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三郎 The Third Son

三郎
The Third Son
作者: 吳茗秀
原文作者:Julie Wu
譯者:劉泗翰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5/03/26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35969
叢書系列:To
規格:平裝 / 376頁 / 14 x 20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閱讀版本:試閱本/膠裝

這是本有意思的書,雖然故事背景是台灣,但作者是臺裔美人,而且是以英語出版,台灣自己是出翻譯本的。

故事起點從二戰末期開始,從書名我們可以看見這是個非常日本的名字,然後故事進到國民黨佔領台灣,二二八大屠殺以及後來的白色恐怖時期,還有海外黑名單的年代,連彭明敏都出現了。

那個年代的故事,台灣其實很少人寫,這當然跟國民黨的文化滅絕政策有關,其實直到今日,台灣人對二二八完全搞不清楚,甚至徹底誤解的人依然不少,這個國際公認的大屠殺事件(國際媒體報導篇幅遠大過從頭到尾只有謠言的南京大屠殺還多許多),在美國圍堵共產黨的政策下,被打壓了數十年,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電影「被出賣的台灣」做參考。

(不過關於二二八有個常見誤解,其實一般常說得取締私煙事件其實是發生在二二七,後來說得二二八不是取締私煙事件,而是二二八當天國民黨軍隊在台北開槍射殺多位民眾才爆發的,後來國民黨軍隊開吉普車在街上用機槍到處掃射成了常態,直到蔣介石派兵在基隆與高雄上岸,展開不分男女老幼的大屠殺,最後在嘉義與台中才出現台灣人組織性的抗戰。所以導火線不是什麼官逼民反,而是打從二二八一開始就是屠殺事件,台灣人是在國民黨軍隊展開大屠殺之後才開始反抗的。)

三郎,顧名思義,就是家中第三個男孩子,英文書名倒是一目了然,不過這時後用漢字來表得就更能傳遞時代訊息,畢竟現在連日本人都不會這樣命名了。在個名字同時傳遞很多訊息,比方說家中排行,重男輕女(女子不列入排序)這種,而且又正好讓我想到戰爭遊戲裡的「老三」,一個「地位遠不如老大」的孩子。

那是個多產的年代,其實很多家庭都是從籃球先發隊員開始起跳在計算孩子數量的,像我阿媽就生了16個孩子,都可以連候補組足球隊了。

這種狀況下,長男的存在感是非常強大的,這一點就算到了現代社會,也依然可以在像是葬禮的場合發現那種「階級」(說到台灣民間葬禮習俗,在「最近幾年」禮儀社穿鑿附會胡亂發明之下,出現很多以前根本不存在的「自費選項」,偏偏大多充滿階級、性別的歧視與徹底的功利主義,根本是在造孽),所以如果身為「末子」的三郎,程度遠高過老大的時候,會怎樣?

這要先說,那個年代的長子雖然備受尊崇,但也同時充滿壓力,因為你必須提早展現出父親的威嚴,這一點在望族當中尤其嚴重,偏偏孩子間的比較,在那個年代,或者說至今依然,往往看得就是成績。

年紀大的比較早唸書,你「必須」比小的要聰明,但如果小的比你聰明,尤其是最小的,居然可以輕易的在成績上超越老大,這可是會有很都悲劇的,很多作品都在描述這種故事。不過如果見肖轉受氣,然後因為嫉妒而開始霸凌自己的弟弟,那可一點都不好玩了。

故事在這樣的情緒當中進行,三郎悶悶不樂的童年、與芳子的初次邂逅(還滿戲劇性的,充滿騎士羅曼史的味道)、好老師的影響,尤其是好老師的影響,讓他「走偏了」,走上一條自己的路。

所以他一直使用日本名字,他太太也一樣。這一點,很多台灣人也一樣,與其說比較喜歡日本人,不如說是更討厭中國人。

說起來,中國短短一百多年的歷史,似乎從沒被人家喜歡過,而且還越來越被討厭,說起來還真是有夠丟臉的。

所以做為一個從小在社會框架中長大的人,雖然我有很強的反抗意識,但行為上倒一直是中規中矩,所以看見三郎能甩開桎梏走自己的路,其實是很羨慕的,當然,我也知道這種不容易,畢竟我幾年前也才第一次拋棄社會強加給我的期待,去走自己的路,透過這樣來確認自己的定位。

不過故事尚未結束,定位完成之後,終點還是沒變,只是路線重新規劃而已。

至少,這次是自己畫的路線。

故事裡三郎與芳子的戀情很有那個年代的味道--那是一種雙方互相犧牲的年代,兩邊承受著不同的苦,當然,往往女方要承受更多,但世俗光環總是戴在男方頭上。

好吧!至少他們家庭能有光環就是了,更多家庭是就此黯淡的。

故事裡無所不在的國民黨特務,其實是個離我們並不太遠的東西,實際上,我小時候本來有個機會全家移民去美國(就像書裡說的,那個年代配額極為稀少),但後來美麗島事件發生,家裡開始出現大量黨外書籍,到了國高中年代,警察開始會到家裡「聊天」、電話被長期監聽,那種風聲鶴唳的日子,就是我的童年。

更別提當公務員以後,同事好心警告我小心國民黨抓爬子這件事情,可是從沒斷過,你以為台灣已經擺脫這種恐怖統治了嗎?問問身邊有多少人會跟你說「不要談政治」就知道了,因為這正是國民黨操縱白色恐怖的最大目的,只要這句話存在,就是白色恐怖依然瀰漫的證明啊!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