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Lilla stjärna)
作者: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 John Ajvide Lindqvist
出版社:大塊
閱讀版本:試閱本
還記得受到我極大好評的「血色童話」嗎?(電影版翻作血色入侵)作者又有新作品的,就是這本小星星。
這樣可愛的名字,你能跟血色童話聯想在一起嗎?其實啊!這本遠比血色童話還要血腥變態勒!
故事有個很詭異的開始,過氣的壯年落魄歌手在去森林採蕈菇的時候,撿到(?)一個被人家用垃圾袋裝起來活埋的女嬰,然後這女嬰發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天籟之音,讓他決定「偷養她」。
變態之路從此展開,小女孩從小被關在地下室,為了音樂的純粹性,甚至不被允許聽見人家說話,只有音樂。
想也知道這樣教出來的絕對是有問題的,不過這傢伙本身就很有問題,因為他兒子本身就是問題兒童,是監獄常客,而跟他太太也沒太多互動,完全是個崩潰的家庭,然後他們居然偷養一個小女孩。
為了避免小女孩跑出去,專制政權常用的手段出來了--如果你想要獨立自主,就會有人跑來攻擊你,因為外面都是壞人。前幾天才看見北韓政府如何恐嚇北韓人民的文章,話說國民黨這幾年還不是這樣恐嚇台灣人,偏偏還有人真的幼稚到信了這套。
總之,這種扭曲的教育讓他對於「大人」充滿了恐懼。記不記得有位年紀也不小了的歌手把政治說成是大人的事,然後她只要吃嬰兒食品就好了?正如本書主角泰瑞絲一樣,因為她沒長大,所以只吃嬰兒食品,用這種方式否定自我時間的連續性,甚至到了最後,而為了克服這個恐懼,她採取了最極端的手法。
因為她喜歡狼,於是她變成了狼。
養父母成了第一個犧牲者,他為了尋找「愛」這玩意,拿電鑽鑽開養父母的頭,徹底肢解之後,雖然沒找到愛,卻找到了「生命」。
奪取生命,自己才能擁有生命,這是很原始的宗教思維之一,而她,奉行了。
偏偏她那個同樣在破碎家庭長大,同樣有社會適應問題的老哥罩她,更慘的是,幫她合理化了這種行為,帶她去其他地方重新展開生活。
網路上的生活。
這下狼群開始聚集,因為,到處都有飽受摧殘的靈魂,這些孩子感受不到愛與認同、缺乏自信,受到程度不一的霸凌,她們想要乾脆去死一死。
除非有人救她們。
而這個有著魔音的少女,因為電視選秀節目,成了北國的海妖,用她的銀嗓蠱惑了人心。
一隻狼不會隨便攻擊大型動物,但一群狼,對「大人」充滿敵意的狼群,一群擁有電鑽當爪子的狼群,一群希望透過奪取生命來獲得生命的狼群。
真是災難一場。
其實這類氣質的故事,在北歐小說裡非常常見。這應該跟北歐國家本身社會主義福利國家體制很有關係,出於對於個人的尊重,常常在某種層面上形成對個人的疏忽,而這種疏忽,很容易造成「小」群體對於個體的不公對待,也就是常見的霸凌行為,而網路往往會加劇這種現象,雖說也可能造成另一種群聚效應,比方說本書的受害者聯盟,然後問題重演--人一多就大膽起來,接著失控。
出於對社會問題的關心,看這類小說很難不讓我想到這些問題。其實類似的問題台灣並非沒有,只是台灣社會的壓抑性更強,所以這些問題比較不容易被發現,就社會整體來說好像比較平靜,但實際上個別受害者受到的欺凌只會更重,卻沒機會串連起來(雖說串起來不見得只是互相安慰扶持,也有可能暴走,因為這些受害者通常也有著依附威權的特質,只有有人帶頭,很容易出事的)。
本書有著恐怖的結局,但卻也同時讓人心碎,這些小女孩在一次次儀式性的殺戮當中(殺自己也殺別人),為的只是很卑微的,想要確認自己還活著,她們的掙扎很悲慘,卻是一種常見的社會問題,我們有多少人活得像行屍走肉呢?
小孩終究要長大,那麼,要如何面對自己最後終究會長大的事實呢?日本古時候有位公主為了讓自己的美麗永遠停下來,選擇停止自己的時間。這種自毀現象在歷史上早是個常見的青少年問題了,不過,似乎是個不但無解,好像還越來越糟糕的問題啊!
作者: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 John Ajvide Lindqvist
出版社:大塊
閱讀版本:試閱本
還記得受到我極大好評的「血色童話」嗎?(電影版翻作血色入侵)作者又有新作品的,就是這本小星星。
這樣可愛的名字,你能跟血色童話聯想在一起嗎?其實啊!這本遠比血色童話還要血腥變態勒!
故事有個很詭異的開始,過氣的壯年落魄歌手在去森林採蕈菇的時候,撿到(?)一個被人家用垃圾袋裝起來活埋的女嬰,然後這女嬰發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天籟之音,讓他決定「偷養她」。
變態之路從此展開,小女孩從小被關在地下室,為了音樂的純粹性,甚至不被允許聽見人家說話,只有音樂。
想也知道這樣教出來的絕對是有問題的,不過這傢伙本身就很有問題,因為他兒子本身就是問題兒童,是監獄常客,而跟他太太也沒太多互動,完全是個崩潰的家庭,然後他們居然偷養一個小女孩。
為了避免小女孩跑出去,專制政權常用的手段出來了--如果你想要獨立自主,就會有人跑來攻擊你,因為外面都是壞人。前幾天才看見北韓政府如何恐嚇北韓人民的文章,話說國民黨這幾年還不是這樣恐嚇台灣人,偏偏還有人真的幼稚到信了這套。
總之,這種扭曲的教育讓他對於「大人」充滿了恐懼。記不記得有位年紀也不小了的歌手把政治說成是大人的事,然後她只要吃嬰兒食品就好了?正如本書主角泰瑞絲一樣,因為她沒長大,所以只吃嬰兒食品,用這種方式否定自我時間的連續性,甚至到了最後,而為了克服這個恐懼,她採取了最極端的手法。
因為她喜歡狼,於是她變成了狼。
養父母成了第一個犧牲者,他為了尋找「愛」這玩意,拿電鑽鑽開養父母的頭,徹底肢解之後,雖然沒找到愛,卻找到了「生命」。
奪取生命,自己才能擁有生命,這是很原始的宗教思維之一,而她,奉行了。
偏偏她那個同樣在破碎家庭長大,同樣有社會適應問題的老哥罩她,更慘的是,幫她合理化了這種行為,帶她去其他地方重新展開生活。
網路上的生活。
這下狼群開始聚集,因為,到處都有飽受摧殘的靈魂,這些孩子感受不到愛與認同、缺乏自信,受到程度不一的霸凌,她們想要乾脆去死一死。
除非有人救她們。
而這個有著魔音的少女,因為電視選秀節目,成了北國的海妖,用她的銀嗓蠱惑了人心。
一隻狼不會隨便攻擊大型動物,但一群狼,對「大人」充滿敵意的狼群,一群擁有電鑽當爪子的狼群,一群希望透過奪取生命來獲得生命的狼群。
真是災難一場。
其實這類氣質的故事,在北歐小說裡非常常見。這應該跟北歐國家本身社會主義福利國家體制很有關係,出於對於個人的尊重,常常在某種層面上形成對個人的疏忽,而這種疏忽,很容易造成「小」群體對於個體的不公對待,也就是常見的霸凌行為,而網路往往會加劇這種現象,雖說也可能造成另一種群聚效應,比方說本書的受害者聯盟,然後問題重演--人一多就大膽起來,接著失控。
出於對社會問題的關心,看這類小說很難不讓我想到這些問題。其實類似的問題台灣並非沒有,只是台灣社會的壓抑性更強,所以這些問題比較不容易被發現,就社會整體來說好像比較平靜,但實際上個別受害者受到的欺凌只會更重,卻沒機會串連起來(雖說串起來不見得只是互相安慰扶持,也有可能暴走,因為這些受害者通常也有著依附威權的特質,只有有人帶頭,很容易出事的)。
本書有著恐怖的結局,但卻也同時讓人心碎,這些小女孩在一次次儀式性的殺戮當中(殺自己也殺別人),為的只是很卑微的,想要確認自己還活著,她們的掙扎很悲慘,卻是一種常見的社會問題,我們有多少人活得像行屍走肉呢?
小孩終究要長大,那麼,要如何面對自己最後終究會長大的事實呢?日本古時候有位公主為了讓自己的美麗永遠停下來,選擇停止自己的時間。這種自毀現象在歷史上早是個常見的青少年問題了,不過,似乎是個不但無解,好像還越來越糟糕的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