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看見幸福
On ne voyait que le bonheur
作者: 葛雷果.德拉谷
原文作者:Grégoire Delacourt
譯者:賈翊君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6/10/1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332671
叢書系列:CHOICE系列
規格:平裝 / 30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閱讀版本:試閱本
生命可以用錢來計算嗎?
大家都知道標準答案是「不能」,可是在社會實務上,不但可以用錢來算,還可以「浮動計價」。
比方說保險,火車事故身亡,與飛機失事身亡,價錢就是不一樣,雖說結局一樣是死。
安全速限是怎麼訂的?除了車輛設計進步、號誌管理系統改善等原因,還有一點就是,人命的價格經過事故發生率綜合計算之後,政府覺得「划得來」,才定出這個數字的。
很恐怖嗎?其實也不會,不然速限只能定0,否則無論如何都有發生事故的機會。
可是,看見人命被這樣標價,總會有種不甘心,一種失落的感覺。
然後這本書給了我們一整本標價。
老實說這本書不大容易讀,因為非常的破碎,是人生一個一個片段,雖說多少還有連貫性,但那也需要耐著性子先看過前半,才抓得著頭緒。
但話說回來,如果要我們訴說自己的人生,不是按照順序,而是從當下開始,想到什麼說什麼,大概就是這樣吧!十足做心理分析時的聯想療法作風。
只是每篇都有價格。
主角「曾」是保險業務員,做這行的,免不了要把生命中的歷程標上價碼,因為風險管理就是這麼一回事,看划不划得來,如此而已,只是這行對良心的確是很大的煎熬,不信去看超人特攻隊。
而主角也因為這樣失業了……
然後,標題上的標價,逐漸轉換。
價格退場,因為價值才是重點。
幸福可以計價嗎?有一億元財產跟2億元財產,哪一個比較幸福。
貨幣系統其實是很糟糕的一種發明,他有他的便利性沒錯,但那是指你不去崇拜他的時候。
「瑪門」指的就是錢財,雖說財富還滿重要的,一定程度的財富對生活的保障很有幫助,但你是財富的主人,還是錢奴,這兩者可是差很多的。
當然,資本主義基本上就是一個把瑪門當神在侍奉的意識形態,所以問題一堆啊!
回到故事,一個在缺乏愛的家庭成長的人,有「資格」獲得幸福嗎?答案恐怕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理所當然,太多研究顯示這種經歷會讓人產生自我懲罰,這也是這本書悲傷的基調所在,但正如我上面提的,幸福取決於價值,而個價值,其實是由自己決定的。
我常說,「人活著,是為了含笑而逝。」
其實,看的就是最後而已。
On ne voyait que le bonheur
作者: 葛雷果.德拉谷
原文作者:Grégoire Delacourt
譯者:賈翊君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6/10/1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332671
叢書系列:CHOICE系列
規格:平裝 / 30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閱讀版本:試閱本
生命可以用錢來計算嗎?
大家都知道標準答案是「不能」,可是在社會實務上,不但可以用錢來算,還可以「浮動計價」。
比方說保險,火車事故身亡,與飛機失事身亡,價錢就是不一樣,雖說結局一樣是死。
安全速限是怎麼訂的?除了車輛設計進步、號誌管理系統改善等原因,還有一點就是,人命的價格經過事故發生率綜合計算之後,政府覺得「划得來」,才定出這個數字的。
很恐怖嗎?其實也不會,不然速限只能定0,否則無論如何都有發生事故的機會。
可是,看見人命被這樣標價,總會有種不甘心,一種失落的感覺。
然後這本書給了我們一整本標價。
老實說這本書不大容易讀,因為非常的破碎,是人生一個一個片段,雖說多少還有連貫性,但那也需要耐著性子先看過前半,才抓得著頭緒。
但話說回來,如果要我們訴說自己的人生,不是按照順序,而是從當下開始,想到什麼說什麼,大概就是這樣吧!十足做心理分析時的聯想療法作風。
只是每篇都有價格。
主角「曾」是保險業務員,做這行的,免不了要把生命中的歷程標上價碼,因為風險管理就是這麼一回事,看划不划得來,如此而已,只是這行對良心的確是很大的煎熬,不信去看超人特攻隊。
而主角也因為這樣失業了……
然後,標題上的標價,逐漸轉換。
價格退場,因為價值才是重點。
幸福可以計價嗎?有一億元財產跟2億元財產,哪一個比較幸福。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馬太福音:16:26 ~
貨幣系統其實是很糟糕的一種發明,他有他的便利性沒錯,但那是指你不去崇拜他的時候。
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瑪門。
~馬太福音:6:24~
「瑪門」指的就是錢財,雖說財富還滿重要的,一定程度的財富對生活的保障很有幫助,但你是財富的主人,還是錢奴,這兩者可是差很多的。
當然,資本主義基本上就是一個把瑪門當神在侍奉的意識形態,所以問題一堆啊!
回到故事,一個在缺乏愛的家庭成長的人,有「資格」獲得幸福嗎?答案恐怕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理所當然,太多研究顯示這種經歷會讓人產生自我懲罰,這也是這本書悲傷的基調所在,但正如我上面提的,幸福取決於價值,而個價值,其實是由自己決定的。
我常說,「人活著,是為了含笑而逝。」
其實,看的就是最後而已。
留言
張貼留言
本格歡迎朋友留言,原則上也不刪留言,但不歡迎廣告、重複剪貼或無意義的言詞,同時也請大家避免匿名留言,匿名留言在本格將無法獲得任何保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