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創意、產業

大寶山健行
  幾天前寫了關於社區民俗育樂觀摩會的感想,接著就看見魚夫這篇文章-遇見力馬生活工坊──談文化創意業的困境,又激起我很多想法。

  其實這次到新竹參加北區走動市社區觀摩,聽了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的江老師演講,心裡感觸頗深。
##CONTINUE##
  楓樹腳社區其實是個非常棒的社區,江老師非常努力的在社區推廣許多很棒的概念,比方說社區環保、社區環境景觀、社區產業特色、社區福利、社區永續發展之類的,而且身體力行,加上她企劃能力、執行能力都很好,整個社區都非常的活絡。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環保肥皂這項。

  自從主婦聯盟把環保肥皂這套引進台灣之後,楓樹腳大概是最拼命做的,做到出名,很多社區請他們去教做肥皂,而他們也生產肥皂在賣錢。這樣算是社區特色產業了吧?

  實際上是,我走過台灣大小社區,有一半在賣環保肥皂。

  環保肥皂當然是好東西,但這是好產業嗎?肥皂產量多少?自己用了多少?賣了多少?賣不掉的肥皂放哪裡?

  楓樹腳的肥皂賣出名聲(最早產業化的社區),所以能賺錢,其他社區拷貝這套,能有什麼利潤?或者當媽媽教室社區環保工作就好,不用費心產業化了?

  社區特色產業,重點在於特色二字。目前推展社區產業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區域產業特色不見得是社區特色,而有些社區找不出什麼特色。

  目前推產業推得比較好的,幾乎都是農業地區,比方說嘉義中埔鄉推石蓮花、番路推柿子、台南白河推蓮子。要不然就是有傳統產業,比方說三義木雕、鶯歌陶瓷、美濃紙傘。

  但這有個大問題,農業地區的產業其實是農會系統的,傳統產業則是一些廠商或店家的,跟居民的連結有多少,其實有待商榷。如果今天用社區力量推廣這些產業,能有多少利潤是回饋到社區,提供給社區民眾使用?

  有個比較好的例子,就是南投的桃米社區。這個社區把社區環境景觀生態營造得非常好,然後將區域內的民宿納進社區管理,用社區經營民宿網,變成類似商圈聯盟,在從中賺取服務費用。

  這些本身就有特色產業或現成景觀、物產的社區算好命的了,像一些都市型社區能幹麻?比方說本市有許多市區社區,白天商家及流動人口很多,晚上剩沒幾個。商家不是社區特色,就業人口一大半是上班族,能有什麼特色產業,社區經費又從哪裡來?

  更不用提那些公寓大樓的管理委員會了,除了收管理費之外,能有什麼產業?

  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是資源回收,但這行利潤有多少?其實大家心知肚名,沒能企業化管理,資源回收是賺不了什麼錢的(社區資源回收大賺的代表是屏東歸來社區,但也只有他們而已,那還是有人熱心捐地當回收場的狀況)。

  另外很多社區會做拼布、手機吊飾,然後拿出來賣……賣多少?賺多少?有產業規模嗎?

  當然沒有,多的是媽媽做拼布然後捨不得賣,手機吊飾送自己人都不夠,中國結市面上多的是中國廉價品……更重要的是,通路在哪裡?

  根本沒對外開賣啊!如果不是辦觀摩活動,我哪會去你們社區啊!

  如果沒有物產、景觀,而且也沒有文化特色可以發展(這一點請看魚夫的文章,我就不提這塊了,他比較內行),社區能有什麼產業?提供者?對象?通路?平台?

  從2005年起,當時的行政院長謝長廷推行了六星計畫,其中一樣是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也就是把我搞死的業務……),這個據點,出發點是提供社區老人一個去處,並讓社區負起初級預防的工作,立意甚佳,但後來也自動衍生出新的產業模式。

  其實也不算新,只是以前沒做很多(是有些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出來的居服員,但我覺得這是為降低就業率做的緊急處置,不是很長効性),蘇貞昌當院長時也推出大溫暖計畫,其中就包括了照顧服務產業,尤其是社區化的照顧服務。

  其實高齡化社會,社區照顧產業很有發展性,如果好好規劃,其實是個非常大的就業市場,遠比你找外勞要好上更多。

  本市有些據點,是用健康老人當志工來照顧「比較不健康,但不嚴重」的老人。一來這有同儕情感,二來沒有語言問題,而且因為有相近文化背景,情感支持上的效果更為強烈。這種做法在許多農業縣都推的很成功,成效不錯。

  等等,不是說產業?上面這種狀況有錢賺?

  這樣說好了,這樣比較省錢,懂我意思吧!

  另一種我覺得可以發展的模式,是老人照顧小孩,就我所知日本有這種做法,就是由「健康狀況良好且受過教育訓練,具有特殊專長」的老人來照顧小孩子(幼稚園年齡的小孩)。

  這真是個好點子,一來小孩不用去安親班(省錢),二來小孩多跟長輩接觸,在社會化上面有比較正面的意義,三來這是產業(是低,家人必須繳費,但比安親班便 宜,更不用提可能是自己阿公照顧自己孫子),四來,這一次解決兩種問題--有工作能力退休人口在就業以及稚齡兒童在雙薪家庭裡下課後無處可去的問題。

  何況,這也能降低隔代教養問題,因為孩子可以跟著父母,父母不在時,有社區長輩代為照顧,還有教育功能勒(我們都知道隔代教養常常是看電視教養……不是說長輩不用心,而是許多長輩還要下田工作勒,讓那些領十八啪的出來幫忙帶小孩不是比較好)。

  而上述「特殊專長」,指的是課業、藝文、家事、農業……等等各方面的專長,這比去美語班有意義多了。美語班不會讓小孩贏在起跑點,修養、社交禮節、興趣培養、廣泛視野之類的才是,因為這種小孩以後當老闆請會講美語的勞工幫他翻譯就好了。

  當然,有專長的老人不是隨處找得到的,偏偏,缺乏產業特色或環境資源的都市社區,這種人口比例比較高。

  是的,社區永續性的資源是「人」,如何讓傳統觀點裡需要被服務的人成為服務提供者,創造出產業價值,這才是重點。

  現在比較常見的,是巡守隊、環保志工隊,這些其實都有間接產業價值,而這個區塊還可以擴大,比方說兒童掃街活動(本市寒暑假都有社區做這種服務),讓小孩 做有意義的社區勞務,同時進行社區導覽。而老人關心訪視的活動,也不見得一定要理事長或里長帶志工去看,老人組個「朋友團」互相訪視,也許更有效果與意 義。


  這些都是已經有人在做的,而且上述活動,不怕拷貝、沒有商業競爭、利人又利己,問題祇在於心態而已。
大寶山健行大寶山健行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