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國王的裁縫師(18)

國王的裁縫師(18)
作者:大河原遁
原文作者:Ton Okawara
譯者:王昭人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1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平裝
叢書系列:菁英族
規格:平裝 / 186頁 / 32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好啦!做夢也沒想到我會再一次介紹這套漫畫,其實前不久才介紹過,但其實我在接受出版情報訪問時,又提了一次這套書,因為真的滿好看的。

後來向日葵巴黎分店長艾蓮娜登場,喔喔!我被迷倒了,所以更喜歡這套書,直到最新的第18集。

這套漫畫其實還滿一廂情願的,而且文字部分不少,很多還文縐縐的,不過因為這種針線的格鬥實在太有趣,所以一點也不無聊,不過這次會提出來到和故事內容沒太大直接相關,而是根本書第67頁裡的一段話有關。

這是個扉頁,引述了一段白洲正子的話:
「所謂真正的國際化,是對自己的國家或對自己本身都有徹底的瞭解。不管是把外國話說的很流利,還是能夠模仿外國人,都並不是所謂的國際化。」

嘖嘖,我以前也寫過一篇「本土化、國際化、全球化」(這是我唯一一篇被人家翻譯成英文轉貼的文章),專注的就是這一點,在馬政權還滿腦子要威權復辟,逼人家念四書五經的時候,日本的漫畫是這樣在推行社會教育的,格局真的差太多。

台灣的政府,一直在這一點顯出非常白目的程度,沒錯,雖然杜正勝時代,有針對台灣本土教育進行扎根的動作,可惜在教育界反動勢力的掣肘之下,未竟全功,更不用提馬英九上台之後的全面倒退了。

就算如此,扁政府時代的觀念還是很有問題,問題就出在對英文的盲目恐懼與崇拜,結果搞得好像英文不好你這個人就一無是處,非得要「全民」英檢不可。

其實同樣議題我以前在「這才是我們的未來」一文裡提過(該說是在回應裡加強論述):
「日本英文之爛大家都知道,但日本有因為英文爛就變得沒競爭力嗎?
相反,他們不會浪費時間在提升「每一個人」的英文能力,而是拼命翻譯,讓大多數日本人能「依自己專長」去學習翻譯過後的東西。」

這個問題在馬英九上台之後變本加厲,變成全世界只有英文值得一讀,接著再加強四書五經。

幹!我覺得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必須學的叫邏輯啦!沒有邏輯當基礎的任何教育,都只會教出馬英九這種熟背四書五經,卻一點同理心也沒有的渣。

想想看,學校教育裡最重要的科目居然是「外國語文」,然後是四書五經這種「洗腦骨灰」,如果孩子沒被教成廢物我頭給你。

這幾天參加嘉義市政府舉辦的陳澄波文物資料特展以及學術論壇,從整個展覽內容以及論壇發表的論文來看,同樣有著可笑的政治操作。

首先,陳澄波是台灣第一代西畫家,而他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在於融合東西方精神的創作,在當年一味西化至上的年代,他的「本土化創作理念」讓他獲得藝壇極高評價,這一點的確很了不起。

他訴求本土化為的是什麼?這就要回到藝術家的天命--政治。

很多人說藝術不要加入政治,我聽了快要笑死,也很悲哀,其實藝術一直非常政治,台灣藝術跟政治脫勾,正式肇因於陳澄波被國民黨殘殺,讓全部藝術家從此老二被切掉,變得一點用也沒有。

從古至今,稱得上偉大的藝術家,要不是為政治服務(御用畫家、官方畫家),不然就是透過繪畫表達政治訴求(多是因為這樣被吊死或逃亡的),要不然,也是透過藝術,來表達對社會的控訴,比方說反戰、環保之類(這就叫政治訴求,只是不見得跟政黨有關係)。

要知道,所謂藝壇的創新者,也許掀起某種美學革命,要知道,這就是在爭自己在藝術界的地位,企圖留下影響力,這就是一種政治行為,哪怕他說他追求的是內省與自我--那你又何必發表?求的不就是別人也認同。

結果這次展覽,不但完全不談這個(陳氏的本土化訴求其實犯日本殖民政府大忌,但人家卻還讓他獲選帝展),還一直把他企圖融合東西方美學的努力,說成對華夏文化的仰慕,反正就是要回頭去連結中國(那個不學無術的童子軍文化局長致詞時還在那邊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世界,陳澄波慘遭國民黨屠殺,現在還這樣消費人家阿?)。

還提他加入國民黨、鼓勵大家學北京話,對阿!這就是是他的政治訴求,他希望擺脫殖民統治,但也不想想他後來就是被國民黨槍殺的,他的訴求可不是「回歸中國」,而是「擺脫殖民統治」,而國民黨是有史以來對台灣最惡劣的殖民統治者阿!

有關陳澄波特展這部份我會另外專文來寫,因為還有舞台劇部分,我沒買到票,但我爸媽有票,看完再說,包括這次展出的幾乎都是複製畫,想知道為什麼嗎?

回到這本書,其實這套漫畫有趣之處,在於他已經漸漸不再只討論西裝,而是把全球化裡面的各類活動納進來討論(比方說本集討論了英國籍香港人的國家認同問題),光這一點,台灣的課程,到底教了我們什麼有用的東西,或者只是一堆垃圾。

這樣看來,這套漫畫可以教我們的比那些無聊的課本要多上太多了。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