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兩隻老鼠(Mice)

兩隻老鼠(Mice)
作者:Gordon Reece
譯者:韓良憶
出版社:大塊
閱讀版本:試閱本

以霸凌、家暴為焦點的故事很多,絕大多數的故事,都是站在受害者的觀點來撰寫,而通常,這些角色克服傷痛的方式也都滿正面的,也沒什麼不好,畢竟能克服陰影是件好事。

但如果克服傷痛的方式,是讓老鼠變成貓呢?

有時候,我們會看見作者安排「正義獲得伸張」,以非常短暫,但很暴力的形式,比方說「收集孩子的人」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這其實很常見,電影裡也老是這樣演,不管怎樣,主要角色們總會在最後關頭原諒壞人,這一點很重要,不懂得原諒的人是沒資格當主角的,因為這是一個合乎邏輯也合乎理性的行為。你可以把這個想成是反對死刑的人,總之,你必須原諒,必須讓歹徒接受審判,而不是動用私刑。

我們理智上知道這樣的行為才是對的,不過既然是電影,前面累積了這樣多的情緒,就這樣結束?畢竟是電影啊!又不是現實世界,管他那麼多。

所以,我們會很放心的發現,壞人絕對會不知悔改,意圖偷襲,讓主角可以藉著正當防衛的藉口把壞人殺了,最好還要露出一臉惋惜。這個,可以滿足那種想要報復的心態。

同時滿足理性與獸性,電影才有賣點。

但這本可不是這樣的。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切入這個故事,首先是個性上的變化。

人在遭逢劇變的時候,常會被認為「變了一個人」,以霸凌來說,受害者常常都有明顯的人格特質,尤其是內向這一點(不一定天生如此,有可能是低成就或遭霸凌後才轉變),而脫離霸凌陰影的人,通常會正好相反的,展現出願意與外界溝通的狀態(不見得很外向,但至少不逃避)。

所以故事從頭開始,我們正好看見主角個性上的變化,從有幾位好友,變成不敢上學,最後鼓起勇氣想重返校園。

可喜可賀。

兩母女從自稱老鼠,低自尊,不敢與人衝突,到最後敢對性騷擾的老闆大吼、對蔑視學生的老師大吼。

好個睡獅。

看來是很一般的成長小說,問題在於第二個切入點,就是促成轉變得東西非常不尋常,也異常暴力。

做些瘋狂的事情,的確可以算是一種劇變,就像電影末路狂花一樣,兩位女主角在意外殺人之後,個性簡直對調,唯一不變得是友情,只可惜最後攜手衝向天空。

這還是因為遭逢意外喔!但本書裡的母女,一開始是受到意外沒錯,但接著卻是過度壓抑後的殺戮,很恐怖的。

幾乎每年都能聽到同樣的新聞,不是美國就是日本,歐洲偶而也有,就是學生帶槍去學校殺同學這種事情。

是誰殺人?去查察看,這些人通常都不是所謂「壞學生」,而是「問題學生」,但就是這個稱號很「侮辱人」,因為這些人常常都是霸凌受害者,卻因為校方或社會不但懶得給予幫忙,甚至將其視為麻煩製造者,予以標籤化,最後熱氣爆裂,完蛋了。

最近瑞典大量殺人犯受審的案件就是文化差異最好的觀察,首先,台灣說這是殺人「魔」,然後對他可以獲得的牢獄待遇忿忿不平。

不然呢?殺了他?很多人喜歡這個,但姑且不論這個人是否真的嚴重到可以歸類為有精神疾病,但他透露出來的思想,其實就是很嚴重的受害者思想。

要知道,那種最凶殘的犯罪者,通常就是受害者思想越嚴重的,因為這樣他的行凶動機才能獲得最大合理化,而基本上,大多數被視為社會邊緣人,或者「準」罪犯的遊民之類的,他們都是非常確實的受到社會的歧視,這就是標準的霸凌。

當然,瑞典的案子,兇手明顯是在種族主義之下產生偏差,那問題就在於,是誰教出這種范藍欽型人格的?別忘記,有這種種族或階級歧視的,台灣多得很,現在習慣稱作天龍人,馬英九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

所以啦!書中角色在求助無門的狀況下躲到鄉下去,既然身為老鼠,自然沒什麼尊嚴可言,就一直躲啊!直到無可避免的災禍找上門來。

這一點也很有趣,因為台灣的天龍人卻又同時滿足這種受害者的情況--面對中國人的時候,不然大家看看北韓放話說要摧毀南韓的時候,南韓有沒有哪個財團商人或者媒體出來放話要李博明不要挑釁、不要惹麻煩,要去跟北韓簽ECFA、不要傷害民族感情之類的鬼話。只有台灣才會有一堆這種老鼠,而且這種對中國變老鼠的鼠輩,在面對台灣人時卻又是趾高氣揚的兇貓啊!

不過啊!受害者當真發飆起來,兔子也可以把狼踢傻的。

問題在於之後呢?

女兒說要回學校去了,她不怕那些欺負她的人,她們才應該怕她……

不大妙啊!作者留了這樣一個讓人不安的結局,畢竟,老鼠變成貓之後,很有可能進一步變成一隻老虎阿!

很書戲劇張力十足,讓人拿起來就放不下去,故事本質也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隨手可以發現類似的情節。

問題在於,你要如何減少這些悲劇?別說你不會遇到,實際上,新聞每天都看得到。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