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Lativ談台灣製造

Lativ的衣服我家不少,說真的,還滿好穿的,所以全家人都有幾件,雖然還稱不上什麼大戶,但也不是那種沒買幾次的散戶。
滑稽獅
其實我太太每次上網挑衣服,都會先看Lativ有沒有新貨色。

理由很簡單,一是便宜但還滿好穿的(不過比較不耐洗,要小心),二是因為他是台灣製的。

此外,大概是網站做得還可以,尤其照片拍得好吧!總之,懶得上街買的時候,我太太都習慣看他們產品。

台灣製當然是重點,雖不是什麼有錢人,但菜市場裡面的東西,難得有覺得好看的,一些還算普及的品牌,像兩個腳丫子或者青蛙的那種,現在也大多是中國貨,好不容易找到越南的,可能又剛好不是喜歡的款式。

我有好幾次就是這樣,都試穿過了,還是沒買。

那還不如上網找保證是台灣的產品。

(至於保證是日本或法國之類的,請原諒我是個窮人,不過我在肯亞有買肯亞製的衣服,很好穿喔!)

台灣「曾經」是成衣王國,衝著這一點,就覺得台灣製品質會好一點。

不過去年開始,Lativ衣服產地開始出現台灣以外的了。其實我也不是說非常在乎這一點,像我們買小孩的衣服,幾乎只有嬰兒的可以輕易找到台灣製品,大一點的童裝,就不容易了,很多都是中國貨(光這一點就知道大家對中國貨還是不放心,所以嬰兒服裝很多是非中國製品)。

如果你是印尼、越南、泰國之類的產地,我可以接受,這些地方大概就像以前台灣這樣,正在起飛當中,算可以信賴的產地,但中國製……

對啦!我知道中國有進步,很多公司對產品也「嚴格」把關,但這話你敢說我可不敢信,別的不談,中國可是「敵國」,先扣20分,加上中國過去的黑心記錄實在太多,而且「幾乎沒道過歉」,再扣20分,換句話說,除非你本來就是100分的產品,不然一開始就不及格了。

所以只要標示是中國製,我就不買,其他的我還是會買。

然後你說要移除產地標示,你什麼意思?

這根本是惡意欺騙,換句話說,一定是公司內部自己發現只要是中國製的就賣不出去,才想出這種騙人的手法,拜託,你當消費者是傻子?標示不清的,當然是視同中國貨,全面拒買阿!

就像很多產品會標示「台灣素材」之類的,這種我也直接不買,因為你心裡有鬼,才會需要特別強調是台灣素材。

不過,網上也出現一些提到台灣成衣現在產能降低很多的問題,的確,我承認這是個問題,所以有越南、印尼等其他工廠阿!何必非得去中國不可?說中國比較便宜,那你要先想好便宜的代價是什麼,如果說一分錢一分貨,是否代表你的成品價位應該再低個兩成才合理?不然我幹嘛在有其他產地可以選擇的時候選擇中國製品?

所以拿台灣成本高當成去中國的理由根本說不過去,因為那只表示你的公司只追求「中國價位的品質」,而不是「台灣品質的價位」。

這也是台灣許多企業的問題,只想做些廉價的貨色,就是沒想要做高品質的產品。

再說一次,你要「中國價位的品質」,還是「台灣品質的價位」

我也不是完全不買中國貨,或者應該說如果徹底不買中國貨,可能會面臨有些東西根本買不到的窘境,但對中國貨有對中國貨的期待,老實說期待並不高,所以也沒想過要為它多花錢,Lativ如果以前一件衣服賣300元,跑去中國之後還賣300元,這完全說不過去,因為台灣工資這幾年其實是一直下降的,怎麼可能跑去工資更低的中國,東西還賣原價,那你不就是為了獲取暴利跑去中國的?

若是去越南,我還可以理解相較於語言接近的中國,投資成本比較高,而且台灣成衣廠的確數量不若以往,所以「同樣價錢我可以接受」。

搞清楚,這是非常單純的消費者心態,一個東西同樣價錢,台灣製跟中國製,絕對選台灣製,就像如果出現日本製,我們也一定會選日本製的一樣,產地直接代表它的價值,哪怕日本也可能出爛貨,中國也的確不可能全是爛貨一樣。

所以你哪個廠商以台灣本土企業為名,還跑去中國,聘請中國勞工,然後想賺台灣人的錢,你最好先想清楚,「中國價位的品質」,是不可能讓你能夠標上「台灣品質的價位」,你自己先做好產品被歸類為廉價品的準備,然後做好「永遠被瞧不起」的心理準備。

至於台灣精品,應該把目標放在國際,電子產品追求「日本品質的價位」、機械製品追求「德國品質的價位」,至於紡織品,就繼續強化「台灣品質的價位」吧!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