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需要一堆捷運嗎?

最近因為小英總統宣佈要增加四個捷運系統,引發正反意見的大亂鬥,這時候當然會想來插一腳,發表一點意見。

先不要管捷運,我們先討論一下「大眾運輸工具」。

(先說清楚,本文裡的捷運,不單只地鐵或高架軌道系統,而是泛指所有固定路線大眾運輸工具,所以捷運、通勤電車、BRT、公車、輕軌都算在內。)



作為通勤時老要騎著背負惡名的機車上班的公務員(外加違法三貼載兩個小孩上學),對大眾運輸這四個字其實有不少意見,畢竟住在鄉下地方,從小每天往市區跑,不管是搭公車上學、騎腳踏車上學、騎機車上班,或者偶而開車上班。只能說,搭公車經驗只存在於剛上國中那段,過沒多久就變成騎腳踏車了,理由很簡單,搭公車多花錢、班次少、跑補習班也不方便。

然後,基本上在嘉義的生活,與大眾運輸沒有關聯(除了有一次被公車逼車差點車禍)。

這跟我在台北唸書的時候差很多啊!那時候還沒有捷運,不過公車倒是搭著到處跑,但這也只持續到有機車為止,因為有機車以後,基本上就不再搭公車了。當然,現在北上出差,主要還是捷運就是了。

先說一下,住在都市,跟住在鄉下,對於大眾運輸的想像是很不一樣的,如果不先釐清這種城鄉差異,思考會有很大侷限,尤其像我通勤目的地--嘉義市這種微型城市,人口只有台北一個區而已。

簡單說,住鄉下的居住成本比都市要高很多,這跟很多人的直覺正好相反,其實住鄉下的生活成本比都市高多了--當你把房價因素撇開以後。

房價在台灣有多邪惡,這不是今天主題,有空再談,總之,不徹底剷除房地產投機事業的利基,社會永遠不可能公平正義到哪裡。注意,我說的是「投機」這部份,其他部份我可沒說他邪惡。

我在台北長大,當初住的公寓是自有住宅,沒有貸款,小三才搬到嘉義,不過大學又上台北,運氣很好有抽到學校宿舍,每半年才3000元的住宿費,所以沒承受到什麼居住方面的經濟壓力。

在這種狀況下,我媽南下第一個印象就是,東西又少又貴,是的,三十年前就這樣,至今依然,簡單說,嘉義的物價比台北貴,選擇又少,而且因為購物距離更遠,通勤成本更高,就算你搭大眾運輸也一樣,因為嘉義縣公車的票價比台北公車還高。

這都很容易理解,畢竟運輸成本,鄉下當然就是比較高,而消費人口少,自然大眾運輸便宜不到那去。

所以那種覺得鄉下比較多廉價美食的,請不要有這種可笑的幻覺,答案根本不是這樣,我可以在台北市輕易找到跟嘉義相同廉價的食物,而且選擇更多。

還是再提一下房價好了,去注意一下所謂的「廉價美食」,說穿了,理由很簡單,因為店面是「自己的」,說穿了,很多傳統老店不是因為好吃,只是單純他祖先有留一間房子給他用而已,很多老店其實一點也不好吃,比例可能有超過一半是不怎樣的店,他們成為老店的關鍵在於,店面自有,如此而已。當然,後來因為炒作開始賺錢,分店一直開,這又是另一回事了,總之我一點也不覺得傳統就叫做好吃,畢竟很多所謂名店,我煮的都比他們好吃,而且永遠有新口味可以開發。

不過我真的很會煮就是了,用我當基準不大公平。

總之,在都市有間「已經還完貸款的」房子,基本上你的生活水平會跟沒房子的人差多了,天差地遠。

這跟大眾運輸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著,我上面提過,嘉義縣公車票價比台北市還貴對吧!但要知道,就算是這樣,嘉義縣公車這些鄉下路線依然在虧損,只是因為很多學生通學,所以不能停而已。

我上面只寫通學,對,幾乎只有學生在搭,再來就是「可以免費搭車的老人」,因為在路線很少班次很少的狀況下,公車很難成為通勤選擇。

這是兩難,有更多路線更多車,才能吸引更多人選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但更多路線與班次,最現實的就是依然會虧錢。

然後現在還有機車會製造空污的論點,啊幹那些工廠勒?不是說工廠要停工,加裝過濾設施本來就是應該納入經營成本才對,不是讓我們的肺去幫你過濾,這才是政府該去管制的。我同意發達的大眾運輸「可能」減少私家車的數量,但效果遠不如直接管制工廠,差多了。

所以,現在政府部門對於捷運到底有哪種想像?

先說,我喜歡捷運,我上台北已經習慣使用捷運,一來台北平面交通一直很讓人抓狂,二來停車費貴死人,但這都不是主要原因,關鍵在於,捷運網路夠密集,基本上我要去的地方都可以到--或者更現實的,捷運到不了的地方乾脆不去。

我在東京、紐約、福岡,都是捷運啪啪走,沒問題。

但要知道,因為我都是去玩的。

住在那邊又不一樣了,畢竟捷運網路就算是台北,對很多人而言依然不敷使用,何況路線更少的高雄,尤其在台灣老是超長工時的狀況下,多少人有空閒可以慢慢走路、轉車?

所以,當彰化也要捷運的時候,會怎樣?

首先,如果是彰化台中來說,「搞不好不會虧」,因為通勤通學都有一定人口可以支撐,但是好是壞又是一回事了,就像我之前提過,西濱公路帶來的通便利,只會加入沿海鄉鎮人口外流。是的,這只會惡化都市磁吸,無助於減少城鄉差距。

就像我以前看電影要跑台南一樣,反正交通還算方便,順便去台南玩而已(當然,在嘉義也有不錯電影院了)。

所以到底政府對捷運有哪種想像?

像嘉義現在終於要鐵路高架化,這當然有助於市區交通,但不是只有這樣,比方說臺鐵要多設一個北迴站,森鐵也要加設車站,打算成為通勤用電車。

但你如何鼓勵民眾使用,又是一回事。

我不否認臺鐵捷運化的設計是好的考方向,就像有人趁臺鐵高架化,順勢提出嘉鐵與高鐵輕軌系統的意見,這不是新意見,其實當初嘉義市就在BRT與輕軌間拉鋸過,而且嘉義其實在日本時代早有這條五分車路線存在(不要驚訝,台灣曾是全日本通勤鐵路最密集的地方,只是國民黨後來把鐵軌拆去賣錢),並不是新玩意,但關鍵在於,民眾習慣如何重新培養。

對,「重新」培養,而且要有足夠誘因(絕不是懲罰,很多把腦筋動到找機車族麻煩的思維,徹底充滿階級不正義,幹你以為我喜歡這樣風吹日曬喔?)。

其實以台灣的人口密度,全島都會區捷運化的交通是可能實現的。當然,這也伴隨著對偏鄉虧損路段的補貼制度,這不是一句會虧錢就解決的,畢竟居住、交通其實也是一種基本人權,沒道理只有住在都市的人才有權享有便捷大眾運輸工具,這種時候,只關注在會不會虧錢是非常缺德沒水準的一件事情。

當然,就算蓋了捷運,民眾生活習慣會不會改又是一回事,這反而是政府要砸錢時需要注意的,比方說創造行人友善環境。

台灣交通對行人不友善不是新聞,而是根本建設時扭曲的價值觀。實際上,所有交通應該以行人為基本核心,前瞻基礎建設如果真要「前瞻又基礎」,花錢把行人空間做出來就對了,機動車輛反而應該大大限制,逼你停遠一點走進去,而不是為了那個超智障的機動車輛交通便捷犧牲行人交通便捷。

把行人基礎建設做好,大眾運輸自然會成為選項。

而不是不去做大眾運輸建設,現在一堆人跳出來鬼叫蓋捷運會虧錢,才真是莫名其妙,你該想的是如何讓他賺錢,不然整天鬼叫交通不安全、機車太多是在叫三小?

以嘉義市來說,現在有臺鐵、森鐵,其中臺鐵目前在通勤上只能用來提供嘉義縣市通勤(民雄、大林--嘉義市),未來多一個太陽館,這個站其實目前人很少,但考慮到水上軍用機場如果不遷走,想法增加民營航班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加上劉厝一帶人口是嘉義市增加最快的地區,可以期待發揮功能。

森鐵現在只有北門,然後就跑到竹崎,其實「古時候」圓林仔一代也有站(這次花季就有加開班次),再來灣橋、鹿滿也都有車站,如果作為通勤用,在引進新式車輛的情況下,會比公車有效率。

其實嘉義市區以前還有很多鐵道路線,比方說直通山仔頂,沿線就是嘉義高中、嘉商、華商、嘉女、崇文國小、民族國小、垂楊國小、大同國小、蘭潭國小、南興國中一堆學校,公家單位也都在附近,不過這條路線已經被蓋滿房子,很可惜。

另外就是通往蒜頭的鐵道,往太保、朴子、東石的路線。

白河、新營那邊也同樣密密麻麻,我爸小時候就是搭烏樹林線的車在通勤的(現在去烏樹林還能搭五分車遊玩)。

你說捷運不重要?對不起,八十年前日本人就已經給嘉義市這個小地方這麼多捷運系統規劃了,而且都開始運作了,誰跟你在捷運不重要,實際上,如果這些系統一直留著,現在嘉義是的風貌會差很多,因為使用大眾運輸的人變多,汽機車的需求就會大幅減少,如果佐以大型車輛禁止進入市區的規定,你覺得以嘉義市這樣的小城市散起步來有多舒服?

當然,這些車當初多少跟糖業有關,比較不怕虧損,但我說過,民眾交通習慣也是需要培養的,越不蓋大眾運輸系統,就只會越惡性循環而已,當然,我這裡說的捷運不是單指像台北捷運這樣的東西,輕軌、BRT,甚至台鐵的捷運化都在我的範圍裡面。

台灣需要一堆捷運嗎?絕對需要,其實台灣很有本錢做出全島捷運網來的,只是,單靠捷運系統絕對會失敗,其實重點在於行人友善環境,如果這個前提不擺進來,那捷運計畫的確只會是炒地皮計畫,可是,如果不好好去設想大眾運輸設計,那台灣人的生存壓力也只會越來越高而已。

別說少子化之後需不需要這麼多捷運,正好相反,如果沒有能減輕生存壓力的良好基礎建設,少子化才會越來越嚴重

附帶一題,我開頭就講過了,台灣第一個前瞻基礎建設,是打房。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