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乘2,畢業二十年的大學同學會

畢業時候,雖然有約定要開同學會,實際上也真的約過好幾次,但從沒辦成,因為畢業後各奔東西,還一大半出國,還有出國以後就沒回來的……然後大家士農工商,生活重心也有了移轉……
1451484151945
某方面來說,前二十年的同學會,我自己也沒很積極就是了,工作忙啦!小孩還小啦!住太遠啦!都是理由,絕大多數人都在北部,跟我生活圈差太遠,平常也見不到,而且大家也正在拼事業的年紀,就這樣擺著。

但今年很神奇,因為我的國小同學居然也一個一個找出來了(臉書跟賴真的很強),種種回憶突然湧現,這時就真的很希望跟大學同學聚一聚了。



話說我從小一直搬家,所以根本沒什麼童年玩伴,加上性格孤僻,很少跟人家打交道(我提過我的生命時鐘是大一下學期才開始運做的),所以大學同學是跟我相處過時間最長的一票同學(還有同時間的社團夥伴以及團契夥伴),也是在我生命中有非凡意義的一群人,因為他們見證了我變化的過程(有些人根本就是關係人)。

記得畢業旅行的時候,有同學說大一的我給人的感覺很恐怖,同樣的證詞在團契的畢旅也有出現,這我自己也很清楚,因為變化是大一的寒假發生的,那個只會死讀書的陰沉傢伙終於在被當之後,發現自己該做的事情是什麼--我很愛讀書,只是我要讀自己喜歡的書,而且是用自己方法。

然後我的大學生活就變很糜爛了,畢業之後大多數同學往更專精的學術道路前進,我則相反的開始往「什麼都要試試看」的沾醬油道路前進。

記得大學時的各種科目裡,我筆記做得最詳細的,居然是社會學,當初念得是偉柏的書,一個德國人寫得英文教科書。當同學在醫學院課程努力研究的時候,我跑去讀社會學、哲學和政治學(國中就開始看黨外雜誌,不變這樣也是很奇怪的,畢竟台灣教育不教公民素養學科,只好自立自強)。

不過本科的功課我還是有念啦!只是關心的地方已經不一樣了,大四專題選的也是政策相關的東西,我已經很難把焦點放在個人身上了。

念大學的年紀,正好是二十上下的年紀,然後過了二十年,我們再度相聚,有些人孩子都念高二,明年也要上大學了。

同學都還屬於「一眼就看得出來是他」的階段,有些甚至沒什麼變化,某方面來說,這也是最後階段了,再過幾年,不管你願不願意,變化都會變得很明顯,如果現在不聚會,以後相聚,氣氛大概也會很不一樣吧!

可惜,這次聚會受限於大家的行程,相處時間好短,三個小時,根本不夠聊,然後我有點啤酒喔!上次我喝啤酒是結婚的時候被同學逼的,所以這次我也點啤酒來紀念一下,不然我滴酒不沾啊!

剛結束,就已經開始懷念了,下次在相聚不知是何年何月,但我會記得大家的笑容的。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