陷入苦難,而且很絕望,所以我們感到遺憾、難過,甚至可能自責。是的,有太多屬靈的偉人這樣受到聖靈催逼,正是這樣讓Charlie Kirk深入校園跟那些仇視他的人對話,因為他知道校園裡有人用邪惡的思想傷害這些學生,而的確很多人受到影響。
於是Erika Kirk選擇饒恕,這不容易,卻也不意外,因為這正是「把炭火放在仇敵的頭上」。
把兇手槍斃不算真正勝利,讓他認罪悔改才是,因為我們的敵人從來都不是人,而是罪,罪才是仇敵,把人從仇敵手上救回來才是屬靈的勝利。
這才是基督徒克服苦難的方法,這才是基督徒勝利的方法,因為耶穌已經替我們得勝了,請注意,這是完成式,上帝的勝利已經完全了,我們才不要自己選錯邊又跳回去失敗裡面哩!
這邊要稍微解釋一下,殺掉敵人不見得是勝利,有時候甚至是魔鬼的勝利,因為你陷入仇恨當中,而我們真正需要戰勝的對象是魔鬼、是罪。因此透過饒恕、透過放下,將權柄交還給上帝,這才會是最大的勝利,因為罪惡沒有得逞,罪惡被拋進黑暗獨自哭泣。
身為摩門教傳教士的龍槍作者寫到「邪惡自相殘殺」,指的就是這個,如果陷入仇恨,會變成互相殘殺。
不過屬世有屬世的法律,可別以為犯了法得到寬恕就可以逍遙,寬恕是受後害者的特權,但法律不是受害者,請注意,法律什麼都不是,那是個機械開關,你亂按按鈕,槌子就會打下來,如此而已。
也就是說,進入法律程序之後,不再是仇恨的情緒在主導(至少正常的司法應該是如此,而台灣社會其實不大正常,很多民眾滿腦子亂世重典殺人償命,就是沒想過依法審判),因為司法制度就是為了不給魔鬼留餘地,這同樣是基督教神學建構的政府體制。
願上帝繼續保守看顧Charlie Kirk的家人,也看顧所有愛祂的人;求主繼續憐憫還沒機會愛祂的人,願主差遣我們去做祢安排我們去做的,願祢的旨意成就。
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