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甚麼要寫讀書心得?

看見貓昌卡蘭坦斯的文章,讓我有些想法,正好可以發表一下。

發表過一百多篇讀書心得,其中試閱的佔了三十本左右,雖然不是國內最多,想來也算中上程度,我想我來講這種事情應該多少有點參考價值。

我在為何想弄個blog以及要不要寫政治文這裡有提到:「公開本身就意味著尋求認同跟訴求改變」,這一點適用於本格的所有文章,就像我在我的第一篇讀書心得「銀河公民」裡寫到的「看那樣多書,也該來寫點讀書心得才是」這是很單純的出發點,不過這也表示,雖然這是個私人空間,但我的文章是包含有「我自己認定的」社會責任的。

在這強調「我自己的」這四個字,畢竟,書是我看的,心得是我想的,書好不好看,我想到什麼東西,這都是我的事情,關於這部份,根本不用理別人。

這也是我看別人心得時的態度,我對於別人為何會這樣想反倒比較有興趣(尤其看過該作者其他讀書心得比較過後),至於這本書內容怎樣,會有興趣的就是會有興趣,沒興趣的書看人家的想法也很好玩。

但我所認定的社會責任其實在這些日子以來是有變化的。
##CONTINUE##
早期我是只挑我喜歡的書寫心得,難看的書也不客氣的大批,反正依我意思就是了。

但我慢慢看到很多跟我意見相左的意見,有些意見本身還滿有道理的。

這樣說了,書我還是覺得很難看,但人家的想法卻讓我感到有意義,這讓我看過的難看書籍突然變得價值了,這真是有趣,因為看別人的心得居然產生比書籍本身更大的感觸,還真是始料未及。

這也表示,我寫的心得可能對別人產生同樣的影響,尤其當點閱率提昇的時候,我知道我的文章會產生一定作用,這樣我就不能亂寫了啊!(這裡的平均每頁閱讀時間是將近兩分鐘,一般平均是三十秒啊!)

這一點在接到試閱本時變得更加重要,尤其我接的第一本試閱是「把妹達人」(是人家主動邀約的,這是我以前不會主動去要的書,現在則是包山包海啦),這本根本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卻因為是第一次呆呆的就接了。

我滿慶幸我第一次接試閱就是接這本,因為這本真的開了我眼界,我一方面可以誠實說出我不欣賞這種書,二方面又可以好好分析這本書裡的其他東西。

也因此,我的閱讀範圍越來越廣,基本上只要有試閱我都是來者不拒的,也因此墜落更深的錢坑……甚至弄了讀爽來鼓勵墮落啊!

我以前寫過一篇「讀書心得與購書習慣的變化」,裡面就有提到,我其實信任網友評論比出版社找的專家導讀要更多些,原因很簡單,我不知道這個人看書習慣與興趣是怎樣的,網友的我知道。更不用提有些名人的導讀讓我反感到極點,還不如網友勒!

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可以很放心的在我的心得裡展現我的想法與風格,反正我的文章也是在等有緣人,不需要背負出版社太多壓力,就算試閱本也一樣。

其實現在的試閱,大部分網友也都能守著「發表自己意見」的態度,看見覺得不爽的書都是照樣罵,也沒見過有哪家出版社建立黑名單。相反的,我看見網友就算對 著書批評,也都會試著去找出這本書有趣的地方。你要說這是背負出版社試讀人情壓力也沒關係,但我覺得這是大家開始試著用更加多面向的態度來看書,因為我自 己再接試讀以前也有著同樣的學習曲線,可不是接試讀之後才變這樣的。

在這也要提接試讀的心態,就是出版社並沒有要求你非得說好話不可,大家大可放膽子猛批,其實許多擺明著大批的讀書心得,底下的討論反倒讓這本書優點浮現,讓有興趣的人可以依自己喜好選書,這比書腰上千篇一律的歌功頌德要有意義多了。

當然,如開頭兩篇連結提到的,接試閱記得量力而為,尤其是截稿日的問題。

我自己看書飛快,所以沒出過這種狀況,但有的人看書就是慢,平常也沒寫心得的習慣,所以可能會難產。像這種時候,最好從自己感興趣的書入手。遲交就算了,石沉大海更是非常不該,因為有很多人想要試讀機會卻得不到勒!

另外就是心得內容,雖然說這是個人發揮,但如果「抄書」或者「剪貼文案」太多,看起來真的沒什麼意思。

其他我覺得根本不用管,也不用擔心自己不夠專門,畢竟書要賣的對象是大眾(除非是專門書籍,但這種書應該也不會拿出來試讀),用大眾眼光來看反倒更符合需求。

這是一種分工,我希望看見各種不同來源的心得、導讀、評論,專家寫專家的,網友寫網友的,在我看來價值沒太多不同,頂多是平均水準有點差異罷了。這會讓閱讀產生更多樂趣,不然我也不會弄個讀爽俱樂部來蒐集各種心得了。

寫心得這麼久,最大收穫是對書籍的印象因為寫作而加深,引申出來的想法也更加廣泛同時深入。接試讀最大收穫則是閱讀的多樣性,讓我的興趣拓展開來,同時結識許多網友。至於說省錢……哪有,我花更多錢耶!

寫心得是會上癮的,一不小心就越寫越多啊!

li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