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為神而辯: 一部科學改寫宗教走向的歷史 The Case for God: What Religion Really Means

為神而辯: 一部科學改寫宗教走向的歷史
The Case for God: What Religion Really Means
作者: 凱倫.阿姆斯壯  
原文作者: Karen Armstrong
譯者: 朱怡康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8654488
叢書系列:ALPHA
規格:平裝 / 480頁 / 17 x 22 x 3.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閱讀版本:READMOO電子書
這本書其實去年一出版我就想買了,也在書店翻了不少篇章,不過一直沒下手買,因為還有很多書排隊在前面等著……

不過上帝自然會安排好時間,在我把約伯記的研經感想寫完之後,我想我可以來看這本書了,然後這本書出現在特惠當中……

是這樣的,作為基督徒的我,其實完全不在意現代科學的發展是否會否定宗教,其實在我的觀念裡面一直都是正好相反的事情,其實科學只會更加印證神的存在而已。

當然,就算我這樣想,如何解釋這件事情卻不是那樣輕鬆的,雖然我自己經過信與不信這樣反反復復的歷程,對於這一切自然有自己很清楚的理由,但我自己清楚跟表達出來之間依然有著距離,而我自己又不是那種很喜歡在自己有想法之前就先去看別人答案的那種,也因此這本書自然被我擺到後面去了,直到我自己有答案為止。

這是本歷史書,是的,其實是歷史,講的是宗教史的其中一個面向。正如我以前介紹過的世界宗教理念史(我只介紹第一集,後兩集還沒寫心得),這本書其實在講宗教歷史,只是著重在「神」的形象的轉變,而不是針對宗教本身(另一本同樣厚度驚人的「諸神的起源」也是有空再講了。),而這是個有趣的面向。

對了,有一點要區分清楚,作者本身曾經是天主教修女,之後雖然還俗,而且寫過很多比較宗教書籍,但她主要觀點一直都是擺在一神教(以及有部份相似觀點的印度宗教-含佛教以及遠東的儒教,但大致上是用來點綴),簡單說,多神教的「性質」打從一開始就被他排除--這很有趣,因為印度教、佛教甚至儒教,這三個宗教出現的時間都比基督教還早,而他們的核心其實有部份很相近於一神教。呵呵,我說過無數次了,上帝的啟示是無所不在的,當然,後來走向不同又是另一回事。

總之這裡所謂為神而辯,其辯護對象指的是「上帝」、「阿拉」、「至高者」、「宇宙終極的巨靈」,甚至「宇宙本身」或者「良心」……是的,到最後作者甚至沒有給我們神是什麼的定義,因為這涉及神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的問題。

多神教被排除的原因很簡單,雖然作者並未提到,但多神教本身面對的就不是「終極答案」,換句話說,這種宗教「無法用來尋找答案」,所以直接就被這種尋找終極答案的討論給排除掉了。但多神教並非不存在,台灣人自然對這一切非常熟悉,不過多神教的崇拜對象本來就是人類投射而已,你看道教體系那個精美的華國官場,這裡的神明甚至可以透過賄賂與收買來由人加以控制(相較之下奧林帕斯諸神的喜怒無常反倒帶有不可控的神性),總之無法被視為能提供答案的「宗教」,或者說,甚至無法滿足嚴格宗教的定義……當然,不是說嚴格的宗教定義就是對的,而是在限定討論內容時作為一個篩選機制而已。

總之早在人類智性出現的瞬間,幾乎就無可避免的開始思索以前跟未來,還有更直接的,就是面對當下的苦難。

是的,人類會去尋找意義,這是人類本能,或者說人類跟動物的差別所在--你可以說這就是智慧果的用處,這一點在非常多古代神話中被一再傳頌,不管是盜天火的普羅米修司,還是潛入深海的吉爾加美什,總之人類很早就發現一件事情,一如佛陀發現的……其實全世界大家都自動發現了,就是這個世界到處都是苦難,而且一直都是這樣。

是的,這是全世界人類一同的驚人發現,說不定露西死在東非湖邊的時候就在想這件事情,總之打從石器時代,或者至少在新石器時代,我們已經確認這些原始人有宗教活動了。

他們在尋找意義,而這個意義自然帶往一個「你以後可以去的地方」,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盼望,生命太痛苦了。

如果你覺得全世界的原始人都自動自發的發明了神的概念……好吧!我們先不管你信不信神,總之,不管是發明還是天啟,又或者他們「本來就知道」(亞當本來就認識上帝,佛陀的宇宙觀則是直接照抄印度教,只是他面對同一個宇宙觀時,打的算盤是另一種),總之,你不能否認這個「座標中心」對人心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不過,人類是會主動尋找意義的生物,意義需要被解釋才能傳遞,於是各地出現不一樣的宗教模式,用來配合「人類的需要」。

是的,你必須這樣理解,才能體會神(或者神的概念)是如何萌芽,長大,然後長歪掉。

不管是哪種宗教(或者不管哪個文明),總之,一定都有個終極的對象,像耶和華這樣的對象,在印度教就是梵本身,或者像希臘神話那樣有個卡奧司(我說的不是桌遊戰鎚),總之這個最終老大在很多宗教體系裡面都被發現「缺乏實用性」,因為他太偉大了,不可能有空裡你,正如道教系統裡也有元始天尊、佛教裡也有個轉輪王,總之他不是被二代神殺死,或至少被推翻,要不然就是歸隱山林不問世事,但這樣擬人化崇拜方式很快就出問題了,也就是變成多神教的狀態,因為多神教可以用來處理眼前的需求,對政治統治有相當好處。這類文化的偶像崇拜很容易轉為對人的崇拜,所以有「天子」概念的文化全都是多神教。

那如果你獨尊那個終極的對象呢?要知道以色列人原本也是多神信仰的。

當一神教確立下來,文明發展就走向截然不同方向,因為這是一個尋找終極答案的方向。要知道,在一神教普及之前,希臘智者已經開始尋找終極答案,我們稱為哲學(當年的哲學跟現在用途不大一樣),而他們的答案跟多神教自然格格不入(搞到蘇格拉底被處死),而希臘化的以色列則在接觸這些思想之後變得更加清晰,以至於讓基督教從一小群人的靈性思想轉變為影響帝國的危言聳聽,因為羅馬正是多神教帝國……

沒辦法,對於個富裕帝國而言,有閒暇的人自然會去思考終極答案,正如蘇格拉底有公民身份所以閒閒沒事,或者悉達多有王子身份,至於耶穌的第一批追隨者幾乎都是窮光蛋,這算很罕見的狀況,但他們也不缺有錢人供養,例如抹大拉的瑪利亞他們家可以常常招待一群人,這決不是窮人家辦得到的--她跟她姐甚至沒結婚,至少聖經沒寫,那個年代女性有財產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反正基督宗教的終極解答顯然一邊迎合了羅馬高壓統治底下的窮苦人民,一方面又讓羅馬權貴感受到知性的喜悅,終於讓皇帝老媽跟太太都信了……某方面來說,這是基督宗教的勝利,但也是教會不幸的開始,因為政治找上門了。

好啦!上面講的不全是本書寫的,因為我看過很多其他資料所以加上去,總之作者也提到,把宗教搞砸的從來都不是宗教本身,出包的一直都是政治,偏偏宗教與政治一向難分難捨,因為宗教要能有影響力(或者至少能活下去不被迫害),很難不找政治幫忙,而政治要能更獲取更多權力,宗教絕對是強而有力的盟友(神權國家更是直接,不過因為一神教的特性,反倒打從一開始就訴求政教分離,因為多神教的特性就是把權力者當神看,這一點自然是一神教絕對禁止的,雖說最後往往變成宗教要去干政,別說教皇干涉歐洲國王,打從大衛王開始就被祭司干涉了)。

而這種種的分分合合,還伴隨著科學這個因素。

科學曾經是宗教最核心的友人,或者說,科學其實源自於宗教,因為宗教試圖解釋世界,而這正是科學的目的,只是人類很快就發現,這個世界有能解釋與無法解釋兩個面向,因此很快就讓宗教負責不能解釋的部份,科學負責能解釋的部份,兩者相輔相成,相處愉快。

但科學的進步, 一直讓宗教「無法解釋的部份」受到「侵蝕」,比方說地心說與日心說。

這部份來來回回其實很複雜,本書做了詳細解說,總之,當宗教「只被」用來解釋的時候,大家發現出問題了,因為那根本不是宗教的原始目的,那也不是神之所以為神的原因,因為宗教雖然被拿來解釋,但真正目的是要讓人脫離苦海,而神之所以為神,則是根本不需要你解釋,因為神不因為你的解釋而出現或消失,讓如我們每個人也不一因為有人說他不認識就消失一樣(當然,某些哲學想假設了不被意識到就等於不存在--我覺得這是有趣的思考遊戲,但應該很少人會把這個當真看待),總之有些人感受到危機,所以開始出問題。

感受到危機的有兩種人,一是基本教義派,二是無神論者,作者的TED演講也提到這兩種人對世界的危害,但我在這就不多提了,因為這兩種人其實是同一種人,他們是「把自己當神的人」,某方面來說,這兩種人偏離神最遠,也最不具宗教性格。

對了,這裡的無神論者指的不是不可之論者,其實很多自稱不信神的人都是不可知論者,也就是「還搞不清楚狀況不想下定論」的意思,在很多宗教裡,這種人叫做求道者,實際上大多數信教的人,也有相當百分比是這種想法。書裡的無神論者是大概十七世紀才出現的新玩意,在這之前就算有人不信教,大致上也是相信有神,只是不想被管而已,就算宣稱上帝已死,那也是要先承認有上帝才能死。這些新出現的無神論者指的是唯物史觀的人,例如共產主義者或科學主義者,這這種人意味著他們會把自己的想法視為絕對的(例如科學「教徒」,或者「不信教」的教徒),然後對他者展開攻擊,這一點看同運最爆笑,因為部份同運分子就是這種人--其實很多左膠都是,不管是環保還是女權都一樣,看多少永續社運份子將自己的信念視為不可侵犯的神聖教條--然後他們攻擊的對象,那些靈恩派的恐同分子,基本上想法跟他們一樣--好笑的是,基本教義派一開始是從福音派衍生出來的,但最後最激進的基要主義卻被靈恩派拿去用,這真的很有意思。

本書其實也提到靈恩派雖然很新(新到作者其實根本沒提到,因為靈恩派歷史大概一百年而已,只比基要主義晚一點,原始目的幾乎就是用來跟基要主義打對台的),其實淵遠流長,早在初代教會裡就被警告過了,例如哥林多教會。有趣的是靈恩派很愛用哥林多前後書當自己的佐證,偏偏這兩卷書就是在批評靈恩派想法的,因為那是非常嚴重的偶像崇拜,幾乎打從一開始就被特別警告,因為他們這類極端主義者,基本上都是最不寬容的偶像崇拜者,正如有些嚴格追求字面解釋的基要主義福音派一樣。

只能說,成聖的道路很多條,墮落的理由卻幾乎全都一樣⋯⋯正好跟托爾斯泰講的顛倒⋯⋯

這本書無疑的精彩,但卻也沒有提供任何答案。老實說看完作者的TED演講,反而更失望,因為她講的東西很像政客的話術,雖說神聖體驗本來就有難以言傳的性質,這一點作者也一再重複。當然比較重要的在於,認知到這一點,我們才能用寬容的態度接納不同宗教的差異性,因為上帝本來就同時有著多面性與純粹性,因為不可理解的奧秘正是神的面相之一--也必然如此,但人類本來就有追求理解的慾望,於是作者將這一點「簡化」為仁愛之類的說辭,這一點在我看來有點投機,因為她等於重複了「宗教都是勸人為善」這句廢話,雖說作者認為「行動」才是體驗神存在的最佳方式,這一點也的確在各宗教中被一再提起,也就是「愛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類的,作者稱這個叫黃金律。我當然不反對這樣做是好的,只是用這個來說是為神辯護,我覺得實在差太遠了,因為這種道德律法你不用信奉任何神,只要是社會人都會被如此告誡,因為這用社會學理論就能處理了(雖說社會覺也會有宗教文化的影響)。

關鍵在於,單純的社會學倫理觀念太容易變動了,雖說神學的倫理觀也會變動,但這是有差異的,因為社會學的倫理觀如果沒有宗教的思維在裡面,那這個倫理觀的變動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因為追求(或被動應對)的只有人的需求,或者統治者的需求(或媒體的需求),你看看美國大選這次在所謂進步派手中呈現哪種醜態,BLM更是成為追求人權這件神聖事工過程的笑話,因為這票所謂進步思想正是無神論最猖獗的場域。

要不然去看中國的道德淪喪程度就知道了,然後被污染的西方國家,例如現在的美國民主黨……

神的概念提供的是一個永恆與不動的座標原點(當然,神有各種面向,這一點書中也一再提起,若因為神的不可知而乾脆放棄理解,那可是非常不負責任),因此人類歷史幾萬年的發展過程,我們看見的是一個靈性提升的過程。是的,我們或許會覺得現代人不比過去聖潔,但我的觀點正好相反,因為我們正在逼近真理,雖然我也說過無數次,我們只能逼近,卻永遠無法觸及,因為這正是神之所以叫做神的緣故,只是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的逆流(也就是那些失去座標的變化,不管是納粹還是安提法),而這正是我們需要克服的。

本書內容非常豐富,提供的佐證資料也非常詳盡(尤其是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資料,加上作者一再提及的奧義書--對,就是印度教的原始概念,佛教是從這裡衍生出來的東西),加上作者文筆精鍊,非常值得一讀,當然,覺得這本書精彩跟全然相信這本書是兩回事,但我會覺得這是本絕佳的參考書,至少對於宗教入門者會是個好的參考書籍。

對了,這本書對歷史有很多著墨,這倒是讓我對過去教會歷史有更多理解,這還滿重要的,至少我發現原來對於「認知邊界」這件事情,幾乎跟宗教的歷史一樣久遠,或者說,這正是宗教原本的面貌,反到後來夾雜了太多有的沒的。

要說回歸初心,這就是了,雖說作者主要目標擺在世界和平上面⋯⋯老實說我不大關心這一點,雖說我當然也希望世界和平就是了⋯⋯

因為是歷史書,自然可以有不同面向切入,例如經濟學,然後你看到的風景就不一樣了。

我開頭就說我有自己的答案了對吧!但我也沒說這是絕對的,畢竟神本來就不是人類理智能直接理解的,要說參透奧秘……能被你參透,那就不叫奧秘了。

留言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