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玫瑰的名字


玫瑰的名字
作者:Umberto Eco/著
譯者:謝瑤玲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1993 年 09 月 15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叢書系列:當代經典
規格:平裝 / 452頁/普級 / 單色印刷 / 十四刷
ISBN:9573302926
出版地:台灣
##CONTINUE##
知道這本書,是在「達文西密碼」之後,看人家推薦的(其實是推薦傅科擺,但我看了幾「年」就是看不完)。不過我更早就看過電影版了(史恩康納萊主演,當然要看)。

故事內容不像達文西密碼那樣的衝突,而是回歸到歐洲的黑暗時期,那種對於人性的壓抑、知識的渴望、未知的探求與永恆的慾望。

書中對於中古時期的修會生活(並非全部教派)有深入描寫,當時的教會還是很出世的,跟現在完全不同。那是一種由階級組成的社會,階級流動方式通常很暴力,唯一的例外管道就是教會組織(但教會也有其他暴力管道)。

於是許多知識階級進到到修會(有興趣的人可以看房龍的「人類的故事」和「寬容」,以及卡爾沙根的「宇宙.宇宙」),並以原始的方式進行知識傳播──抄寫、再抄寫。

在沒有印刷術的年代,抄寫當然是口述之外唯一的傳達方式,但抄寫勢必面臨錯誤、翻譯、解讀、增刪的問題。於是,抄寫之上的權威──解釋權便非常重要。

重要常常也意味著權力的掌握,而在當年的環境之下,權力跟獨裁是同一個意思。

於是掌權者可以自己決定要讓人家知道什麼?可以解解釋所看到的東西代表什麼?這一點對台灣人來講一點也不陌生,蔣氏政權統治之下就是這樣的。

最糟的是,在這種環境之下長大的人,很容易就成為下一位威權擁護者,這一點看那些紅衣服的就知道了──表面上擁有知識,但卻放棄自主詮釋的能力、服膺威權、懼怕自由(以及自由所應負的義務)、甚至反過來攻擊點出盲點的人。

書中就是這樣,自己解釋知識,又將之歸類為不當,但又不敢加以毀壞(這一點到是比KMT高尚)。於是,對於探求者加以阻斷,對於明瞭者加以誅殺,成為「守護」知識的手段。

故事就是建立在這種陰謀之上,同時又摻進了國際關係、女巫狩獵、修會生活……等等因素。也許會覺得很亂,但這樣反而是實際狀況,畢竟人很少一次只處裡一見事情,就像警察很少一次只辦一個案子一樣(所以推理小說很少用警察當主角……)。更何況,這些因為可能會連動,相互影響。

所以這本書真的有夠精采,但也有夠難讀,沒有一定決心還真啃不下去(進階版請看傅科擺)。

如果做好心理準備,歡迎進入玫瑰的名字的世界。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