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波伽利--唱出生命的愛(La Musica del Silenzio)
作者: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
譯者:鄭淑芬
出版社:八正文化
閱讀版本:試閱本
雖然聽過不少安德烈.波伽利的音樂,但我比較熟悉這位盲人歌手,卻是最近幾年的事情。
先迷上他的音樂的是我弟,然後介紹給我媽,於是有段時間家裡常放他的歌,但我並沒有特別注意,因為我之前聽一堆三大男高音的作品,混著聽以後就沒特別注意誰是誰了。
會知道他的名字,是因為他跟莎拉布萊曼合唱的Time to say goodbye,但我比較感興趣的還是在莎拉布萊曼。
但也因此我記住這位歌手,有趣的是,我並不知道他是位盲人,直到我媽買了他的聖誕節專輯DVD,我才發現他好像看不見,當真去查之後,才知道真是位盲人。
但老實說也也沒太過在意,純唱歌又不需要眼睛,所以也沒想說要特別去了解。
直到這本書。
這是本自傳,由安德烈.波伽利以點字電腦親自打出來的作品,闡述了他從童年開始的點點滴滴。
其實打書一翻開,那種濃濃的基督徒信仰就傳出來了,很顯然的,信仰一定帶給他相當強大的助力,字裡行間充滿了這種力量,果然是個奮鬥有成的人,因為他把一切歸功於周遭的造就,這是自信之人才有的餘裕啊!
作者一出生眼睛就不好,12歲的時候因為意外更是造成全盲,但特別要注意的是,書裡關於他的眼盲,其實都是輕描淡寫,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他的「戶外活動」可能比九成以上的台灣人都還要豐富,比方說他常騎馬……台灣就算有四個眼睛都不見得敢騎了,何況他沒眼睛。
說句題外話,馬有機會一定要自己騎騎看,不是那種讓人牽著騎的,而是揚蹄奔跑這種,真的超級感動,飆車是絕對比不上的。
簡單說,除了他有上過一陣子特殊學校,以及需要有人幫他念書給他聽之外,書裡其實感覺不出他的視力障礙。
但並不表示沒有,實際上,跟台灣一樣的,就業會是最大問題。
視障者能幹嘛?按摩師算最常見的,義大利也一樣,另外就是樂師,而有趣的是,雖然他從小就愛唱歌,對於成為樂師,一開始他並沒有太強的動力。
因為他想要「跟一般人一樣」,所以他去念幼教專科,之後跑去念法律系,連律師考試都準備了。
說實在的,如果他沒有一副好歌喉,也許真會變成一位律師(而且可能還是個知名律師,畢竟他成績算不錯)。
但就算他有好歌喉,也還是需要好機緣,畢竟,他到處找演出機會,結果是到處碰壁啊!
老實說,這些「小故事」本身並不特別,真正讓人感受到熱度的,是他那種不服輸的精神吧!就連他的風流韻史都很符合義大利人的熱情,完全不落人後。
當然,看這類傳記,最後難免會想到台灣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歧視與不友善,除了法規、環境上的嚴重不足,文化性的問題才是最嚴重的。
儒家文化那種不尊重個體、充滿壓抑的特性,構成歧視、不寬容、缺乏同理心的最大根源,台灣要擁有真正文明的文化,還得看國人要花多久認清儒教文化的專制與獨裁之處吧!
書的最後,作者也把成名之後的種種無奈敘述出來,其實類似的困擾很多藝人都有,長期要扮演社會期待的角色,往往會讓人變得不像自己,只能說,成名有成名的代價要付啊!
作者: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
譯者:鄭淑芬
出版社:八正文化
閱讀版本:試閱本
雖然聽過不少安德烈.波伽利的音樂,但我比較熟悉這位盲人歌手,卻是最近幾年的事情。
先迷上他的音樂的是我弟,然後介紹給我媽,於是有段時間家裡常放他的歌,但我並沒有特別注意,因為我之前聽一堆三大男高音的作品,混著聽以後就沒特別注意誰是誰了。
會知道他的名字,是因為他跟莎拉布萊曼合唱的Time to say goodbye,但我比較感興趣的還是在莎拉布萊曼。
但也因此我記住這位歌手,有趣的是,我並不知道他是位盲人,直到我媽買了他的聖誕節專輯DVD,我才發現他好像看不見,當真去查之後,才知道真是位盲人。
但老實說也也沒太過在意,純唱歌又不需要眼睛,所以也沒想說要特別去了解。
直到這本書。
這是本自傳,由安德烈.波伽利以點字電腦親自打出來的作品,闡述了他從童年開始的點點滴滴。
其實打書一翻開,那種濃濃的基督徒信仰就傳出來了,很顯然的,信仰一定帶給他相當強大的助力,字裡行間充滿了這種力量,果然是個奮鬥有成的人,因為他把一切歸功於周遭的造就,這是自信之人才有的餘裕啊!
作者一出生眼睛就不好,12歲的時候因為意外更是造成全盲,但特別要注意的是,書裡關於他的眼盲,其實都是輕描淡寫,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他的「戶外活動」可能比九成以上的台灣人都還要豐富,比方說他常騎馬……台灣就算有四個眼睛都不見得敢騎了,何況他沒眼睛。
說句題外話,馬有機會一定要自己騎騎看,不是那種讓人牽著騎的,而是揚蹄奔跑這種,真的超級感動,飆車是絕對比不上的。
簡單說,除了他有上過一陣子特殊學校,以及需要有人幫他念書給他聽之外,書裡其實感覺不出他的視力障礙。
但並不表示沒有,實際上,跟台灣一樣的,就業會是最大問題。
視障者能幹嘛?按摩師算最常見的,義大利也一樣,另外就是樂師,而有趣的是,雖然他從小就愛唱歌,對於成為樂師,一開始他並沒有太強的動力。
因為他想要「跟一般人一樣」,所以他去念幼教專科,之後跑去念法律系,連律師考試都準備了。
說實在的,如果他沒有一副好歌喉,也許真會變成一位律師(而且可能還是個知名律師,畢竟他成績算不錯)。
但就算他有好歌喉,也還是需要好機緣,畢竟,他到處找演出機會,結果是到處碰壁啊!
老實說,這些「小故事」本身並不特別,真正讓人感受到熱度的,是他那種不服輸的精神吧!就連他的風流韻史都很符合義大利人的熱情,完全不落人後。
當然,看這類傳記,最後難免會想到台灣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歧視與不友善,除了法規、環境上的嚴重不足,文化性的問題才是最嚴重的。
儒家文化那種不尊重個體、充滿壓抑的特性,構成歧視、不寬容、缺乏同理心的最大根源,台灣要擁有真正文明的文化,還得看國人要花多久認清儒教文化的專制與獨裁之處吧!
書的最後,作者也把成名之後的種種無奈敘述出來,其實類似的困擾很多藝人都有,長期要扮演社會期待的角色,往往會讓人變得不像自己,只能說,成名有成名的代價要付啊!
對騎馬印象差,第一次騎沒人牽的時候,就被載去撞樹,磨牆壁,最後整個人呈現近九十度掛在馬側邊(神奇的是還能撐到自己跳下來),從此不敢再碰了
回覆刪除納我運氣不錯,我是參加一整團的騎馬活動,在波士頓郊區的森林裡,騎去繞湖泊一圈,也許是團體行動吧!總之很安全,就算小跑步也不致於會害怕,反而覺得很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