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元素三部曲(His Dark Materials)
作者:菲力普.普曼
原文作者:Philip Pullman
譯者:王晶
出版社:繆思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06日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平裝
叢書系列:套書
規格:平裝 / 1200頁 / 20*14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這是一套我很喜歡,但卻一直沒寫心得的書,直到前兩天看完新書「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方…」,一發不可收拾,把整個系列全都拿出來重看一遍(連同「萊拉的牛津」)。
這套書很出名,當年推出的時候很轟動,國內大多把焦點放在他對於基督教的挑戰上面。
因為一神教在台灣並非屬於多數,所以當年的宣傳,內容反而比較偏重於一種奚落一神教的感覺,其實這誤會滿大的,因為本書挑戰的東西並非宗教本身,而是宗教組織--含「上」界的組織,而且本書在本質上,如果你仔細想想的話,他的世界觀還是一神教的那一套(書裡的世界沒一個是多神教文化的),而且多神教最大問題,正在於他的神明系統是一種「政治組織架構」,而這正是書中人物最痛恨而要加以推翻的東西啊!
總之,這套書當年的宣傳造成不少誤解,也許該想想英國用的宣傳詞到了台灣,會被當成什麼內容啊!
其實只要想想大家都在罵的中世紀基督宗教教會的所作所為,在看看現在台灣宗教組織的行為,就會發現台灣在宗教文明上面落後人家幾百年,別的不談,可笑的贖罪券制度,台灣至今依然興盛,看看台灣廟宇是哪種人當董事長在歛財就知道,小偷去找強盜的主持的廟,目的是拿不義之財換取神明的保佑耶!我看基督教當年都還沒這樣骯髒。
總之,我看這套書,想到的其實是台灣宗教亂象,更可恥的是,台灣人會嘲笑「很久以前」教會的所作所為,對台灣現狀卻視而不見,到底誰比較可笑啊?
故事的話,還滿複雜的,因為故事線不少,在這就不抽出來單獨說明了,比較值得一提的倒是有關死亡的部份。
一個「完整的人」到底有哪些組成份子呢?肉體這部份沒話說,是很確定的,但除了肉體了?
最常見的說法是靈魂,但這一點很重要,基督教裡面,靈跟魂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拿車子比喻的話,肉體就像車子,但魂是汽油,沒有魂,肉體就會死亡,但靈是駕駛,你要把車開去哪裡,是由靈決定的。
本書裡的平行世界,人有精靈,一種類似分身的存在,而一個「完整的人」,是由肉體、自我還有精靈組成的,沒有精靈的人會死,但人死之後,精靈不會跟著去冥界--精靈無法進入冥界。
這部份很重要,基督教裡面,人如誠心信主,會被說「聖靈充滿」,當最後審判來到之後,好人的「靈」將可以上天堂,壞人的「魂」會下地獄。
懂了吧!本書的世界觀完全是一神教的。
差別在於,作者的確把神的概念解釋為「人所發明」。
於是多重宇宙、冥界、塵,這些東西全都是「事實存在物」,但並非「目前宗教崇拜的神」所創造的,至於是什麼創造的、從哪裡冒出來的,書裡並沒有解釋。
只知道塵就像普羅米休斯一樣,突然給了人類智慧,而那些純粹由塵所組成,看起來金光閃閃高貴無比的天使,反而是沒有肉體的存在。
天使只有塵,人卻同時有肉體與塵,看起來佔盡好處,所以有人動歪腦筋,一來搞族群對立,讓人類自認為比天使低一階--最簡單的就是把天使當神,就跟國民黨一直要台灣人崇拜兩蔣一樣,神是不可侵犯的,理由則不可說,說了就該死。
而且還有一堆被洗腦洗呆的走狗奴才在幫忙勒!你看看台灣多少人還以為國民黨對台灣有很大貢獻,然後有那一點貢獻就要人家供養他直到永遠?
實際上是該給的不給,還中飽私囊,該做的事沒做好,幹一堆壞事勒!
你要被賣還幫人家數鈔票到什麼時候呢?
所以有人起身反抗,搞成諸界大戰,昏天暗地的。
但大多數人跟哈比人一樣,什麼都不知道啊!
本書對於死亡有著滿有意思的解釋,這想我想起那首「化作千風」。
萊拉他們最後創造的正是這樣的死後世界,是的,這個世界沒有輪迴這回事。
故事的最後,好人復出了代價,跟魔戒一樣的,既然你拿「神」當對手,就不要你為你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哪有這麼爽的事情。
仔細想想,除了萊拉以外,另外兩位主角,先是手指頭少兩根,然後還失業、逃學,甚至可能被通緝,簡直沒一點好處--除了增長智慧以外。
所謂昭聞道夕死可矣,正如我超愛的一本書--「來自繁星的巫女」,成長與受傷常常是密不可分的,而也因為這樣,英雄的故事才這樣感人,不是因為他們功業有多少,而是他們犧牲了多少。
也因此,兩人的愛情變得如此有份量,那份愛承載了宇宙,甚至把塵呼喚回來。
原來,故事的最終核心,還是那個最深的奧祕--愛。
光這一點,本做就足以貼上「了不起」的標籤了。
最近剛出新版(我當然是買最古老的版本,而且是一刷的),我當初買是拆成六本的,反而比較貴,當年沒買的,這次不要錯過喔!
對了,也許大家都看過電影版的,有點可惜,沒繼續拍下去,不然很想看續集的說。
作者:菲力普.普曼
原文作者:Philip Pullman
譯者:王晶
出版社:繆思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06日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平裝
叢書系列:套書
規格:平裝 / 1200頁 / 20*14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這是一套我很喜歡,但卻一直沒寫心得的書,直到前兩天看完新書「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方…」,一發不可收拾,把整個系列全都拿出來重看一遍(連同「萊拉的牛津」)。
這套書很出名,當年推出的時候很轟動,國內大多把焦點放在他對於基督教的挑戰上面。
因為一神教在台灣並非屬於多數,所以當年的宣傳,內容反而比較偏重於一種奚落一神教的感覺,其實這誤會滿大的,因為本書挑戰的東西並非宗教本身,而是宗教組織--含「上」界的組織,而且本書在本質上,如果你仔細想想的話,他的世界觀還是一神教的那一套(書裡的世界沒一個是多神教文化的),而且多神教最大問題,正在於他的神明系統是一種「政治組織架構」,而這正是書中人物最痛恨而要加以推翻的東西啊!
總之,這套書當年的宣傳造成不少誤解,也許該想想英國用的宣傳詞到了台灣,會被當成什麼內容啊!
其實只要想想大家都在罵的中世紀基督宗教教會的所作所為,在看看現在台灣宗教組織的行為,就會發現台灣在宗教文明上面落後人家幾百年,別的不談,可笑的贖罪券制度,台灣至今依然興盛,看看台灣廟宇是哪種人當董事長在歛財就知道,小偷去找強盜的主持的廟,目的是拿不義之財換取神明的保佑耶!我看基督教當年都還沒這樣骯髒。
總之,我看這套書,想到的其實是台灣宗教亂象,更可恥的是,台灣人會嘲笑「很久以前」教會的所作所為,對台灣現狀卻視而不見,到底誰比較可笑啊?
故事的話,還滿複雜的,因為故事線不少,在這就不抽出來單獨說明了,比較值得一提的倒是有關死亡的部份。
一個「完整的人」到底有哪些組成份子呢?肉體這部份沒話說,是很確定的,但除了肉體了?
最常見的說法是靈魂,但這一點很重要,基督教裡面,靈跟魂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拿車子比喻的話,肉體就像車子,但魂是汽油,沒有魂,肉體就會死亡,但靈是駕駛,你要把車開去哪裡,是由靈決定的。
本書裡的平行世界,人有精靈,一種類似分身的存在,而一個「完整的人」,是由肉體、自我還有精靈組成的,沒有精靈的人會死,但人死之後,精靈不會跟著去冥界--精靈無法進入冥界。
這部份很重要,基督教裡面,人如誠心信主,會被說「聖靈充滿」,當最後審判來到之後,好人的「靈」將可以上天堂,壞人的「魂」會下地獄。
懂了吧!本書的世界觀完全是一神教的。
差別在於,作者的確把神的概念解釋為「人所發明」。
於是多重宇宙、冥界、塵,這些東西全都是「事實存在物」,但並非「目前宗教崇拜的神」所創造的,至於是什麼創造的、從哪裡冒出來的,書裡並沒有解釋。
只知道塵就像普羅米休斯一樣,突然給了人類智慧,而那些純粹由塵所組成,看起來金光閃閃高貴無比的天使,反而是沒有肉體的存在。
天使只有塵,人卻同時有肉體與塵,看起來佔盡好處,所以有人動歪腦筋,一來搞族群對立,讓人類自認為比天使低一階--最簡單的就是把天使當神,就跟國民黨一直要台灣人崇拜兩蔣一樣,神是不可侵犯的,理由則不可說,說了就該死。
而且還有一堆被洗腦洗呆的走狗奴才在幫忙勒!你看看台灣多少人還以為國民黨對台灣有很大貢獻,然後有那一點貢獻就要人家供養他直到永遠?
實際上是該給的不給,還中飽私囊,該做的事沒做好,幹一堆壞事勒!
你要被賣還幫人家數鈔票到什麼時候呢?
所以有人起身反抗,搞成諸界大戰,昏天暗地的。
但大多數人跟哈比人一樣,什麼都不知道啊!
本書對於死亡有著滿有意思的解釋,這想我想起那首「化作千風」。
萊拉他們最後創造的正是這樣的死後世界,是的,這個世界沒有輪迴這回事。
故事的最後,好人復出了代價,跟魔戒一樣的,既然你拿「神」當對手,就不要你為你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哪有這麼爽的事情。
仔細想想,除了萊拉以外,另外兩位主角,先是手指頭少兩根,然後還失業、逃學,甚至可能被通緝,簡直沒一點好處--除了增長智慧以外。
所謂昭聞道夕死可矣,正如我超愛的一本書--「來自繁星的巫女」,成長與受傷常常是密不可分的,而也因為這樣,英雄的故事才這樣感人,不是因為他們功業有多少,而是他們犧牲了多少。
也因此,兩人的愛情變得如此有份量,那份愛承載了宇宙,甚至把塵呼喚回來。
原來,故事的最終核心,還是那個最深的奧祕--愛。
光這一點,本做就足以貼上「了不起」的標籤了。
最近剛出新版(我當然是買最古老的版本,而且是一刷的),我當初買是拆成六本的,反而比較貴,當年沒買的,這次不要錯過喔!
對了,也許大家都看過電影版的,有點可惜,沒繼續拍下去,不然很想看續集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