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歸途出版之後:書寫歸途與踏上歸途--故鄉是什麼?

520北上參加「歸途」在金石堂北橋環球店的新書座談會。

是說,都出版快半年了還叫新書嗎?但不管怎麼說,總之是目前最北部的場次,不過多遠都不嫌棄喔!有邀約就衝,對於「歸途」我可以有聊不完的話題,保證超過時間的啦!



不過有個問題是大家都很愛問的,就是「歸途」這個書名到底有什麼意義。

書名是很重要的啊!但我取這個名字聽起來一點都不特別,這一點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書名」,大家不妨參閱一下。

總之,作為一個從小常被問「你是哪裡人」,然後很認真思考卻答不出來的人,怎樣叫「歸途」變成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我在台中大雅出生,但還沒滿月就搬到天母榮總旁邊,大班時搬到現在捷運唭哩岸站附近,升小四搬到嘉義竹崎,升小六搬到台中市中區,升國一搬到台中市西區,升國二搬到嘉義竹崎,升大學搬到台大宿舍,畢業後搬回嘉義竹崎,第一分工作搬到台南成大宿舍,第二分工作搬回嘉義竹崎,第三分工作搬到台南永康,第四分工作又搬回嘉義竹崎,就這樣搬來搬去的,加上爸爸是台南人,媽媽是台中人,太太是搬到台南的花蓮人,我有一堆家可以回勒!
接連下雨,還好一北上天氣就變好,好到不行

但也不知道要算哪裡人。

不過成長階段在台北長大,最糜爛的大學生活也在台北,所以台北對我而言意義不大一樣,所以能上北部座談,就是比較有「回家」的感覺。

這邊就當遊記來寫,穿插著記述吧!

接到邀約以後,因為座談的時間還滿晚的,我有點猶豫是否真要當天來回,如果要這樣衝,那就非搭高鐵不可,這票價可是貴很多啊!但過夜的話,自己上去也同樣很浪費,於是很自然的變成全家一起上去玩。
「天井」,很不錯的地方

但說是上去玩,要去那玩又是一個問題,台北雖說可以逛的東西很多啦!但真要規劃反而不知道怎麼走比較好,又不想花太多時間在交通上面,島找個可以耗很久的地方才行。

於是,「故鄉」變成了一個可以耗很久的選項,比起逛街(尤其根本不考慮血拼),在「故鄉」的路上走會有意思得多,畢竟孩子沒搬過家,他們唯一知道的故鄉就是嘉義,很想帶他們去看看我小時候住的地方長什麼樣子。

所以一大早出發,真的很早,我四點多天還沒亮就起床,趕六點北上的火車,打算延長遊樂時間。不過,台北的店都很晚開……太早到市區的結果就是什麼都沒有,總之就是先搭捷運,先放行李再說。

這次住宿地點是用airbnb找的,位在士林的「天井」,這間很棒喔!絕對值得推薦,大家如果要再台北找住宿地點,這裡絕對可以考慮,在airbnb裡面搜尋就找得到,就不公佈住址了,反正也不能直接去叩門啦!
還沒帶家人來過的故鄉

雖然很早到,但主人讓我們先放行李拿鑰匙,讓我們得以輕裝出發,輕鬆多了。於是先出發提早享用午餐,就直接在士林的百八漁場吃飯,然後轉往北投。

小時候住北投區,很自然的活動範圍都在這附近,尤其這地方發展得早,本來就很發達,以前只要有客人來,都會帶去北投泡溫泉、吃燒酒雞,當時這樣就很豪華了,而且沒有該死的卡啦OK製造噪音,加上房子沒幾間,景觀很自然,超棒的。

現在房子當然蓋得滿滿的,不過山城的感覺依舊,道路景觀變很多,但路線沒變,加上像北投公園這類景點都還在,所以走著走著,感覺就回來了(因為為這邊打從以前就是規劃得比較好的地方,所以變化的感覺反而沒那樣強烈,至少是往好的方向變化)。
這座滑梯我小時候就有了耶!

我在這邊活動的時間已經是四十年前了,真的很古老,而且大學四年期間都沒回來過(那個年紀,真的沒什麼鄉愁,只想往外跑),真的變化很大。但北投公園依然是我童年常去玩的公園,他還是個可愛的公園,或者說更可愛了,尤其正好碰到有在辦兒童闖關活動,可惜限幼稚園以下,不然就讓孩子玩了。

凱達格蘭博物館是新設施,以前住這邊那知道什麼平埔族,其實像我有西拉雅血統這件事情,也是大學畢業以後才知道的,以前只知道阿嬤是原住民公主,卻沒想過是那一族的。

凱達格蘭文化館,拼命蓋章

結果我們在裡面耗很久,因為紀錄片很精彩,滿滿的歷史情懷,跟我晚上要講的「歸途」一直呼應著。真的很可惜,沒時間好好看,因為有行程要趕阿!

也因為天氣太好啦!一連下了一個禮拜的雨,很擔心上台北又是壞天氣,感謝上帝應許,天氣好到不行,一整天的藍天白雲,卻又不像南台灣那樣的炙燒,一整個是我適應的北台灣天氣(我的過敏是搬到嘉義才開始的,一直持續到今天,不過台北遠比嘉義愛下雨……)。
小時候在這邊煮蛋,現在想起來有點恐怖,一群人就在溫泉溪谷裡面擠來擠去,真的很危險。

之後轉往地熱谷,途中還停下來吃冰、逛梅園(于右任故居,小時候這裡還沒開放,我家有一幅他的題字,但我想應該是贗品吧),一路往上,結果小鬼們然給我喊腳酸,你們都去過麟趾山了還給我喊腳酸?

地熱古小時候常常去,而且很愛去,因為可以煮蛋……對,以前這裡可以用溫泉煮蛋,所以裡面到處都是蛋殼……說起來其實是很糟糕的事情,就像恆春出火之前也被攤商佔據一樣。

現在整個圍起來,當然是漂亮多了,雖然還是會懷念以前煮蛋的活動啦!不過以前這裡燙死人過,還是不要玩這麼大比較好。

除了高樓,這一帶景緻幾乎沒變

對孩子而言這是很有趣的體驗,嘉義就算有溫泉也少有這樣直接的火山地質現象可以看,讓他們見識一下也好,大屯山上的景緻,以後有機會開車上來再帶他們去。

之後往下走,到有名的北投圖書館參拜,不過先看到熱海飯店,這也是很懷念的地方,說以前住這邊,但搬到南部以後,校外教學老往這邊跑……國中畢業旅行就是住熱海,而且遇到颱風停電,於是整個行程我沒什麼印象,只記得停電這件事情,還有我趁停電用音響放孔雀王的原聲帶嚇大家,根本鬼歌。

北投圖書館真的很漂亮,但人也好多,雖說圖書館就是希望利用率可以高一點,但多到一個程度,就沒那樣舒適了……但總比沒人好啦!而且書好多啊!對我這個書蟲來講,有這樣的圖書館是很讓人羨慕的事情。
累了

時間來到傍晚,因為太早起床,這下真的累癱了,我晚上還有座談會耶!於是著找地方瞇一下,急忙離開,我要趕去板橋,太太跟孩子就不過去,要先回房間休息了。

座談會瓣在金石堂「裡面」,真的很裡面的一間小教室,設備雖然不錯,不過像我這種小咖,開放式的可以讓比較多人聽到啦……但總之是個設備還不錯的場地,而且這場人比較多,而且熟人不少,我堂姊跟堂弟也來了,很感動啊!所以會後根本聊不完,如果不是太累,而且還答應賠孩子逛士林夜市,還真想跟大伙多耗一點時間。
這一場熟人比較多,講起來很過癮,可以亂講……

士林夜市也是童年美好回憶之一,不過現在的士林夜市跟以前變化不少,雖說人一樣很多啦!但以前印象中的攤位已經無法確定了,到是跑出很多新的名店,比方說全國有名的豪大雞排,四十年前才沒這玩意勒!
說變很多也算變很多,賣的東西跟以前都不一樣了,但其實氣氛一樣。

第二日,打算往就時候住的地方去逛,順便爬一下令人懷念的軍艦岩。

今天行李全部上身,本來想找置物櫃放的,那知道石牌站一出來,沒看見任何置物櫃……於是,變成了負重訓練……真的很操,我背了大多數的重量,而且是不合身的背包……真的累死。

早餐在車庫土司享用,還滿好吃的,很歡樂,然後沿著石牌路往榮總前進。
因為地質特性很不一樣,所以景緻跟南部其實差異不小,荒野長大的孩子很快就注意到不同了。

剛班上台北就是住石牌路,總下面一點的地方,但這一代街上變化不大(小時候房子就很多了),但巷子裡面差很多,小時候附近還有很多農地,現在當然全是房子,根本不能確定是那一棟(或者還在不在)。但感覺依舊,這裡算是「感覺上最沒變化」的(也因為這一帶打從以前就是規劃比較完善的地方)。

榮總則是變很多,大學時還來這邊上過課,所以感覺得出來變化,跟台大一樣,綠地全都不見了,小時候這裡的草地可是遊玩最佳去處,超級大片的,可以踢足球耶!先在全都是大型建物。
嘉南平原區,城市離山區都很遠,所以爬山時的景色很不一樣。

記得小時候常來看免費電影,現在當然都不一樣了。

之後從後山開始爬軍艦岩。

軍艦岩大家可以上網查,資料很多,已經算知名景點了,實際上我們沿路爬,人都很多,而且現在步道很完善,四十年前的步道完全是人走出來的,沒有其他機具加工,但更有野味,尤其那種高山杜鵑與蕨類共存在岩石上的景觀很有趣,是很「不南部」的畫面。因為有很多條路線可以走,加上反正沒有寄放行李,我決定帶家人上下走不同路線,其實小時候每條路線都走過,很熟悉的。
小時候右半邊山腳下大多還是農田,左半部到是從以前就都是房子了。

因為負重很重,其實沒爬太快,到頂峰的時候,人好多啊!超級多,孩子們超興奮的,因為可以看到整個北盆地,對他們來是很新鮮的感覺。在嘉義雖然可以輕易到達更高的山區,但離市區都有段距離,沒辦法像台北這樣壯觀。

不過小時候看下去都還是綠色的啊!尤其關渡平原那一代,現在整個都不一樣了。
攻頂成功……海拔186,小菜一碟啦!

但地形依舊就是了,很感動,帶孩子來爬感覺又更不一樣,可以一邊跟孩子說小時候的事情,看他們一直回「真的喔!」就覺得很有趣。

下山時往陽明大學前進,往小時候住過得另一區--立農國小旁邊移動。

走到山下更能感受到變化,運運沿線以前其實是稻田,小時候常在這邊玩的,現在一堆豪宅啊!像吉利公園那邊,還有老式平房存在,依稀可以讓人想起過去這種農夫住宅旁邊就是農田的景象,現在只是很有趣的畫面而已,在一堆豪宅邊的小型老式平房。
小時候就住這裡,門牌號都沒換過,以前底端那棟大樓所在地是稻田,左邊是灌溉水圳,我家是唯一一棟公寓,五樓高的公寓。

小時候住立農街開頭那邊,房子還在,帶小孩看過以前住的小房子(台北的老房子,又小又矮),走過當初還很小的立農公園、創校才40年,我度過三年的立農國小(還拿過模範生啦!),還有第一次車禍,被拖行十多公尺的打石場(現在也是大型公寓)。真的很懷念啊!還有捷運沿線,其實是小時候提花燈探險的田埂,暑假還看得到螢火蟲,真的全都不一樣了。

怎樣叫做「歸途」呢?你要回哪裡去?這是每次座談會都有人問的問題。
 唭哩岸站旁的老式農戶,依稀可以想像當年旁邊都是稻田的景象嗎?

歸途預計是三部曲,三個主角、三個階層、三種回家。

第一部納席華的歸途,是最直接的一種回家,就是離鄉的遊子要回家那種,屬於二十多歲剛開始創作時的我。作為一個太常搬家以至於一直沒有故鄉感覺的人,很想要找一個可以回去的方。

第二部駱沙利南則是另一種回家,當你的故鄉遭到劇烈變化,你要如何面對?希望他永遠不變?變好?變壞?你要如何面對、處裡故鄉的變化?

第三部則正好反應我結婚生子後的感覺,我自己成為人家的故鄉了,以後孩子們返鄉歸途,又是怎樣的?我自己會成為一個期待孩子回來的故鄉耶!

這一次的「返鄉」正好讓我重新省思「歸途」。是的,不要以為歸途只是一本好看的奇幻小說,他的確好看,是因為他是反應我的生命歷程,是有重量的啊!
土銀,也是古蹟,運氣好沒被美軍炸掉的。

中午則跑到二二八公園這邊,呵呵,大學在這邊出沒四年,因為捷運台大醫院站的出口就是復健科啊!不過主要是帶孩子去台博館(土銀那邊)看恐龍骨頭,順便看恐龍吃午餐,對,這邊餐廳正對著化石展區(不過我猜應該是複製品),可以好好的看恐龍,不過我走到腳快斷掉,穿涼鞋負重真的很不健康,加上出菜速度無敵慢,真的超慢,所以在這邊休息很久。

而且說真的,還滿好吃的,比預期的還好。

可惜有點吵,沒有正常博物館應有的安靜……不過奇美也很吵,只能說素質有待提昇。
跨時代對決

說道恐龍骨頭,就想到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經驗,那依然是最一流的享受,希望有機會帶孩子去看。

接著又是「慣例」的買樂高,帶孩子去挖寶,不過這次沒挖到什麼特價品,只是走到累癱……但孩子快樂就好,其實這樣散步,我自己也很高興,說起來,台北因為大眾運輸方便,行人空間遠比台灣其他城市友善得多,所以說,大眾基礎運輸,尤其是軌道建設,真很重要,他可以改變很多生活習慣的。

但這依然需要大量行人友善空間規劃工程,如果政府沒有同步啟動,記住,絕對必須是「同步」,那軌道建設就變成沒意義的錢坑了,但如果能作到,那會是很棒的永續建設項目--不只硬體,還包括文化上的。

我當然會懷年這個台北故鄉,看見他進步,有高興,也有遺憾,但歷史依然會不斷前進。

雖然說是前進,某方面來說,這是人類踏上歸途的旅程,我們在追求那個曾經的伊甸園。

繼續加油吧!
下一場座談在台南荒野保護協會喔!

順順順順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