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職業」這回事是什麼看法。
一般來說,大家會期待你的學校所學與你未來職業有相關,一來你花時間學了專業應有的知識與技能,二來是家庭與社會(政府)「投資」你念書,圖的就是可以「回收獲利」,也因此,大家會希望「學以致用」。
基本上這種期望並不算錯誤,而且專業證照化之下,考證照的學歷或學位門檻,也進一步強化這種事實。
如果你從事的工作與你原先所學差很多,人家就會說你學非所用。
那請問大家擠破頭要考公務員,那是念什麼科系的?除了一些專技人員之外,很多行政職根本沒有學位限制啊!那麼,那多數公務員都是學非所用囉?怎麼沒聽過有人在嫌公務員不學以致用,反而多的是羨慕不已,每到了考前,還有一堆出版社搶著要出版這類榜首秘笈,越是不相關科系卻考上的越好。
這樣說好了,若有兩個台大地質系畢業生,一個去考高考一般行政,一個跑去種田,雖然同樣學非所用,前一個人家會支持,後一個卻會被批甚至笑。
其實從很多人的口氣裡也能聽見這種職業歧視,也不想想,搞高考那個如果當專業考生好幾年才考上,那表示他不事生產好幾年,然後考上了也同樣不事生產的公務員。相反的,當農民那個,說不定透過他的知識從事土質改良,創造出更好的農產品,賺的錢說不定也不會比公務員少。
但當公務員那個一輩子被叫長官,其實也沒幹過什麼重要的事情,但種田的一輩子會被笑種田的。
台灣的職業歧視真的非常明顯,但這個歧視的來源,其實相當程度是由於國家政策所造成的,尤其是薪資政策。
最近大學生去澳洲打工的新聞很多,大家總不斷強調高學歷這件事情,但仔細想想,其實真正問題根本不在於高學歷,因為對當事人而言,學歷與殺豬無關,重點在於「在澳洲殺豬的薪水遠比在台灣做到爆肝還要高」。
何況人家真的是去打工嗎?如果你還是學生,這種兼職可以叫打工,但如果你已經畢業,是特別跑去「就業」的,這叫打工嗎?那麼,台灣出國工作的勞工,當然就是台勞啊!
附帶一提,就算你是出國當醫生也一樣算是勞工,全世界只有少數國家的醫師沒在組「工」會的,而且台灣醫師也沒納入勞基法保障,但其實應該算勞工才對(我知道當年醫師被納進可以組工會的職業項目時,有醫生覺得自己被侮辱了,呵呵呵,附帶一提,職能治療師與物理治療師現在有權組工會,是我在勞委會爭取的)。
出國工作,當然目的就是為了賺「更多」錢,請注意那個「更多」,而且是多很多,畢竟住在其他國家,尤其是消費水準比台灣高很多的國家,你要賺錢「回家」,那真的是要薪水比台灣好很多才行。
所以問題應該是「在澳洲殺豬的薪水遠比在台灣做到爆肝還要高」才對,而不是學歷,偏偏很多人被職業歧視蒙蔽雙眼,要知道,就算在台灣,殺豬的工作薪水也比很多坐辦公桌的要高,只是還沒高到足以吸引高學歷的人去做而已(而且高學歷在這行的面試競爭力可能還輸低學歷的)。
所以問題在於薪資,台灣的勞工薪資太低,尤其與軍警公教這四大集團相比,不論薪資、福利、工作保障,樣樣都是嚴重的不公平,然後這進一步強化了職業歧視與學歷至上的觀點。
這一點可以從網路上的一篇文章獲得印證,有位仁兄在清大學生澳洲屠宰場打工這件事情被報導之後,發表了「我英語夠好,所以在澳洲坐辦公桌,薪水『跟他一樣多』,還能累積工作經驗」的文章。
這好笑了,英語好不好這件事情再說(他文章唯一寫出的英文字是個錯字),說要累積工作經驗,這可能有點道理,但這也要看你想要獲得哪種經驗,但重點在於「薪水一樣多」。
這表示兩點,首先,在澳洲,你坐辦公桌和殺豬,賺的錢「一樣多」,當然,坐辦公桌有很多種,大老闆也是,泡茶小弟也是,但薪水可差很多。不過這位仁兄如此義正詞嚴的表示自己的優越感,想來是個滿「高級」的工作,那麼這種高級工作薪水跟殺豬的一樣,有和好驕傲的,又或者說,只因為你打領帶,你就比殺豬的高級?可以這樣瞧不起別人?
但對台灣人來說,真正重要的地方在於,不管是去殺豬還是坐辦公桌,薪水都「同樣『夠』多」,不是多而已,還要夠多,多到不需要加班爆肝,然後老闆也不希望你加班爆肝,而是讓你「開開心心享受你賺來的錢」。
其實這也是台灣這幾年最讓人賭爛的地方,賺錢是為了什麼,當然是要把它花掉,問題就在於花到哪去?如果你大多數的錢都花在「不要被餓死」、「不要被冷死」、「不要沒地方住」上面,在加上醫療、保險、稅金,誰開心得起來啊?
更不用提很多人是「加班加到沒時間花錢」了。
這難道是勞工的錯?因為勞工懶?都加班加到快死了不然你要怎樣?
偏偏台灣的這種從制度到文化上全方位的不公不義,很多人身在其中,也很愛抱怨,但卻又同時很丟臉的在自我強化整體社會這種傾向。
職業歧視就是其中最嚴重的一項。
幾天前還有個水產養殖學士放棄水產研究所的碩士學位,回鄉「繼承家業」從事水產養殖,然後媒體關注焦點在於「高學歷居然回去做這個」,還有「月入十萬」這兩件事情上面。
好笑,首先,前一段話就是職業歧視,其次,後一點話顯示了「沒關係,錢賺多就好」的拜金主義,一篇文章就暴露出台灣兩大價值扭曲,這記者還真是人才。
要知道,這傢伙是回家繼承家業,這在正常不過了,何況他算是學以致用,難道說他念一堆書,為的就是把他家魚塭賣給別人?如果今天念的是農業技術,回家種田有和不可?他應該比別人更專業不是嗎?或者種田就只限於沒念書的?有這種想法的,你書到底唸到哪去了啊?
再來說月入十萬,這樣算多嗎?我之前還在當公務員,一個月五萬,但別忘記公務員的退休金爽到不行,我自己算過,若連退休金一起算,先不算調薪、子女就學補助、購屋優惠、國民旅遊卡等等有的沒的的福利,其實我一個月的薪水就有10萬元以上價值。
然後我還不用擔心天災,也不用擔心中國貨傾銷或病蟲害。
你真覺得公務員值這種價碼?或者說,這才算正常薪水(因為我日子也不算好過),還是其他人的職業價值被過分嚴重剝削了?
要知道,若要連這些風險以及退休準備算進去,這位水產養殖業者,一個月可能要有20萬以上收入才「保險」。
說個題外話,公家單位,常常工作最辛苦的是約聘僱的低薪人員,這些人薪水少又沒保障,而且沒有公務員的一切福利,然後他們又會被人家連著公務員一起罵。
我一直有個信念,我也這樣跟孩子說,「要尊敬那些去做非有人做不可,但你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的人」。
我承認我一點也不想去清垃圾、抽化糞池、在下水道爬來爬去。但正因如此,所以我對去做這些事的人更加尊敬,我願意付高薪請人做這些事情,因為這是我非常需要有人幫我做的事情。
偏偏這個社會一邊需要有人做這些事情,一邊又看不起做這些事情的人。
台灣離文明,距離真的還很遠。
一般來說,大家會期待你的學校所學與你未來職業有相關,一來你花時間學了專業應有的知識與技能,二來是家庭與社會(政府)「投資」你念書,圖的就是可以「回收獲利」,也因此,大家會希望「學以致用」。
基本上這種期望並不算錯誤,而且專業證照化之下,考證照的學歷或學位門檻,也進一步強化這種事實。
如果你從事的工作與你原先所學差很多,人家就會說你學非所用。
那請問大家擠破頭要考公務員,那是念什麼科系的?除了一些專技人員之外,很多行政職根本沒有學位限制啊!那麼,那多數公務員都是學非所用囉?怎麼沒聽過有人在嫌公務員不學以致用,反而多的是羨慕不已,每到了考前,還有一堆出版社搶著要出版這類榜首秘笈,越是不相關科系卻考上的越好。
這樣說好了,若有兩個台大地質系畢業生,一個去考高考一般行政,一個跑去種田,雖然同樣學非所用,前一個人家會支持,後一個卻會被批甚至笑。
其實從很多人的口氣裡也能聽見這種職業歧視,也不想想,搞高考那個如果當專業考生好幾年才考上,那表示他不事生產好幾年,然後考上了也同樣不事生產的公務員。相反的,當農民那個,說不定透過他的知識從事土質改良,創造出更好的農產品,賺的錢說不定也不會比公務員少。
但當公務員那個一輩子被叫長官,其實也沒幹過什麼重要的事情,但種田的一輩子會被笑種田的。
台灣的職業歧視真的非常明顯,但這個歧視的來源,其實相當程度是由於國家政策所造成的,尤其是薪資政策。
最近大學生去澳洲打工的新聞很多,大家總不斷強調高學歷這件事情,但仔細想想,其實真正問題根本不在於高學歷,因為對當事人而言,學歷與殺豬無關,重點在於「在澳洲殺豬的薪水遠比在台灣做到爆肝還要高」。
何況人家真的是去打工嗎?如果你還是學生,這種兼職可以叫打工,但如果你已經畢業,是特別跑去「就業」的,這叫打工嗎?那麼,台灣出國工作的勞工,當然就是台勞啊!
附帶一提,就算你是出國當醫生也一樣算是勞工,全世界只有少數國家的醫師沒在組「工」會的,而且台灣醫師也沒納入勞基法保障,但其實應該算勞工才對(我知道當年醫師被納進可以組工會的職業項目時,有醫生覺得自己被侮辱了,呵呵呵,附帶一提,職能治療師與物理治療師現在有權組工會,是我在勞委會爭取的)。
出國工作,當然目的就是為了賺「更多」錢,請注意那個「更多」,而且是多很多,畢竟住在其他國家,尤其是消費水準比台灣高很多的國家,你要賺錢「回家」,那真的是要薪水比台灣好很多才行。
所以問題應該是「在澳洲殺豬的薪水遠比在台灣做到爆肝還要高」才對,而不是學歷,偏偏很多人被職業歧視蒙蔽雙眼,要知道,就算在台灣,殺豬的工作薪水也比很多坐辦公桌的要高,只是還沒高到足以吸引高學歷的人去做而已(而且高學歷在這行的面試競爭力可能還輸低學歷的)。
所以問題在於薪資,台灣的勞工薪資太低,尤其與軍警公教這四大集團相比,不論薪資、福利、工作保障,樣樣都是嚴重的不公平,然後這進一步強化了職業歧視與學歷至上的觀點。
這一點可以從網路上的一篇文章獲得印證,有位仁兄在清大學生澳洲屠宰場打工這件事情被報導之後,發表了「我英語夠好,所以在澳洲坐辦公桌,薪水『跟他一樣多』,還能累積工作經驗」的文章。
這好笑了,英語好不好這件事情再說(他文章唯一寫出的英文字是個錯字),說要累積工作經驗,這可能有點道理,但這也要看你想要獲得哪種經驗,但重點在於「薪水一樣多」。
這表示兩點,首先,在澳洲,你坐辦公桌和殺豬,賺的錢「一樣多」,當然,坐辦公桌有很多種,大老闆也是,泡茶小弟也是,但薪水可差很多。不過這位仁兄如此義正詞嚴的表示自己的優越感,想來是個滿「高級」的工作,那麼這種高級工作薪水跟殺豬的一樣,有和好驕傲的,又或者說,只因為你打領帶,你就比殺豬的高級?可以這樣瞧不起別人?
但對台灣人來說,真正重要的地方在於,不管是去殺豬還是坐辦公桌,薪水都「同樣『夠』多」,不是多而已,還要夠多,多到不需要加班爆肝,然後老闆也不希望你加班爆肝,而是讓你「開開心心享受你賺來的錢」。
其實這也是台灣這幾年最讓人賭爛的地方,賺錢是為了什麼,當然是要把它花掉,問題就在於花到哪去?如果你大多數的錢都花在「不要被餓死」、「不要被冷死」、「不要沒地方住」上面,在加上醫療、保險、稅金,誰開心得起來啊?
更不用提很多人是「加班加到沒時間花錢」了。
這難道是勞工的錯?因為勞工懶?都加班加到快死了不然你要怎樣?
偏偏台灣的這種從制度到文化上全方位的不公不義,很多人身在其中,也很愛抱怨,但卻又同時很丟臉的在自我強化整體社會這種傾向。
職業歧視就是其中最嚴重的一項。
幾天前還有個水產養殖學士放棄水產研究所的碩士學位,回鄉「繼承家業」從事水產養殖,然後媒體關注焦點在於「高學歷居然回去做這個」,還有「月入十萬」這兩件事情上面。
好笑,首先,前一段話就是職業歧視,其次,後一點話顯示了「沒關係,錢賺多就好」的拜金主義,一篇文章就暴露出台灣兩大價值扭曲,這記者還真是人才。
要知道,這傢伙是回家繼承家業,這在正常不過了,何況他算是學以致用,難道說他念一堆書,為的就是把他家魚塭賣給別人?如果今天念的是農業技術,回家種田有和不可?他應該比別人更專業不是嗎?或者種田就只限於沒念書的?有這種想法的,你書到底唸到哪去了啊?
再來說月入十萬,這樣算多嗎?我之前還在當公務員,一個月五萬,但別忘記公務員的退休金爽到不行,我自己算過,若連退休金一起算,先不算調薪、子女就學補助、購屋優惠、國民旅遊卡等等有的沒的的福利,其實我一個月的薪水就有10萬元以上價值。
然後我還不用擔心天災,也不用擔心中國貨傾銷或病蟲害。
你真覺得公務員值這種價碼?或者說,這才算正常薪水(因為我日子也不算好過),還是其他人的職業價值被過分嚴重剝削了?
要知道,若要連這些風險以及退休準備算進去,這位水產養殖業者,一個月可能要有20萬以上收入才「保險」。
說個題外話,公家單位,常常工作最辛苦的是約聘僱的低薪人員,這些人薪水少又沒保障,而且沒有公務員的一切福利,然後他們又會被人家連著公務員一起罵。
我一直有個信念,我也這樣跟孩子說,「要尊敬那些去做非有人做不可,但你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的人」。
我承認我一點也不想去清垃圾、抽化糞池、在下水道爬來爬去。但正因如此,所以我對去做這些事的人更加尊敬,我願意付高薪請人做這些事情,因為這是我非常需要有人幫我做的事情。
偏偏這個社會一邊需要有人做這些事情,一邊又看不起做這些事情的人。
台灣離文明,距離真的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