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社區團體的外配服務內容

其實我的觀察很片面,不過看久了總有點想法就是了,所以多少可以提一點。
戲水
是這樣的,最近因為外配數量大幅成長,連帶產生很多新的社會問題,於是政府針對外籍配偶,有很多新的措施出來,其中一項就是讓人民團體申辦外配服務。這邊提的是純人民團體申辦的服務,不是政府的直接外配服務,這一點要先分清楚喔!

讓人民團體提案,目的就是希望由社區做起,讓基層提出自己需求,來服務外配,而比較會提出這類服務計畫的,就是一些婦女團體、教會團體或者社區發展協會這種,計畫內容的話,以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為主。

我想談得,就是那個「輔導」的內容。

外配來台灣,文化衝擊是一定的,所以適當地輔導協助很必要,但這些年下來,我看見的輔導,都是「輔導外配變台灣人」這個方向,這種說法還算好聽的,其實就是強迫外配配合台灣。

我常說文化是動態進化的東西,換句話說,那種「固守傳統文化」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思想,在我看來只是一種愚昧的驕傲與懶惰。

比 方說端午節要到了,不少社區提出的外配慶端午方案,計劃書裡都說「協助外配瞭解台灣文化,促進族群融合」……當然,我知道這實際上是個吃吃喝喝的計畫,骨 子裡是村里長用來聯絡居民感情用的,如果申請經費的對象換一下,變成關懷老人、關心弱勢兒童之類的,計畫書幾乎不需改變,也就是沒多大實際「福利服務」的 內含。這就算了,但如果你仔細想一想,外配最大族群,是南洋國家還有中國配偶,這幾個國家也都有過端午的習俗耶!但為何我千篇一律只看見「協助外配瞭解台 灣文化」這個,為何沒有「協助台灣人瞭解外國文化」這個目的?當然,我見過幾個有把這層目標放進去的活動報導,但比例上相當低啊!

我問過幾個社區,問他們粽子包什麼,簡單說,都是包台灣粽,問題是,他們說得台灣綜幾乎都是南北粽--漢人粽,那原住民的呢?越南的、印尼的呢?中國也有各種不同粽子耶!為何外配要學台灣的,台灣就不想去學學看外國的嗎?何況這些南北漢人粽,也都是外來種耶!

簡單說,這些社區的外配服務,有著主體客體明確劃分,這其中甚至有著階級優越的觀點,偏偏這類型的活動佔多數阿!要說這些活動服務外配多少,還真是懷疑,促進融合的話……看不出來啦!

不過也不是每個計畫都是這種吃喝玩樂的,像協助外配考機車駕照班,這種就很實用,畢竟像嘉義這種地方沒機車等於哪都不能去,不管是買菜、接送小孩、帶公婆去看醫生這類非常常見的外配日常生活內容,全都會出問題。過有些地方公部門會辦這個就是了,不見得要由團體申請。

另一種類型的服務是間接的,也就是服務外配子女,尤其是課業輔導,這可以有效降低外配壓力,同時增加外配喘息空間,這也是不少團體會辦理的服務項目。

但同樣的問題又來了,這些外配子女的輔導內容,永遠都不會出現「母語」或「母親故鄉」的相關內容。

以 前國民黨不准台灣人說母語,但我現在也同樣看見很多台灣人不准子孫說母語--母親的語言,而且這不是個案,而是非常普遍的狀況。換句話說,純然是外配擔方 向要適應台灣,台灣配偶及其家庭卻一點也沒想過要融合外配的文化--如果外配是白人則例外,甚至相反,我就現過那種在家只准說英語的家庭。

也難怪為被視為種族歧視最嚴重國家之一,歧視南洋或非裔之類皮膚比台灣人黑的(含台灣原住民),然後又歧視自己(崇拜白人),國外報導台灣對外國人很友善,你應該去問問印度人在台灣感覺怎樣。

但這一切都沒出現在一般社區團體申請的服務方案裡面,不但沒想過要改善這種狀況,甚至從方案計畫裡看出來就是有這種思維啊!

雖然政府部門以及一些委託專業團隊的計畫裡面,有注意到這類問題,也有一些改善的「方針」提出來,但在地方上,你去看看社區方案的執行是怎樣的。

這是個很大的斷層,政府一些專業團隊的「教育課程」,通常都是承辦公務員或者專業團隊「圈內」人在上課,但這些人很少是直接社區服務方案的設計者,更不會是執行者,而且對於社區提出的方案也幾乎沒什麼干涉的餘地。

以 我為例子,我根本不是婦女福利承辦人,所以我沒機會接觸這類課程,我的理解來自於平常的閱讀及網路討論,而我對於社區送上來的計畫,對於內容並沒什麼干涉 餘地,而我舉辦的相關研習也不可能是這類內容(與我的業務職掌無關),最多是在與社團幹部聊天時多少提一點……成效真的很有限。

但相反地,整個社會氣氛就是這樣,加上計畫書東抄西抄,送件之後還有民代施壓一定要通過,只要能申請經費辦活動吃吃喝喝就好……加上內政部有在評鑑,我們對這類活動,雖然有意見,卻也還是要鼓勵辦理,因為你要他們辦理那種知性教育課程,最後成效不彰的話,倒楣的是我……

政府很多計畫,政府直接執行,被說與民眾脫節,但交由民眾執行,根本與施政目標脫節……

如何能有個一貫的理想,還真要費心想想。

留言

  1. 個人覺得台灣廣泛納入東南亞各國文化反而會對台灣族群的認同更有利!

    回覆刪除
  2. 對阿!文化的多元性正是美國強大的主因,台灣有這種有利條件打造一個多文化融合圈,實在不該錯過阿!

    嘉義現在有人準備組一個穆斯林團體了,不然以前只有台北有清真寺,希望嘉義也有。

    回覆刪除
  3. 匿名18/4/11

    多元文化本來就是台灣的優勢!
    近年來到台灣的外配們還能更豐富台灣多元文化的特色。
    若是能讓各國外配們組織起來,
    就可帶來其背後更深度的文化內涵,
    不只他們的台灣配偶要懂得尊重包容,
    台灣社會更要學習接受這些外來文化。
    她們在台灣的下一代就能更認清自己的跨文化意義,
    讓台灣之子們學習用開闊的胸襟互相欣賞多元文化,
    這才是真正培養出國際觀、讓台灣走出現今封閉侷限地位的方法!

    只可惜,國民黨的統治階級只想當中國的邊陲,
    不懂得如何運用台灣的海島與多元文化優勢...

    回覆刪除
  4. 所以啦!要選誰不是很明顯嗎?

    回覆刪除
  5. 呵呵呵,我老婆今年五月要來台灣,她是外配。
    看了整篇報導,有政府,有社區,有里長,有民意代表在關心外配。
    我只覺得少了一個:丈夫。
    丈夫在外配融入台灣社會是不是一點幫助也沒有哇!
    還是嘿咻後就不干丈夫任何事了嗎?怎麼沒人給予丈夫責任呢?
    而且,一個家庭是男女方一同組成的,請問一下,男方都在幹嘛?
    如果,男方娶後就擺爛,只會讓外配覺得台灣很爛而已。
    將心比心,想像你移民到美加德西法等國家,在國家認同你之前,你會先認同另一半嗎?還是來個雙飛,因為出席的場合不需要另一半參與。

    我是覺得很怪,因為老婆是外配。在觀念裡,接受台灣之前要先能接受我,我在你心裡就是代表台灣。如果沒這點共識,反而來久了連老公都不認得了,只知道里長、民意代表,這邏輯不好吧!

    還有文化的衝擊,以後我會把自身實際的情形描述出來。  少棋

    回覆刪除
  6. 丈夫當然是最重要的,不過也是最難介入的啊!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本格歡迎朋友留言,原則上也不刪留言,但不歡迎廣告、重複剪貼或無意義的言詞,同時也請大家避免匿名留言,匿名留言在本格將無法獲得任何保障喔!

liker