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失竊的孩子


失竊的孩子The Stolen Child
作者:凱斯.唐納修
譯者:朋萱、朱孟勳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7 年 05 月 01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叢書系列:文學館
規格:平裝 / 25K正/普級 / 全彩 / 初版
ISBN:9789573260165
出版地:台灣
##CONTINUE##
  這本紅到翻的書,的確名符其實。

  網上好評論一大堆,像艾日的評論就很棒,還有這個這個。(這些人都有試閱,為何我就沒這種好康的?)

  我要說些什麼呢?

  關於雙線故事交錯我就不提太多了,大家都在講這個﹔我來提一下關於作者的研究(也是故事中長大後的亨利做的研究),也就是「殺嬰」與「換人」的部分。

  在小孩需要量產以應付超低存活率的時代(其實也不過是幾十年前而已),父母生到麻木是很常見的事情。

  像我爸爸那一代,想想看,我阿媽總共生了「一斤」,也就是十六個孩子,但卻只有「八兩」,有就是八個活下來。

  孩子多到父母親根本忘記孩子叫什麼名字,甚至尚未取名、未報戶口就死了。

  像我爸明明是老四,名字裡卻有個「三」,因為真正的老三體弱多病,一直沒報戶口,「我爸出生時他還活著」,但「三」的稱號卻在我爸頭上,沒多就他就過世了。

  我第一次聽到時真的是無法相信,我爸談起夭折的那些兄弟姊妹,似乎只是在討論天氣狀況一樣的。

  但這就是那個時代,人命不值錢,活下來的人才是重要的。

  這是現實。

  但調換兒的世界呢?

  這一點很有趣,當時序從人命不值錢的時代(十九世紀的德國)進到兒童福利的時代(二十世紀後頁的美國),這些想換人的妖精是如何面對變遷的。

  每個大哥布林都曾經是小孩子,在遺忘之後,他們又想來換別人的人生,就像水鬼抓交替一樣,選上了,然後交換。

  但難度變高了,關鍵在於資訊。

  資訊形塑了人的存在,現在小孩有錄音、文字、相片,他的的過去是存在的(想想我們對嬰兒時期的記憶是從哪來的,全是資訊轉述,某方面來說,「搞不好是假的」),這種資訊取得的困難讓調換風險變大,因為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也變多了。

  於是妖精們要花更多時間蒐集資訊,但這種蒐集是有風險的。

  當成為大哥布林,時間停止之後,思想也停了,生命重新來過(我們可以看到,一位被認為是高功能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的小孩在變成大哥布林之後「變正常了」)。

  但記憶並不因此消失,尤其如果有人被換前就學會了保存資訊的能力(如亨利),他開始抓住那些吉光片羽,遲早有一天會出問題。

  幼年的亨利被選上,然後變成A一袋,古斯塔-蕭邦卻變成亨利.戴。

  這個轉換若是在數百年前,可能就這樣過去了,但時代卻不允許這樣。

  A一袋想知道過去的自己,他不想遺忘,亨利想到過去的自己,他不想遺忘。

  但挖掘的後果,A一袋成功認清他是亨利也是A一袋,他的人生之所以真實是因為他就是自己,他的人生並不算真的被偷走,祇是換一個樣子而已。

  亨利卻是陷入恐懼,他的人生被偷過,然後他又偷人家的,但他最早的人生並不算好過,現在的人生卻十分幸福。

  這種矛盾讓他困擾,而自己孩子被偷的恐懼更加深了他的疑慮,因為這等於他的人生再一次被偷。

  這時解救他的是A一袋,當A一袋認清自己的人生就在自己身上時(有趣的是,亨利充滿遺憾的音樂是這種覺悟的推手),亨利也同時獲得解放,他不再是調換兒,他是亨利。

  故事的最後真的太漂亮了,讓我感動不以。當兩位亨利相互凝視,當A一袋贈予名字(就像歐及安送真名給格得一樣),亨利的人生完整了,A一袋的人生也不在有牽掛。

  真的是太好看了,好看到暫時不想看其他小說……



  對了,談幾個有趣的地方,一個是時間觀念。

  肉體的停滯讓調換兒失去時間觀念,於是A一袋一直在找年輕的爸爸,結果找到「自己」,這一點也讓他這個菜鳥跟其他人劃分開來。

  其他調換兒已經不是小孩了,他們理解時間的流動,也懂得A一袋的痛苦,所以還幫他找墓碑出來。之後A一袋的時間才開始流動,變得成熟。

  二是遺傳問題,亨利.戴的孩子看來是有德國血統……看來調換兒要注意人種問題才行,若是換黑人麻煩就大了……

  講這個似乎不大營養,但我在看書時就是想到這個。



  最後,我滿心感激A一袋能出發往海邊去尋找他的摯愛。


  也許哪一天有人會在海邊看見兩個小孩手牽著手在散步,請不要去打擾他們喔!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