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悲劇(Tragedy at Law)
作者:CYRIL HARE
譯者:李宜靜
ISBN-13: 9789573256816
出版者: 遠流
出版日期: Apr 01, 2005
系列:謀殺專門店
系列編號:100
說到這本書,天啊!還真是看了有夠久。
是這樣的,這本是謀殺專門店的最後一本書,我這個打從一開始就訂閱的讀者,每期書來都是趕緊看完的(從1997年開始),前前後後這麼多年,我從剛出社會到結婚生子,生活習慣有不小改變,尤其是閱讀習慣。
以前書不多,經濟也不允許,所以基本上我依次買一兩本書,而且都是看完了,才開始找下一本書。
後來因為成為城邦書蟲,開始習慣一次買好幾本書,而網路書店的出現,更讓我為了湊免運,一次買更多書。
於是一次看七八本書變得稀鬆平常,而有些不那樣讓我注目的書,就被我擱著,有些看很慢(比方說已經停擺多年的傅科擺),有些甚至一直沒拿起來翻,就被我冰在待閱書區了(比方說全套源氏物語,已經冰二十多年)。
這當然不是好事,最明顯的就是浪費錢,不過好像有這種毛病的朋友不少……
總之這本就是那種拿起來幾頁,接著就放好幾年那種書,也因為真的只看幾頁,造成每次都要重看,反反覆覆,直到最近,在檢閱書櫃上的書時,想起這本101本中唯一還沒看完的書,所以把它抽出來,一口氣解決掉了(雖說也看了兩三個禮拜,中間又插入好幾本其他書)。
不是說不好看,其實能獲選進謀殺專門店的書,全都很好看,至少也要非常有代表性才行。只能說,本書在步調上太過古典(謀殺專門店的選書,有些非常古老),並不是那樣容易親近的。
故事背景在英國,場景是巡迴法庭,英國以前有這種高階法官代表國王巡視開庭的作法,然後這位法官遭到威脅,甚至還有性命危險。
於是法官身邊的人,從巡迴法庭的屬下,到貼身的侍僕,還有他的妻子,都很緊張的想要找出問題所在。
偏偏問題很多種,尤其是跟私事有關的。
書名叫法律的悲劇,呵呵,都說得這樣明白了,那到底法律的悲劇是怎樣的?
法律會產生什麼悲劇?這可多著,冤獄、誤判、不合比例的刑罰、特權的介入、惡意濫用法令、個人情感介入……
要先弄清楚,法律毫無情感問題,但法律產生的問題卻一大堆,比方說,如果有人在立法一開始就包藏禍心,會發生什麼事情?比方說都更條例,或者勞基法這種,一開始就是為了圖利財團、資方而暗藏一大堆不利弱勢者的條文,然後打著依法行政的幌子,就可以盡情的魚肉鄉民了。
又或者法令因為時代變遷,早失去原有意義,甚至造成各種限制,最明顯的例子當然就是那部中華民國憲法,這部憲法對台灣而言完全是個笑話,讓新有邪念的不肖政客掌控的話更是淒慘無比,台灣這六十多年來就是一直受到這部憲法荼毒啊!
此外問題最多的,就是人為介入,而產生對法令解釋的問題。這一點在台灣司法系統辦綠不辦藍的時候最為明顯了,又或者那個會讓所有稍有一點法律常識的人恥笑的「保外就醫就等於是放了」這種話(這話還是所謂哈佛法學博士說的)。
是的,法令是死的,而且也不可能周延到涵蓋世界上所有可能狀況,於是我們需要司法系統,有偵查、有辯論、有審理。海洋法係國家還有陪審團,以多人意見來做出判斷,但不論如何,最後量刑的都是法官。
那你會做出哪種刑度的判決呢?老實說,空間很大。
這也表示,悲劇是很容易發生的。
偏偏,我們需要依賴這個容易產生悲劇的系統來仲裁各類爭端或制裁各種犯罪行為。
所以司法系統背負的壓力真的很沈重啊!看看這幾年一堆恐龍判決,加上臺灣的法官在全世界比起來,是出名的容易考上,因此一堆涉世未深的菜鳥法官在法庭上,享受著「終身職」的職業保障,而我們連個法官法都要在立法院被國民黨黨好多年,只為了要確保法院是國民黨開的,這樣你要我相信司法?
法律容易產生悲劇,而法律最大的悲劇,其實是人民不信任法律。比起疏理的悲劇,台灣法律的悲劇更加糟糕啊!
作者:CYRIL HARE
譯者:李宜靜
ISBN-13: 9789573256816
出版者: 遠流
出版日期: Apr 01, 2005
系列:謀殺專門店
系列編號:100
說到這本書,天啊!還真是看了有夠久。
是這樣的,這本是謀殺專門店的最後一本書,我這個打從一開始就訂閱的讀者,每期書來都是趕緊看完的(從1997年開始),前前後後這麼多年,我從剛出社會到結婚生子,生活習慣有不小改變,尤其是閱讀習慣。
以前書不多,經濟也不允許,所以基本上我依次買一兩本書,而且都是看完了,才開始找下一本書。
後來因為成為城邦書蟲,開始習慣一次買好幾本書,而網路書店的出現,更讓我為了湊免運,一次買更多書。
於是一次看七八本書變得稀鬆平常,而有些不那樣讓我注目的書,就被我擱著,有些看很慢(比方說已經停擺多年的傅科擺),有些甚至一直沒拿起來翻,就被我冰在待閱書區了(比方說全套源氏物語,已經冰二十多年)。
這當然不是好事,最明顯的就是浪費錢,不過好像有這種毛病的朋友不少……
總之這本就是那種拿起來幾頁,接著就放好幾年那種書,也因為真的只看幾頁,造成每次都要重看,反反覆覆,直到最近,在檢閱書櫃上的書時,想起這本101本中唯一還沒看完的書,所以把它抽出來,一口氣解決掉了(雖說也看了兩三個禮拜,中間又插入好幾本其他書)。
不是說不好看,其實能獲選進謀殺專門店的書,全都很好看,至少也要非常有代表性才行。只能說,本書在步調上太過古典(謀殺專門店的選書,有些非常古老),並不是那樣容易親近的。
故事背景在英國,場景是巡迴法庭,英國以前有這種高階法官代表國王巡視開庭的作法,然後這位法官遭到威脅,甚至還有性命危險。
於是法官身邊的人,從巡迴法庭的屬下,到貼身的侍僕,還有他的妻子,都很緊張的想要找出問題所在。
偏偏問題很多種,尤其是跟私事有關的。
書名叫法律的悲劇,呵呵,都說得這樣明白了,那到底法律的悲劇是怎樣的?
法律會產生什麼悲劇?這可多著,冤獄、誤判、不合比例的刑罰、特權的介入、惡意濫用法令、個人情感介入……
要先弄清楚,法律毫無情感問題,但法律產生的問題卻一大堆,比方說,如果有人在立法一開始就包藏禍心,會發生什麼事情?比方說都更條例,或者勞基法這種,一開始就是為了圖利財團、資方而暗藏一大堆不利弱勢者的條文,然後打著依法行政的幌子,就可以盡情的魚肉鄉民了。
又或者法令因為時代變遷,早失去原有意義,甚至造成各種限制,最明顯的例子當然就是那部中華民國憲法,這部憲法對台灣而言完全是個笑話,讓新有邪念的不肖政客掌控的話更是淒慘無比,台灣這六十多年來就是一直受到這部憲法荼毒啊!
此外問題最多的,就是人為介入,而產生對法令解釋的問題。這一點在台灣司法系統辦綠不辦藍的時候最為明顯了,又或者那個會讓所有稍有一點法律常識的人恥笑的「保外就醫就等於是放了」這種話(這話還是所謂哈佛法學博士說的)。
是的,法令是死的,而且也不可能周延到涵蓋世界上所有可能狀況,於是我們需要司法系統,有偵查、有辯論、有審理。海洋法係國家還有陪審團,以多人意見來做出判斷,但不論如何,最後量刑的都是法官。
那你會做出哪種刑度的判決呢?老實說,空間很大。
這也表示,悲劇是很容易發生的。
偏偏,我們需要依賴這個容易產生悲劇的系統來仲裁各類爭端或制裁各種犯罪行為。
所以司法系統背負的壓力真的很沈重啊!看看這幾年一堆恐龍判決,加上臺灣的法官在全世界比起來,是出名的容易考上,因此一堆涉世未深的菜鳥法官在法庭上,享受著「終身職」的職業保障,而我們連個法官法都要在立法院被國民黨黨好多年,只為了要確保法院是國民黨開的,這樣你要我相信司法?
法律容易產生悲劇,而法律最大的悲劇,其實是人民不信任法律。比起疏理的悲劇,台灣法律的悲劇更加糟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